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通知公告
诗坛讯息
更多
常德市鼎城区诗词学会九月份集体作品
龚天宝九三阅兵观后感长安街阔战云平,金甲流光曙色清。八秩风烟凝铁骨,九霄雷动起鸾旌。车轮碾碎深秋露,银翼撕开晓雾轻。百炼精魂终不散,山河列阵护邦宁。 娄德华观鼎城职工拔河比赛有吟激情燃壑战云腾,鼍鼓轰街索欲崩。一霎天倾齐戮力,加油喊醒满天星。 雷光银咏“八一”猎猎雄风赤帜扬,殷殷热血铸铜墙。雄师扫尽豺狼日,永固金瓯百代疆! 周晓思鹧鸪天·咏我诗词老师 网海薪传启凤声,一词一句动云屏。漫斟星斗倾千里,细解诗书守五更。 承古韵,授新程,几番深入共耘耕。窗前忽报甘霖泽,如沐春风映日明。 熊月华致敬!中国军人界碑立处骨如钢,戍垒经年护国疆。踏雪巡边云作伴,枕戈待旦月盈囊。丹心已许山河诺,热血犹存社稷章。纵使归田卸金甲,英魂永驻是家乡。 康存波鹧鸪天·咏陈辉烈士 莫道书生不善兵,诗人战士两峥嵘。朗州稚子寻光去,战地飞歌带血生。穿弹雨,写忠诚,沅江血脉太行情。头颅虽破诗魂在,化作春雷第一声。 皮国繁水调歌头·观九三阅兵感吟 霹雳东方震,华夏阅雄兵。气吞万里如虎,礼炮竞相鸣。铁甲轰隆地动,方阵咆哮山应,利剑指沧溟。抗战精神壮,直敢缚长鲸。当年耻,谁能忘,志成城。试看禹甸今日,血汗铸繁荣。尽享民安国泰 , 更筑疆防巩固, 阔步向新征。 放眼全球事,奋力护和平。 唐云英【双调·水仙子】吊常德抗日保卫战英烈孤城弹雨漫寒天,毒瘴街烟锁市垣。八千贲士肝肠断,一腔仇火燃。短兵接、竹贯凶顽。 弹丸尽,志未迁,碑耸云端。 钟兴珉满江红·常德血祭沅水汤汤,犹诉说、当年烽燧。孤城闭,八千肝胆,裂云穿彗。铁血鏖兵十六昼,残垣刻骨三千里。恸雄魂、化碧洞庭波,冲霄起。倭寇罪,刀可记?民族恨,钟长弭。看今朝禹甸,已非旧岁。北斗巡天窥魍魉,东风列阵惊魑魅。酹山河、八秩祭忠魂,擎旗继! 罗艳丽咏蝉不绝长吟隐绿间,寒鸣引处态悠闲。幽怀几载衔花唱,绪意三番抱叶还。泣诉相思心落落,悲情顾惜泪潸潸。一朝振翅云端向,独对清风展笑颜。 胡亦文咏蝉伏在泥中志亦高,翻身跃上碧梧梢。金声纵若昙花现,不枉红尘走一遭。 聂俊咏志愿军老战士石阶闲坐野花摇,衰眼蒙眬望远宵。忽忆长津风雪夜,一襟霜色掩征袍。 解升桥秋日原野观风能发电(中华新韵)水乡旷野布风轮,鹤舞云天景象新。旋转蜂鸣笛韵远,江南万里化龙吟。 刘善宝 斗泥石流 哗哗暴雨袭三湘, 泥水洪流起祸殃。破雾斩妖排险象, 军民联手保安康。 杨金平秋日即事乙巳金秋六秩逢,云蒸雨沛霭烟浓。老农笑引犁耕梦,适应天时不负农。 张孟英教师节慧语谆谆启智光,诗词歌赋韵悠长。鼠标轻点文明路,师者耕耘溢墨香。 李泽华蜡烛 曾伴寒窗映雪光,为摹苏子点秋霜。纵教泪尽骨销尽,留取心灯照夜航。 沈至刚礼赞战斗英雄黄继光挺身堵住机枪眼,确保冲锋无险关。胜利坦途生命换,英名世代永相传。 赵耐十六字令·秋(新韵)秋。气爽天高白云悠。秋风起,金浪涌田畴。秋。菊艳桂香涧水流。