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社团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社团期刊
网站互联
通知公告
暂无公告
诗坛讯息
更多
晚霞情韵(102)
■■■ 颂歌献给党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如磐砥砺前行。在这红旗招展、誓言铿锵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104岁生日。从南湖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党带领人民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 “七一”不仅是一个光辉的日期,更是一份信仰的传承。它镌刻着无数先辈的热血与忠诚,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梦想与希望。在这片热土上,党旗始终高扬,指引着我们跨越险阻、开创未来。 今天,我们汇聚真挚的礼赞,记录时代的强音。用激昂的旋律、深情的诗行,讴歌党的伟业,礼赞英雄的人民,展望复兴的宏图。 薪火相传,使命在肩。让我们在党的旗帜下,继续奋进新征程,共谱新时代的华章!汗 牛七一心歌龙吟虎啸歌七一,雨洗风吹展赤旗。辟地开天华夏日,百年画卷最神奇。张金亭七一前夕喜获中共中央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手捧金章泪欲零,中央惦记早年兵。党龄半百心犹壮,国有征招再请缨!赵建军咏支前队伍支前不畏远家门,夜半辚辚似马奔。四海烽消迎曙色,小车推出大乾坤。周 镭谢池春·竹海 互友谦谦,玉立送朝迎暮。碧森森、恒栖净土。湘灵鼓瑟,渭川余千亩。任板桥、墨描奇处。 寒风过际,似有七贤痴语。尽聊些、玄言渌醑。无争少竞,看谁掀春土,嫩生生、直腰翘楚。薛云平红船颂一棹惊雷起,南湖破晓东。燎原传火种,斩浪驾长风。血沃中华土,情燃赤帜雄。今朝星斗转,依旧映天红。张铁军七一颂党红船星火照天烧,华夏云雷烈九霄。万里长征铭史册,千钧霹雳碎昏朝。宏图漫卷山河壮,大道徐开日月昭。化雨东风春草绿,复兴伟业弄新涛。彭珍海沁园春·七一颂 烟雨楼前,一炬燎原,百载峥嵘。忆红船破晓,铁流汇井;井冈星火,延水涛声。赤帜穿云,金戈浴血,终换新天日月明。凭栏望,这山河表里,尽是豪英。 今朝再启新程,看北斗导航寰宇清。有蛟龙探海,嫦娥问月;云衢织网,稻浪连营。壮志如磐,宏图似锦,更向瀛寰赋大同。抬望眼,正东风浩荡,万马争鸣。张雪峰建党104周年纪念兼怀国际共运开天霹雳始宣言,四海风云血里翻。无产终离阿鼻道,大同殊胜武陵源。淹消蚤种唯龙种,洞识伊园乃猎园。五井之江皆一证,绝应真理赋强拳。王文生颂歌献给党使命担当经百年,神州改地换新天。喜观航母冲风浪,乐看粮仓连岭山。北斗环球织网络,嫦娥登月探资源。党旗照亮长征路,万马千军何惧难。贾俊芬七一建党104周年颂歌破雾红船映炫煌,燎原星火耀东方。乾坤再造开新宇,日月重光易旧章。科技强军疆域固,人和政畅物华昌。风云变幻擎天立,赤帜飞扬世领航。闫保印七一感怀烽烟骤起乱云开,欧亚番邦涕泗哀。边域时惊风色动,中枢永固矗高台。若非赤帜擎天柱,哪有金瓯济世才。冷眼向洋谋远略,巨龙昂首破苍苔。邱天存七一有寄反腐倡廉使命担,拍蝇打虎肃贪官。为民执政初心在,强盛中华立世间。邢庆洲七一致敬播火者救国匡时舍我谁,铁肩担道任驱驰。红楼石库激扬论,北李南陈慷慨词。主义启蒙燃炬火,工农奋起举镰錘。试看赤县风云涌,星火燎原看赤旗。谢 悦七一党的生日红船破浪启宏篇,碧水南湖映赤天。风雨飘摇壹佰载,精神万代永相传。刘显庭党的104岁帝封压迫国民穷,马列传来大纛雄。会到红船传捷报,人听妙语练真功。锤镰旗帜飘大地,枪炮烽烟爆长空。唤起工农争命改,实行民主染旗红。党龄过百四春夏,滚滚车轮唱大风。