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诗讯快递
现代新诗
珠联璧对
诗论纵横
当前位置 >> 首页 >> 诗坛讯息 >> 详细信息
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举行

发布时间: 2025/10/31 17:59:36    阅读:22

分享到


10月29日,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及文艺工作者围绕“传承中华经典诗词,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新时代诗词创作与应用的前沿成果,共同探索中华经典诗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实践与新路径。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常务副会长林峰莅临会议,并分别作主旨发言和分论坛发言。河南诗词学会会长马海盈、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志钦以及河南诗词学会、郑州诗词学会二十余人全程与会。

作为由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中华诗词学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常设性高端文化论坛,中华经典诗词论坛自2023年首届在郑州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推动中华经典诗词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成为连接文艺创作、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其行业引领力与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本次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名家云集,观点纷呈。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以《加强新时代诗词理论研究》为题,系统阐述了新时代诗词理论研究的核心任务与方法路径,强调了理论创新对创作实践的引领作用,强调时代精神是诗词创作的核心要素。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中宣部“学习强国”原总编辑刘汉俊在《壮丽江河成就灿烂诗篇》的主题发言,勾勒出一幅“江山如画,诗以咏志”的壮阔图景,深刻阐释了中华诗词的筋骨与气象,正是源于这片土地的滋养。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在《为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发言中,提出了经典诗词谱曲展演的宏伟构想,希望打造能够流传后世的艺术精品。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深入剖析了《古典诗词当代传播的现象与启示》,揭示了技术赋能、文旅融合背景下诗词传播的新格局。北京大学教授董强则通过《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大诗人》,展现了中华诗词跨越时空与国界的永恒魅力。

三大圆桌论坛分别围绕“古都新韵”、“诗笔点金”和“文脉赓续”主题展开。在“用好郑州诗词资源”研讨中,刘明华、米彦青、张静等学者与主持人陈更一致认为,应深化对杜甫、李商隐、白居易、刘禹锡等诗词名家经典作品与精神遗产的研究与应用,通过音乐剧、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激活古典资源,塑造郑州独特的诗词文化名片。在探讨“诗词赋能文旅产业”时,林峰建议为杜甫等诗词名家塑像让诗词成为景区灵魂,构建中原“唐诗之路”,推进诗词“七进”让诗词无处不在,开发文创产品唤醒居民诗心。李浩强调需挖掘本地特色,关注年轻受众。在“诗词涵养大众文艺”论坛上,李定广教授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等现象级节目成功的要素,与会嘉宾均认为跨界融合是诗词走近当代大众的关键。

会议期间,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就当下诗词创作如何“守正”与“创新”回答提问。

周文彰认为,“守正”,首先就是要遵守从古到今逐步形成并被认可的诗词规范,尤其是形式上的规范。比如律绝,它就是律绝的要求,指的是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词牌就是词牌的要求,比如《沁园春》、《卜算子》和《满江红》,它们的要求各不一样,我们守正就是要守着这些,按律绝、按词牌的要求去遵守它的平仄规定、押韵规定、对仗规定等。如果不遵守,那你写出来的诗或者词就得不到公认,因为你不合律。其次,“守正”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如果导向不正确,诗词写的不符合我们的文艺方向、诗词工作的方向,那就走错了。因此,守正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关于对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是: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是方向正确的创新、有价值的创新;创新是守正的保证和动力,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正,只有创新才能使所守之“正”与时俱进,获得强大生命力。

周文彰会长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是诗词发展的规律。正是因为创新,才从《诗经》到楚辞到乐府诗到唐宋诗词到元曲一路走来。没有创新就没有诗词的历史长河;没有创新,那就变成僵化,变成食古不化,就失去了时代性,失去时代性的诗词作品就会跟人民大众生活毫不相关,就没法发挥诗词在新时代社会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由《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主持。河南诗词学会与会代表全程参与,这将为推动河南诗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98号省文学院南2楼211A--211B室

邮编:100007邮箱:zzsc55902812@126.com联系电话:0371--55939003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