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通知公告
暂无公告
诗坛讯息
更多
安徽省诗词协会驻天长联络处赴金陵诗社交流
荷花池畔竹风凉,阅江共吟夏日长。7月24日下午,安徽省诗协驻天长联络处、雅风天长诗社负责人高大国等一行受邀赴金陵诗社交流,金陵诗社社长来均等在大观天地,阅江楼畔就诗词赋能开展深层交流,为推动长三角诗词圈融合发表双方见解。 金陵诗社自2016年2月28日成立以来,诗社坚持惟真、惟时、惟美的创作根本;积极动员社员参加各项全国赛事,并取得近400件奖项;同时自己办赛多次,形成外界认同度极高的“金陵规则”,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也确保真正的好作品被挖掘;储备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诗人和国家级评委。这是推动时代新主题的学术和人才前提。多年来在传承历史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方面,脚踏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歌诗合为时而著”,新时代诗人需要服务的社会面只会更广泛。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办、金陵诗社承办的第一至四届“生态环保·美丽江苏”全国诗词大赛成功举办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强调以歌颂环保人、宣传环保意识为时代主题,使之不断趋近成型、落地的重要意义。 安徽省诗词协会驻天长联络处,2024年10月24日获得安徽省诗词协会批准,依托雅风天长诗社在区域内外开展诗词创作、交流。联络处和诗社两块牌子一套组织架构。2023年7月7日“雅风天长”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2022年4月7日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啸天教授题赠“雅风天长”;2024年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为诗社题赠“诗薮永福,雅风天长”;2024年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梁东先生为纸刊“千秋吟坛”题赠。数年来推出诗词主题创作、采风等活动公众号100多期;创树“诗翁”品牌,首推皖东第一位百岁诗翁唐润生,获得中华诗词学会批准。坚持微刊、网刊、纸刊起头并进,把“活动强会、创作立会、赋能兴会”作为宗旨;致力于为时代歌咏,服务丰富和提升会员的水平,促进会员、省内外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携手推动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 活动现场进行了诗词、书法创作互动,中化天康董事长赖振华,总经理黄炜应邀参加活动。期间,眺望了阅江楼景区,阅江楼始建于明朝,别名狮子山风景区。阅江楼景区占地面积31公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202号,地处南京城西北狮子山,濒临长江。拥有阅江楼、静海寺、天妃宫三处主要景点,其主景点阅江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景区内还分布有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五色土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以城市山林和大江风光为特色,以明代历史文化遗存为主要内涵,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区。2003年,阅江楼景区被评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明朝王守仁《登阅江楼》“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登临授简谁能赋,今古新亭一怆情!”,清朝顾湄《阅江楼》“万里长江一望收,高皇亲建阅江楼。云开蓬岛星河曙,月出卢龙天地秋。碧草自生宫寝路,青山仍绕帝王州。凭君莫问当年事,禾忝同归六代愁。”编辑:胡世跃 一审:汤曙 二审:沈福东 签署:高大国
协会简介
更多
安徽省诗词协会驻天长联络处,2024年10月24日获得安徽省诗词协会批准,依托雅风天长诗社在区域内外开展诗词、联、曲、赋等创作、交流。联络处和诗社两块牌子一套组织架构。2023年7月7日“雅风天长”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2022年4月7日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啸天教授题赠“雅风天长”;2024年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为诗社题赠“诗薮永福,雅风天长”;2024年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梁东先生为纸刊“千秋吟坛”题赠。数年来推出诗词主题创作、采风等活动公众号100多期;创树“诗翁”品牌,首推皖东第一位百岁诗翁唐润生,获得中华诗词学会批准。坚持微刊、网刊、纸刊起头并进,把“活动强社、创作立社、赋能兴社”作为宗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铸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为时代歌咏,服务大局、赋能和美乡村、服务丰富和提升会员的水平,促进会员、省内外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携手推动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安徽省诗词协会驻天长联络处主 任: 高大国副主任: 周 瑾 陈小旺 徐秀海 汤 曙 胡世跃 陆文龙秘书长:沈福东《雅风天长》诗社顾 问:唐 佳、黄小甜、王明义名誉社长:周瑾 陈小旺 社 长:高大国副 社 长:徐秀海 汤曙 龚晓林 胡世跃秘书长:沈福东法律顾问:郑耀东协会地址:安徽省天长市经九路科创城 邮箱: yafengtianchang@163.com 电话:18055098900
诗词速递
更多
[徐秀海]
大暑
2025-07-25
[徐秀海]
琅琊揽胜感怀
2025-07-25
[徐秀海]
小暑
2025-07-25
[沈福东]
八一礼赞
2025-07-25
[沈福东]
忆竹园庄
2025-07-25
[沈福东]
题广陵农家院
2025-07-25
[沈福东]
广陵农家小酌
2025-07-25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更多》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经九路科创城

邮编:100007邮箱:yafengtianchang@163.com联系电话:18055098900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