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通知公告
暂无公告
诗坛讯息
更多
【会员风采】谭锦炎诗词欣赏
谭锦炎 男 1951年3月出生。平湖天龙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退休。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之江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平湖诗词楹联学会(鹉湖诗社)理事。作品散见《浙江诗联》《晚晴》《嘉兴日报.平湖版》等报刊。 参加鹉湖诗社喜作 自古鹉湖多俊才,弄珠楼阁竞诗台。 老枝春日移园植,也伴东风秀嫩苔。 2018·03·23经永祥兄和俞象山老师介绍,今日成为鹉湖诗社会员。 名人馆忆白凤先师 馆列先师词界仙,像前恭立意连绵。 眼神慈爱如相问,诗作写来有几篇。 致平湖图书馆 芸馆结缘六十年,每临总觉饮甘泉。 人生向导多棱镜,思绪如云绕碧天。 元旦寄怀 诗话荷亭忆霁天,乌飞兔走总丝牵。 鹉湖波起相思曲,五指山风也拨弦。 2022.01.01元旦试笔,寄怀海南俞象山老师 汉塘绿道夜 清幽夜色浸空亭,弄笛梅边柳岸听。 冬月无声巡汉水,随风荡落半天星。 2021.12.22 夜走汉水塘绿道,月明星稀,游人罕迹。看汉水塘中,波光灯影,倒是别有一番风景。 游雅山 怪石嶙峋草木深,登山南望听潮音。 明清胜景成追忆,萧瑟秋风绕谷寻。 2021.11.17随文史群友们去乍浦雅山一游。 参观平湖博物新馆 共上琳琅聚宝楼,勾沉史迹说风流。 云腾三泖九峰绿,惊艳江城十四州。 2022.09.29 上午与孙平等7位小学同窗参观平湖博物新馆。 听芦荻老师讲红楼诗 荣华终极落埃尘,宝鉴无非假幻真。 懺隐于诗寻悦读,红楼一梦醒何人。 2022.09.18 下午在平湖图书馆聆听芦荻(郑絮飞)老师作《〈红楼梦〉诗词漫谈》讲座。试和芦师韵。 近郊行 青返禾秧一鉴开,临溪竹影待风裁。 平畴苦夏云霓望,天际何闻隐隐雷? 2022.07.07小暑日,在林埭镇双庙。民谚“小暑一声雷,翻转做黄梅”。 鹉湖小瀛洲 晴色波光不胜收,隔湖眺望小瀛洲。 当年书院今何在,绿满芳林问鹭鸥。 2022.07.01在鹉湖春色景点眺望湖心岛--小瀛洲。 游南北湖 长堤桃柳染春浓,湖上行歌访旧踪。 二十年前曾照影,清波可识昔时容。 2023.03.11重游海盐南北湖 海盐于园欢聚 万卷楼头藏典珍,雅园红翠鸟鸣春。 怡心亭内高朋满,诗话潮源一叶新。 2023.03.11拜访嘉兴市十大藏书家之一海盐于峰老师,在于园,有幸结识多位海盐诗词老师。 赏山茶花 青蕾沐阳秀粉瑶。和风温软倚阑娇。 山茶也有传奇事,荡里春深说二乔。 2023.03.03中午与陆君起荣游东湖北原牧唱景点,在青云桥北麓西侧,观赏茶花名品“倚阑娇”。相传为新仓荡里沈家荡种分植。 茶楼小聚 茗楼逸趣一杯茶,帘外汉塘二月花。 城郭逢春吟不足,披襟重话约田家。 2023.02.23下午与任岳明、郑絮飞、吴连华、陈似娟等诗社师友在解放西路茗和茶楼小聚。 探梅 西岸探梅近竹旁,叶遮细蕾玉微黄。 为因此际人情薄,不肯轻输一段香。 2023.01.07人迹稀罕,腊梅待放。 贺诗社双姝获奖 飞雪启冬故事新,数梅香逸鹉湖滨。 诗家妙笔别裁秀,抱奖双姝社里人。 2022.12.02 祝贺鹉湖诗社何芳、陈黎雯二位老师在平湖市《第十八届新故事会串》征文获奖,乃喜事也。 明湖夜色 晚风吹爽柳蝉宁,倦鸟归林暗阁亭。 月影朦胧灯万点,一湖水敛半湖星。 鹉湖之秋 一 岁稔金天更上楼,碧云波影雁声流。 桂子欲问霜风事,枫叶湖堤转眼秋。 二 宝地群贤共唱酬,泱泱鹉水棹扁舟。 