张建军南湖初心星火燎原深,南湖烟雨沉。九州擎赤帜,四海沐甘霖。民瘼关胸臆,风雷出袖襟。红船延百代,不改是初心。白占东诉衷情·颂党恩 青山绿水映朝暾,政美净无尘。稻花万顷涌,仓储满,富黎民。奔四化,技追新,断穷根。力挥椽笔,重绘农乡,溢彩绝伦。刘泽卿七一咏红船破浪百年间,舵手筹谋换旧天。群起后昆赓续志,醒狮怒吼起狂澜。高清芬七一有思百年巨变瞬息间,星耀南湖照九天。舵手拨云初见日,东方怒吼起狂澜。谢洪志七一颂建党举锤镰,初心使命担。国旗鲜血染,廉政固江山。刘 梅七一颂破浪红船建誓言,燎原星火换新天。农奴开启翻身仗,血染江山固永年。徐宝良颂党的生日建党征程逾百年,沧桑巨变换新天。三山推倒新国建,红色江山代代传。侯俊台颂七一建党节南湖一炬破鸿蒙,赤帜凌霄聚杰雄。力挽三山开禹甸,气吞九域驾长风。锤镰淬砺金瓯固,北斗垂光寰宇崇。百载沧波成砥柱,云衢万里贯晴虹。张延龄七一颂赤帜飘扬辉史册,英才涌聚粹精诚。搬山倒蒋驱贼寇,换地更天踏锦程。追忆贤哲贞毅志,缅怀仁士气节情。时间握在中华手,破浪乘风奔复兴。杨兰菊庆祝党的生日红旗飘荡舞翩迁,正气滔滔浩凛然。助困攻坚朝富路,民强国盛梦得圆。汪胜富七一党的生日贺句一国策和民意,前行水载船。根深生沃土,制吏永兴年。二读史前无古,生人作主欢。物繁民富庶,百结不身褴。三乡村新气象,家电铁牛田。贫困无存户,病生医保专。四农物链条紧,菜粮肥地田。繁荣城市里,盈转细耕钱。五平坦山乡路,种田国付钱。文兴童教九,党率复强篇!邓树生庆七一南湖建党启红船,志在拯民解万难。追忆先贤屏旧页,后来义士著新篇。大山三座皆推倒,社会民风改旧颜。百载初心葆永久,中华从此矗林间。■■■ 夏至感吟 ■■■ 夏至,是光阴笔下一道炽热的诗行。骄阳攀至北回归线,白昼被拉得悠长,万物在最饱满的日光里肆意生长。蝉鸣初醒,荷风送香,麦浪翻涌成金色的海洋——这是大地写给盛夏的情书,热烈而坦荡。 古人云:“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日,既是自然的节律,也是生命的寓言。阳光倾其所有,照亮山川河流;农人躬身阡陌,守望稻菽千重。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我们读懂了耕耘的意义,也听见了时光的密语。 夏至时节,愿与你共赏这一季的绚烂:品一盏消暑的清茶,读几行清凉的文字,听夜雨敲窗时芭蕉的低吟,看萤火虫点亮童年的梦境。让我们以文字为扇,掬一捧盛夏的芬芳,在喧嚣中寻一份宁静,于酷暑里守一寸初心。 长昼将至,美好正酣。愿你我如夏花般绚烂,若绿荫般从容。汗 牛夏至吟高树蝉鸣唤雨迟,激情七月火燃时。年中草旺年初梦,夏半花盈夏至诗。蛙鼓辛勤练平仄,风铃执拗醒书痴。不贪柳岸清凉夜,总觉荷塘雅韵知。张金亭夏至吟日晷极长影渐收,蝉鸣高树暑风稠。荷香暗度兰舟客,星火流萤入画楼。赵建军家山夏夜虫声起伏透篱笆,小巷灯明三五家。细雨随风凉入梦,窗前一夕落槐花。周 镭〔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入山见瀑有记 风柔暑气蒸,草软蛙声静。山亲壁泛青,水浅云初定。〔过〕寻路鸟争鸣,傍树渴颇生。一望朦胧径,三猜纳罕声。轰铿,白电敲寒磬,泓澄,长天悬素绫。薛云平夏至吟阳极宵衰暑气生,炎炎赤日炙风横。荷擎碧伞蒲含笑,蝉唱高枝蛙竞鸣。汗滴禾畴千顷绿,心牵花圃万株荣。闲敲诗句酬长昼,遥望太行山色清。张铁军夏至吟涨眼生机岸柳青,品茶分韵话蝉声。尖尖菡萏新出水,对对蜻蜓立蕊中。邱天存夏至感怀日晷今极短,阳衰阴渐生。蝉鸣高树隐,风过小池清。六月荷花绽,三伏暑气蒸。空调吹室内,心悯露天工。彭珍海满庭芳·夏至 荷盏摇珠,榴裙燃火,熏风暗转回廊。炎光初盛,竹影漾新凉。遥望关河旧迹,倩谁写、云水苍茫。凝眸处,太行千叠,金浪接穹苍。 幽窗闲独倚,星霜暗换,逝水汤汤。幸天地为庐,风物盈囊。漫把幽怀铺展,向松径、细品清芳。残阳外,蝉弦新弄,暮色染高冈。邓树生夏至感怀夏至来临汗渍裳,人间浴火曝骄阳。皆因农父辛劳苦,才有餐桌饭菜香。张雪峰夏至感怀生理喜欢长至燃,温良之后惫衰前。