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台江区诗词楹联学会2025年11月点评合集
发布时间: 2025/11/11 22:07:11 阅读:84次
村行
杨光辉(浙江)
缓行青石板,坐看紫鸳鸯。
爱此垂杨柳,依依挽客裳。
罗正贵(贵州)点评:
这首五绝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闲景,意境清新、笔触灵动。首句从乡村的青石板路起兴,一个“缓”字尽显悠然的心境;承句 “坐看紫鸳鸯”展现紫鸳鸯的活动,反衬乡村的闲适。后两句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杨柳情态,“挽” 字将柳枝轻拂的姿态写活,暗喻诗人的不舍之情。全诗物象典型、语言质朴,无繁复修饰却充满韵味,既勾勒出乡村的清幽之美,又传递出沉浸自然的惬意,短短二十字,将“村行”的闲致与对田园的喜爱之情满满地传达给读者。
秋径银杏寄怀
田晓刚(贵州)
悦目街途灼烁光,怡颜日下异常装。
一城黄叶锦纹径,十里楼台金碧房。
荣辱升沉勤自爱,兴衰贵贱俭无狂。
悠然飘落栖随境,笑对寒风世淡凉。
罗正贵(贵州)点评:
这首七律以银杏秋景起兴,想抒发笑对人生不如意的情怀,却存在景与情割裂、意象贴合度较低的明显短板。前三联写景与抒怀脱节,首联“灼烁光”“异常装”表述空泛,“悦目、怡颜”定了欢快的基调,但后面没有转折好。颔联“金碧房”与“秋径”的清雅语境不符,未能勾勒出银杏小径的独特意境。颈联突然转入“荣辱升沉”“兴衰贵贱”的议论,缺乏过渡衔接,显得突兀生硬。尾联虽试图以银杏飘落暗合心境,但“悠然飘落”与“笑对寒风”的情感转折仓促,未能与前文秋景形成呼应。 全诗格律符合要求,但个别字句读起来拗口,如“灼烁光”“栖随境”;中间两联的对仗也欠工整,如“锦纹、金碧”“自爱、无狂”;物象选择相对杂乱,景语未能有效烘托情感,导致怀思主旨模糊,感染力不足,未能实现景为情设、情景交融、韵律流畅的表达效果。
松风琴韵
刘琴宝(甘肃)
朗抱青山环顾月,风过松柏漫琴声。
携壶老酒林间卧,一隙银光醉客卿。
白雪峰(河北)点评:
此诗作动静相生显层次,“风过松柏漫琴声” 是灵动的动态,“林间卧”“醉客卿” 是悠然的静态,一动一静体现出超脱心境。情感表达自然,从 “环顾月” 到 “林间卧” 再到 “醉客卿”,情感递进流畅,把超然物外的闲适感传递得挺到位。尾句留有想象空间,醉眼朦胧中不知是酒醉人还是景醉心。
秋日村居
黄循志(海南)
木架盈香瓜果熟,金田流彩稻粱丰。
渚间鹭白栖芦白,山晚枫红下夕红。
策杖云边看胜景,纵情眼底爱幽丛。
左邻网获鱼肥美,连日相邀酒几盅。
白雪峰(河北)点评:
此诗作以田园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日乡村的丰饶美景与邻里温情。亮点之处是颔联倒装句式用得真是好,对仗也工稳。色彩叠加,营造出纯净而浓烈的画面感,作者能把色彩运用到极致,以“金”“白”“红”等浓烈色块碰撞,形成视觉冲击,却未流于艳俗,反因乡村本真之气而归于和谐,可见作者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之高。颈联由客观欣赏转向主观眷恋,为尾联的邻里人情埋下伏笔。此诗深得唐宋田园诗精髓,既有清空画意,又有质朴情味,是一首佳作,值得我们学习。
题福州青口双龙禅寺
黄桂周(福建)
万籁轻吹美好风,无边绿掩翠丛中。
升腾紫气金身古,显现灵光宝刹雄。
僧扫虚窗移月色,塘开明镜亮星空。
山川各异奔流水,不过禅心本性同。
黄鸿彬(福建)点评:
本律诗,吟咏佛寺,通过描绘禅寺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表达对禅心本性体悟。 首联,通过听觉与视觉营造宁静氛围,凸显禅寺幽深清雅;颔联虚实相生,写祥瑞气象,展宝刹古老、庄严与雄浑;颈联,语言精妙,对仗工整,将禅寺的静谧与宇宙的浩瀚融为一体,虚实交织,意境深远;尾联,由景入理,山川流水,喻世间万象的纷繁;禅心本性同收束,点明万法归一的禅理,赋予诗歌哲思高度。 若论瑕疵,乃语言稍显直白。“美好风”“宝刹雄”等用语略显平实、俗套;“紫气”“灵光”“金身”等为佛寺题材常见意象,缺乏独特视角,若能融入双龙禅寺独特之地域或文化元素,或可让诗歌更具辨识度。还有尾联哲理句,略显直露,稍带说教意味,若求精进,可以意象隐喻禅理。毕竟诗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审美追求。