蜂蝶舞,郊野鸟啁啾。秋。菽稻桃梨万物优。村民笑,歌舞庆丰收。 张华立秋炎光渐敛立秋临, 暑气虽留意已沉。残暑蝉声犹噪树, 初凉月色正侵林。田间稻穗垂金粒, 天际归鸿送好音。且待清风驱余热, 漫寻秋韵共闲吟。 康兴民 江城子·金秋 湖乡八月好风光,桂花香,果儿黄。吊瓜红提,棉垅白茫茫。夕照荷塘如锦绣,鱼吹浪,采莲忙。 农家庭院美鸳鸯,俊情郎,俏姑娘。形影相随,日夜抢收忙。龟鳖螃蟹爬网上,金滿斗,乐盈舱。 萧竹韵喜庆“八一”建军节一声雷震响南昌,壮举秋收震赣湘。万里长征培劲旅,千秋历史写辉煌。排洪除险威风足,抗疫驱魔正气扬。铁桶江山如画美,王师守卫好安祥。 莫厚成喜庆“八一”建军节人民战士威风凛,紧握钢枪气宇昂。放眼神州连碧海,胸怀天下守边防。铁肩担起千年业,携手同修万里墙。革命军人跟党走,金戈铁马好儿郎。 李俊德沁园春·“八一”建军节抒怀猎猎军旗,铁马金戈,傲屹东方。忆南昌起义,武装建立,井岗会合,星火燎疆。遵义归航,长征跋涉,险隘雄关赤帜扬。驱倭寇,看中华大地,建国安邦。裁军改革辉煌。赞筑站空间北斗航。听军歌嘹亮,雄师威武,救灾抢险,驰援他乡。钢铁长城红心向党,保卫和平宗旨彰。新时代,愿军魂永在,国富民强。 莫纯清拜谒抗日英雄冠之墓墓地山坡木棘森,英雄伟绩后昆寻。逐驱倭寇誉鹰驻,驰骋沙场洒血涔。华夏儿女同敌忾,炎黄子孙世人钦。丰碑伫立铭芳史,祭奠先躯万众吟。 罗立吾“八一”建军节抒怀枪声惊醒夜将残,旗举南昌卷巨澜。携手农工盟友聚,会师赤卫敌心寒。长征万里关山白,抗日经年战帜丹。试看锤镰光闪闪,全瓯永固铁军盘。 李伟平致敬“八一”戎装凛凛立寒霜,铁马萧萧踏雪扬。碧血凝锋锋淬月,丹心耀甲甲浮光。忠诚铸作长城固,使命燃成旭日煌。莫道升平藏剑气,枕戈犹试旧时枪。 杨光荣满江红·筑梦通途——咏湖南开路先锋 万壑奔雷,穿云处、虹飞峭壁。抬望眼、隧连星斗,四衢悬日。铁臂劈开千嶂暗,金梭织就三湘碧。算而今、险阻变通途,夸神力。湘楚魄,今古赤;愚叟志,乾坤立。纵危渊千丈,等闲挥斥。十载星沙磨剑冷,一襟肝胆征袍湿。待重绘,八百里山河,春潮急! 莫厚成鹧鸪天·端午节悼屈原 仲夏之时农活忙,日逢重五又端阳。每思屈子知家恨,吟罢离骚叹国殇。 插艾叶,饮雄黄。抚琴含泪写苍桑。来年汨水投诗问,遥寄忠魂莫断肠。 杨小平浪淘沙·悼屈原天问叩穹苍,孤影彷徨。汨罗江畔芷兰芳。一曲离骚千古恨,泪洒寒江。同饮此沧浪,浩气犹扬。忠魂不朽韵流芳。岁岁端阳思正则,角黍飘香。 张雪英水调歌头·重上岳阳楼 昔览洞庭水,今望翠山峦。君山螺黛如画,滴泪染竹斑。 屈子离骚吟罢,范相文章挥就,千古此江山。忧乐系天下,肝胆照人间。再回首,风物改,换新颜。长桥飞堑,银舰疾驶破云烟。稻浪千重涌碧,楼宇参差耀彩,科技领前沿。湘楚多贤士,追梦正扬鞭! 杨小林水调歌头·湖秀武陵沅澧毓灵地,楚韵接沧浪。浩然云梦千顷,航远隐舟樯。昔筑金堤雄峙,广溉稻花莲浦,仓廪满湖乡,一轨通秦越,故驿络三江。展宏图,开盛境,雪峰昂。竹枝雅诵刘柳,桃李竞芬芳。产业高新绽彩,文旅商圈繁蔚,数策拱潇湘。