尝偷烈日纯真火,偶造洪涛末世船。澎湃其情堪任事,丰盈以果即修仙。操行三界同时律,天不奔狂枉少年。刘显庭夏至吟暑夏来临烈日骄,荷花塘里色妖娆。清晨览赏频拍照,水下游鱼戏栈桥。张建军夏至感怀昼晷似云针,金乌催雨临。蝉嘶破午寂,蛙鼓闹池深。翠幕分溪月,清风入笛音。北窗移日影,槐荫慰烦心。刘泽卿夏至吟似火骄阳日已极,葱青草木鸟空啼。远观长路翻波浪,娇鲜芙蓉露欲滴。白占东夏至感怀绿树闻蝉唱,青蛙水岸鸣。农夫挥汗雨,期盼好收成。谢 悦夏至感怀婷婷菡萏扮婀娜,袅袅翠烟掀碧波。蛙鼓蝉鸣随夏至,未央风浅梦痕多。高 鹏夏至感怀赤帝神威烈,骄阳永日烧。蝉儿高噪树,燕子懒出巢。叟妪摇风爽,孩童戏水娇。田间劳动者,炙背育青苗。侯俊台夏至抒怀仲夏炎天暑气狂,玉蝉老树闹骄阳。莫嗟白日从今短,乐得诗中岁月长。李同振夏至感怀夏至匆匆至,何询可爽荫。富贫难与共,凉热怎匀分?谢洪志夏至感怀夏至阳极旺,随光要远航。留下儿酷暑,陪伴母伏娘。贾俊芬夏至感怀日至青峦草木芳,金蝉抱树韵悠扬。蛙喧雨霁方塘满,莲动风吹入晚凉。刘 梅夏至吟华年逝水越年中,首阵莲房籽欲丰。蝉噪高枝添炙热,风侵短巷劲蒸烘。稚童浅淀寻虾蟹,翁媪长荫话宇宫。蝴蝶翩翩访茶案,斜阳渐渐尽流红。徐宝良夏至感怀绿柳摇风荷满塘,蛙鸣蝉唱曲悠扬。深林鸟语清风爽,三夏农田分外忙。王文生夏至感怀阳盛蝉鸣脱鹿角,阴来半夏始生苗。农夫酷暑细耕作,汗水尽流天犒劳。张延龄夏至感怀夏至白天较夜长,田间农穑顶骄阳。对流空气风招雨,抢种抢收防渍殃。杨兰菊夏至感怀烈日炎炎炙烤直,翁姬树下下围棋。农田作物欢欣喜,细看荷塘艳丽奇。
社团简介
更多
河北老年大学晚霞诗社成立于1990年5月31日,是河北老年大学第一个社团组织,也是河北省成立最早的诗词社会团体。三十多年来,晚霞诗社在省领导和河北老年大学领导关心支持下,在省市诗词协会的指导下,诗社全体会员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弘扬时代楷模和先进集体。坚持以诗词曲的形式讴歌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四个自信,为建设先进文化阵地,弘扬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诗社成立以来,编辑出版诗刊50余期,编发诗词微刊92期,出版诗词曲书籍2册,会员出版诗词曲书籍9册,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诗词作品不计其数,很多会员获的全国和省市诗词比赛大奖,为老年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诗词人才,从诗社走出去的几名会员已成为其他诗社的带头人和佼佼者。诗社成立以来,有多名省领导担任诗社顾问,帮助指导工作。诗社曾有会员一百多人,很多会员是中华诗词学会、省、市诗词协会会员,文化底蕴深厚,创作基础扎实,多次获的上级诗词协会表彰。
诗词速递
更多
[彭珍海]
颂曹火星
2025-07-01
[彭珍海]
红色平山
2025-07-01
[薛云平]
贺《晚霞情韵》创刊五周年
2025-07-01
[张铁军]
麦收时节
2025-07-01
[薛云平]
麦收记忆
2025-07-01
[薛云平]
致高考学子
2025-07-01
[薛云平]
端午有寄
2025-07-01
[薛云平]
端午悼屈原
2025-07-01
[薛云平]
小满吟
2025-07-01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更多》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地址:石家庄市红旗大街333号河北老年大学

邮编:100007邮箱:43266803@qq.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