水调歌头·咏双节(通韵)
吴著斌(江西)
才过国庆日,又到仲秋时。彩旗舒卷欢歌,车马聚归迟。尘雨怎驳初意,纵使微茫滞路,烟火暖襟期。摄月醅新酒,邀桂入华辞。
家何处,谁念远,卧寒漪。驿桥星斗暗换,渔火照青衣。孤棹隔江清坐,截断婵娟分半,南北共相栖。心静即乡土,何计溢亏失。
黄鸿彬(福建)点评:
此词作以国庆、中秋双节为背景,紧扣“归乡”与“思乡”,兼顾家国欢腾与个人情怀,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首贴合节令、耐人品味的词作。 上阕,起句开门见山,点明双节,自然引出节日氛围。即便路途有雨、行程受阻,“烟火暖襟期”仍凸显归心与暖意,景与情相互映衬;下阕,转入思乡情怀,首句直抒漂泊孤寂,进而,以“驿桥星斗”“渔火青衣”等意象强化清冷感,后又以“南北共相栖”拉近距离,终以“心静即乡土”升华情感,从思乡到感悟,情感层层递进。 总之,此词作在双节背景下,由热闹转入孤怀,再升华为“心安即乡”之哲理,颇具艺术感染力。虽有个别句子略显生硬,如“驳初意”,还有“截断”与“分半”语义略有重复等,但整体格调高古,情辞并茂,若稍加打磨,可臻化境。
咏桥之二
张德松(辽宁)
孤眠江浦两堤悠,雨打风侵几度秋。
渡客穿梭心不悔,闲观烟水自长流。
彭祥光(湖南)点评:
首句“孤眠江浦”以拟人手法赋予桥生命的质感。次句“雨打风侵”以自然之力喻岁月洗礼,“几度秋”三字将时间维度拉伸,前两联动静相生,江浦的静谧与风雨的喧嚣形成张力。转句“渡客穿梭”实写现实百态,结句“闲观烟水”以意写超然心境,形成物质承载与精神超越的对立统一。全诗通过“孤眠、不悔、闲观”的情感递进,构建出三重境界。这首诗立意清雅,展现了咏物诗托物言志的魅力。唯一就是,转句的转折效果稍弱。
鹧鸪天·观黄果树瀑布(通韵)
姜近芳(江苏)
急促轰鸣壑外闻,倾飞白练挂边云。犀潭腾霭彩虹舞,峭壁扬涛芳草吟。
转帘洞,探窗门,可怜瀑涌染衣裙。遥窥蹦跳珠溪汇,高唱歌谣旖旎巡。
彭祥光(湖南)点评:
这首词画面感比较强,用“白练挂云”“犀潭彩虹”“溪蹦珠跳”等意象,把黄果树瀑布的雄奇与灵动都写出来了。稍遗憾的是,作者仅仅是停留在写景上,没有一句抒情或者感慨。同时,意境重复多处,“倾飞”“腾霭”“扬涛”“瀑涌”“蹦跳”,这些都是写同一事物的同一景象。最后结尾处“旖旎巡”用词搭配不适,“旖旎”指柔和美好,用来形容风光,景色可以。但用来搭配动词“巡”稍显不妥,也比较拗口。
桃花源记
王军(湖北)
青峰叠翠碧波开,一叶轻舟天外来。
欲问桃源何处是,落花随水出岩隈。
王乐天(河北)点评:
本诗以水墨画卷般的笔触,巧妙重构桃源意象。首句“青峰叠翠碧波开”以青绿山水铺陈秘境,“开”字既写水势豁然,更喻秘境将启的戏剧性瞬间;次句“一叶轻舟天外来”运用超现实手法,将渔人具象为飘忽的视觉焦点。后两句通过“欲问”与“落花随水”的虚实呼应,以不答而答的方式完成诗意闭环——岩隈飘出的花瓣恰成自然路标,暗示溯源即归途。 全诗创新运用镜头语言与悬疑设置,使古典题材焕发新意。唯结尾相较于陶渊明原作的苍茫历史感稍显轻灵,若能在落花流水中注入更多时间维度上的哲思,将更显厚重。然其以景语作结的含蓄手法,已然成就一幅余韵悠长的寻源图卷。
八声甘州·绍兴感怀
施龙灿(湖北)
忆红尘万里起风云。岁月去悠悠。看兰亭集字,沈园壁影,一派清幽。一代文坛泰斗,冷眼对千仇。有鉴湖巾帼,不爱红裘。
且看而今江浙。看水乡风景,小舸悠游。看浓醇黄酒,琥珀印心头。去何方、看炊烟荡,哪得寻、品卤味珍馐。谁翘首?绍兴唯尔,千载沉浮。
王乐天(河北)点评:
这首词以千年文脉为轴,串联王羲之、陆游、鲁迅、秋瑾等人物与当代水乡风情,展现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上阕追古,以“兰亭集字”“沈园壁影”构建历史纵深;下阕抚今,借“黄酒”“卤味”点染烟火气息,形成时空交织的画卷。其中“冷眼对千仇”的文人风骨与“不爱红裘”的侠气形成张力,“琥珀印心头”巧妙勾连古今。读罢令人悠然神往,如见兰亭墨韵逐流水,沈园词壁立斜阳,心随文脉共沉浮。但“去何方”“哪得寻”等句表述略显直白,弱化了词体的蕴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