极目武陵道,善卷谱华章。 钱建明巫山一段云·纪念屈原万古悲风起,端阳一感伤。离骚吟唱韵悠扬,考索路经霜。搏浪龙舟竞,高悬艾草香。雄黄烈酒醉人肠,诗会滿庭芳。 贺用璋卜算子·秋吟 花残愁几回,叶落忧千缕。别绪添来风似恨,一树非无语。 江南淡淡秋,夜里疏疏雨。满腹情怀只心知,莫道无归处。 赵 考礼赞开路先锋使命担当屡鞠躬,湖湘建设显神通。逢山筑路动车跑,遇水修桥高铁冲。助力农人销谷物,支持商贾务金融。风餐露宿作为大,韵海诗朋赞咏丰。 颜维克武陵情韵向阳老柳闲临水,沿径鲜苔正梦春。几个黄莺啼浅夏,一池翠叶舞娇身。刘郎贬此难埋志,白鹤追君当入云。楚韵千年桑梓地,悠然自在武陵人。 金丽伟洞庭野鸭闲荻花风起水云乡,野鸭成群戏晚凉。红掌拨开千顷碧,白翎点破一湖霜。偶随萍叶争鱼乐,时向芦丛躲影藏。莫笑凫鹥贪小渚,江湖深处自然忙。 贺大孝端阳节悼屈原缅怀屈子祭英魂,涛涌翻舟乱世尘。变法图强遭迫害,谗言误国惹悲辛。怀沙抱石惊天地,远志离骚驱鬼神。留取丹心昭日月,遗文豪气古今真。 刘利华忆秦娥·秋韵 蝉声咽, 西风吹落红枫叶, 红风叶, 夕阳斜照, 似火如血。 朝霞浓抹景奇绝, 牧童笛奏关山月, 关山月, 秋光明媚, 丰收吋节。 范银枝咏巾帼用身躯架桥江涛拍岸锁雄关,敌寇横戈踞险滩。十万大军难越渡,三千巾帼敢登攀。柔躯叠作凌波路,赤胆铺成踏浪鞍。血浸苍穹今亦热,丰碑长屹水云间。 朱朋根浪淘沙·庆祝“八一”建军节 八一战旗扬,赤县苍黄。坚恃抗战逐东洋。百万雄师驱老蒋,建国安邦。改革创辉煌,北斗巡航。空机母舰守边防。紧握钢枪担使命,永筑铜墙。 张静初秋惊雷宵夜雨,乱叶始初秋。鸟唤光阴半,人悲事未周。樵夫歌晚唱,行客憩沙丘。自晓夕阳短,茫茫一小舟。 方晓鸿初秋的风 漫卷云纱天外流,悄收暑气暗中游。千山蝉语随炎散,万顷金波逐浪稠。晨染微凉凝作露,夜调清瑟化成柔。梧桐叶底窥新色,一隙斜阳报早秋。 袁清香菩萨蛮·颂老师 晓霜侵鬓风前走,案头丹墨迎朝昼。细语释疑忧,秋来盈梦。 墨痕凝厚望,桃李成蹊向。何处寄恩长?情深永不忘。 王淑兰临江仙?感恩老师 书台三尺何辛苦,师恩永记心头。一支粉笔写春秋。习文解惑,传授展才猷。 清风两袖凝心血,论今博古夸优。满园桃李果枝稠,春华秋实,源远水长流。(调依张泌谱) 周世林九三胜利日大阅兵感怀统帅点兵天下崇,三军亮剑著勋功。铿锵步伐英雄辈,呼啸银鹰气势虹。大国蒸蒸凝重器,铁流滚滚壮东风。当年血火狼烟靖,永筑和平寰宇同。 陈英清明悲思四月天,清明烧纸宣。圣人已走远,怜惜眼前仙。 朱满德苔石上生苔黛绿茵,随风任雨净凡尘。漠然百草争原野,矢志苍灵一缕春。 李晓娟鹧鸪天·江南 独下江南事事休。此行何故染烦忧?温风乍喜薰人醉,骤雨新凉郢客眸。 梅钿映,古街游。西塘花巷月如钩。南词一曲声声慢,流到枫桥第几秋? 陈彦君栾花长夏同频栾树家,枝头闺女仰观霞。不知凉飔为何事,乘微飘下地金华。 杜卫华咏白玉兰素女翩翩爱动容,玉颜剔透下瑶宫,九瓣相思春梦短,约在人间与卿逢。 龙小英 浣溪沙·咏抗洪官兵 浊浪排空水肆横,中流谁立作长城?铮铮铁骨是官兵! 碎石泥沙洇碧血,小舟迷彩渡苍生,敢为黎庶与天争。