弄珠亭外黄镶碧,丹桂斜阳一览楼。 三 荻雪翩翩白鹭洲,北原牧笛韵悠悠。 欢声传向天涯去,诗雨潇潇好个秋。 四 不见君回不肯休,离情还忆小瀛洲。 长空雁信飞来捷,橘绿西窗鹊梦酬。 祝贺市史志学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召开 庭院重开二度梅,故知新友会兰台。 钩沉山海烟云迹,付与乡愁细剪裁。 浣溪沙】 欢庆农民丰收节 舟逐菱波赵泾塘,稻花秀穗转青黄。舍南舍北浸秋光。 社鼓鼕鼕惊白鹭,霜风飒飒节旗扬。村醪初熟散醇香。 2021.09.21长三角农民丰收节在平湖曹桥马厩村举办。 【鹧鸪天】 参观建党百年图片展览 时代洪流激鹉湖,舟传星火革命书。拼将青碧群英血,换就殷红九脉珠。 鸣汽笛,绘航图。水乡帆举续征途。风雨不改初心色,笑傲山河锦绣铺。 2021.06.07 在平湖市档案馆展厅参观《峥嵘岁月 光辉历程》平湖市庆祝建党百年图片展 试和永祥兄《林埭俞家浜记游》 闻说俞浜物景舒,吟朋联袂访吟庐。舟横秋水黄金岸,鹭点禾田碧玉图。 温杜酒,品词书。前贤曾咏薮中鱼。二沈故里多名士,尽著风流绮梦初。 注:二沈,指清初浙西词派代表人物中平湖林埭人沈皞日、沈岸登二位词家。 【清平乐】 鹉湖诗社年会有感——试和永祥兄韵 黄梅雨趁,点点清溪韵。一曲田歌长笛引,感受吾庐振奋。 斜阳吟侣联携,远村绿染纱披。此境乡愁未了,荷花叶上留词。 【西江月】 试和海盐于峰先生韵 久闻于园清雅,怡红快绿勾连。柳亭把卷近荷莲,晴好桑榆招羡。 古邑藏家书阁,潮源听浪经天。青峰有韵雁捎先,逸动云霓如剪。 鹉湖诗社成立于1995年6月3曰。由平湖乡贤毛大风、周振甫、王善兰、时壬林、许白凤及其弟子陆永祥等诗人词家创立。时壬林为第一任理事长。社名依东湖雅名而成,代表平湖。 会长:陆永祥 副会长:徐永法(常务) 俞象山 陈黎雯 朱良华 诗社顾问:陈景超 刘宗德 诗词评论部:郑絮飞 何芳 社会联谊部:朱良华 张明法 吴连华 宣教刊物部:陈黎雯 方建飞 严敏轶 朱曦 本社投稿邮箱:13867329270@163.com
学会简介
更多
学会前身为平湖市鹉湖诗社,成立于1995年6月,2003年8月更名为平湖市诗词楹联学会。共有正副会长5名,会长陆永祥(法人代表),理事25名,在册正式会员62人,50岁以下者占45%,另有荣誉会员(80虚岁及以上的老会员)15名,名誉会员3名。学会下设平湖市鹉湖诗社与平湖市诗教中心两个分支机构,学会下辖平湖市职业中专风笛诗社和黄姑实验学校诗芽儿文学社。目前学会有4个宣传平台:一个会刊《鹉湖诗刊》(年刊),一个美篇《鹉湖诗词》,一个微信公众号《平湖市诗词楹联学会》,一个网站《平湖市诗词楹联学会》。
诗词速递
更多
[方建飞]
踏莎行·闲步
2023-08-13
[方建飞]
清平乐·偕郁强兄乍浦西门寻访城墙遗迹
2023-08-13
[方建飞]
浣溪沙 · 晓行过荷塘步明法兄韵
2023-08-13
[方建飞]
踏莎行·九龙山拔痧药草
2023-06-05
[何芳]
掉发自嘲
2023-06-05
[何芳]
无花果
2023-06-05
[俞象山]
西江月·陈宅素心古腊梅
2023-06-05
[俞象山]
临江仙·春声
2023-06-05
[俞象山]
新岁乡愁(步原韵奉和芦荻老师)
2023-06-05
赛事纵横
更多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更多》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地址:平湖市当湖镇

邮编:100007邮箱:401514682@qq.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