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点评】
发布时间: 2025/10/31 19:40:42 阅读:59次
195【佳作点评】
初秋(马文斐)
送爽金风雅韵长,菊花初绽散幽香。
几枚落叶知秋至,数朵残荷带露藏。
案上诗笺凝白发,檐前桂影映清觞。
何须愁怅流年逝,且赏韶光醉夕阳。
黄瑞娥点评:
《初秋》是一首借景抒怀七言律诗,通过选取典型意象抒发晚年的诗意情怀。
首联选取“金风”和“菊花”的意象,组成初秋的意境点题。“金风”送爽并且雅韵长,菊花散幽香,是隐逸高洁淡泊的形象。这两个意象初步揭示作者的情感,为全诗奠定基调,不是悲秋。
颔联的“落叶”和“残荷”,都是初秋的意象。落叶知秋, 残荷隐藏。这一联看似写景,实际是写对人生的理性认识,自己已经到了人生的秋天。同时“残荷”也表达了作者的高洁的品格。
颈联直接抒情。知秋和隐藏后做什么?诗笺凝白发,桂影映清觞,过着诗意的生活,以做诗为乐,是惬意的,美好的,也是对首联“雅韵长”的呼应。
尾联劝勉自己,也是劝勉世间的悲秋情绪,不要惆怅逝水流年,要欣赏夕阳的美好,把诗情推向高潮。
整首诗意脉清晰,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写出初秋的美好,诗意的晚年生活,值得深深品味。
采桑子·初秋(卢竞芳)
新凉乍觉炎晖浅,风拂林梢。叶晓秋邀,青绿红黄淡淡描。
凭栏独望云天远,思绪飘摇。意兴如潮,欲赋新词韵自调。
张东杰点评:
此词以清浅笔触尽显初秋景致,又于景中藏情、情中生趣。韵律和谐浑然一体,读之朗朗上口,品之又觉意趣盎然。
此词开篇“新凉乍觉炎晖浅”,表达了初秋最鲜明的温度变化。“乍觉”二字极妙,将暑气渐退、凉意初来的细微感受具象化,仿佛让人亲历那一瞬间的清爽。继而“风拂林梢”的动态之境,使之感受微风拂叶的闲适。“叶晓秋邀”则以拟人之法赋予秋叶灵性,使得词风生动又极富意趣。末句“青绿红黄淡淡描”,色彩搭配自然流畅,“描”字可谓点睛之笔,它将自然转化为“人工勾勒”,轻轻描摹出林间的色彩。“描”自带闲适、从容的节奏,又呼应了上句“风拂林梢”的轻柔氛围。让景与情自然勾连。不用浓墨重彩写深秋萧瑟,而是以“淡淡”二字点出秋初树叶渐变的层次感,青绿未褪、红黄初染,如一幅山水画,将初秋独有的魅力定格。
下阕由景入情,过渡自然。“凭栏独望云天远”,词人将目光融入远景,“独望”且略带闲寂的基调,也为“思绪飘摇”做了铺垫。飘摇的思绪催生出更多的兴致,情绪递进转换至“意兴如潮”。结句“欲赋新词韵自调”将这份意兴落到实处,体现了词人面对秋景雅兴之悠长。
整首词以“新凉”起笔,以“新词”收束,景真、情切、语浅,既写出了初秋的景致之美,也传递词人对初秋时的情怀,是一首构思精巧、韵味十足的小令。
他乡早秋(杨致梅)
缕缕轻风至,菊黄不尽幽。
云中人字影,啼瘦一城秋。
张红英点评:
这首小诗以极简笔墨勾勒他乡早秋意境,炼字精准且情感藏露得当,堪称短诗佳作。
首联“缕缕轻风至,菊黄不尽幽。” 以感官起笔,“缕缕”状风之柔,暗含早秋初临的细腻;“菊黄”点出时令标志性物象,“不尽幽”则将视觉与嗅觉相融,既写菊的淡雅气质,也为全诗奠定清寂基调。
颔联云中人字影,啼瘦一城秋。是全诗的神来之笔。“云中人字”明写南飞雁阵,暗牵游子思乡之情,以雁的迁徙喻人的漂泊,意向关联自然。“啼瘦”一词堪称诗眼,将雁鸣的凄清与秋意的萧瑟具象化,让无形的秋变得可感,既写秋景之淡远,更抒他乡游子的孤寂心境,使全诗意境从单纯的写景升华为情景交融的抒情。
全诗无一字写“思乡”却借秋风、黄菊、雁阵、雁啼等意象,将漂泊者的怅惘藏于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篇幅短缺余味悠长。
扬州慢·初秋(张学玲)
高树鸣蝉,西风乍起,遥观满目苍云。正蛩吟小榭,看野径幽深。岸边柳、轻拂绾系,盈盈秋水,影动烟沉。碧云天、一帘山色,鸟啭清音。
暄暄暖日、看几枝、半吐菊馨。有稻谷飘香,琳琅佳果,如画疏林。钓雨耕烟播玉,围栏外、虚掩柴门。待稍头悬月,临窗翥酒千樽。
张淑艺点评:
此阕《扬州慢》写初秋,最妙在不刻意写秋,而秋意满纸,以寻常景致织就清润画卷,读来如沐初秋暖日,又藏着几分闲适自在。
上片铺陈秋景,由声入画、由远及近,层次极为分明。“高树鸣蝉”承夏末余韵,“西风乍起”转初秋新凉,一承一转间,季节过渡自然无痕;“蛩吟小榭”“鸟啭清音”衬出山野幽静,“盈盈秋水”“一帘山色”又拓开视野,柳影、烟沉、苍云相映,动静相谐,让初秋的清寂多了几分灵动,无半点萧瑟之感。
下片则由景入情,寥寥数字勾勒出闲适生活图景,不疾不徐,尽得田园意趣。末句由眼前之景望向入夜之乐,余味悠长,让这份初秋的惬意,多了几分可盼的温情。
河北省诗词协会女子工作委员会
顾 问:马文斐
主 任:冯浩雪
副 主 任:王小木 胡桂君
秘 书 长:李艳美
副秘书长:孙 利 王 琪 魏秀琴
《燕赵女子诗词》编辑部
主 编:马文斐
常务 副主编:胡桂君
副 主 编:魏秀琴 赵月花
制 作 编 辑:张金鸾 赵卫莲
本 期 编 审:魏秀琴
本 期 制 作:赵卫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