协会简介
更多
学会简介 湖南省诗词协会成立于1987年,挂靠湖南省政协,归口湖南省文联。湖南省诗词协会现有团体会员165个,个人会员6000余人。离休老干部万迁、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道奇、省纪委原常务副书记赵焱森、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编办原党组书记、省人社厅原厅长彭崇谷先后担任过协会会长。现任会长为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蔡建和。 协会成立以来,一直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高度重视,先后有刘正、程星龄、杨第甫、文选德、郑培民、吴向东、蒋建国、孙国治、王克英、熊清泉、郭开朗、谭仲池、沈瑞庭、唐之享等领导,或到会讲话、或出席会议、或担任名誉会长等,为湖南诗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湖南诗词组织遍布城乡,湖湘诗词人才辈出,诗教工作、"诗词之乡"建设稳步发展,诗刊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很多工作走到了全国最前列。汉寿、浏阳、宁乡、涟源等地"诗词之乡"及常德、岳阳、衡阳、湘潭、株洲等"诗词之市"的建立,更是确定了湖南诗词大省的地位,诗词界也流传着"全国诗人半在湘"的美誉。 协会办有会刊《湖南诗词》、官网“湖南省诗词协会”、微信公众号“湖南省诗词协会”、微信公众号《湘江听潮》等。
诗词速递
更多
[东方歌]
莫要辩
2025-09-15
[邱碧琪]
为社十年遣怀自嘲
2025-09-15
[蔷薇仙童]
乙巳年中秋怀旧
2025-09-15
[萧学菊]
寻常境
2025-09-15
[萧学菊]
秋境
2025-09-15
[邱碧琪]
暮春送儿返天津
2025-09-15
[邱碧琪]
满庭芳. 炎夏朝圣青海湖
2025-09-15
[东方歌]
参天大树本苍翠
2025-09-15
赛事纵横
更多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更多》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地址:湖南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69号

邮编:100007邮箱:hnscbjb@sina.com联系电话:0731-84437215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