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为人民而歌,彰显皖风徽韵特色
——安徽省诗词协会2023年会报告
叶如强
(2023年3月21日)
各位诗友,同志们:
春半平湖雨,春分百啭莺,值此世界诗歌日,在美丽的太平湖畔,我们隆重召开安徽省诗词协会2023年年会。代表诗协会员参加年会的诗协各位会长,各部门和市县办事处联络站负责人,各位编审,都是诗协的工作骨干,长期以来,为诗协的繁荣呕心沥血,鬓白红颜瘁,一咏动新安,做出宝贵奉献。天一生物唐总,唐会长,为年会的召开,精心组织安排,我代表诗词协会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讲几点。
一、凝心聚力共襄盛举
刚才,与会诸君作了自我介绍,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带来的诗集,展示了丰硕成果。
各工委作了工作报告。皖风徽韵旗帜红,女工委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份之一,并与中华诗词学会女工会首度共同编发女子诗词纸刊;“劳者歌其事”,农工委乃全国首创,出版《江南新韵》,两委微刊办得都有特色,在省内外产生影响。当下新诗,大多或肤浅直白,或玄言臆语;散漫苍白,诘屈聱牙;脱离现实,不食烟火。现代诗工委循正道,绝俗尘,《安徽诗歌》成为品牌。法工委基础打得好,具有广泛代表性。
各办事处、联络站工作生机盎然。南北两面旗帜高高飘扬,池州的清明诗会和杜牧奖荟萃诗界精英,淮北歌咏时代,开展志愿活动,出书蔚然成风。六安老区热土抔魂,如今红色霞鲜,万山叠翠。铜陵“镕旧铸新”,为改革发展助力。淮南进社区办诗教,深受群众欢迎。岳西弘扬红色文化,其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为乡村振兴歌呼。当涂青山常在,诗仙遗风犹存。宿州重振旗鼓,欲现大千气象。
左会斌、董万英、唐涛、宋信群、张华、牛高山副会长,会长助理宋平都作了回顾和展望,为时为事而歌,成绩有目共睹,令人欣喜欣慰欣然,前路漫漫修远,仍须努力奋进。有理念有情怀有担当,“团结力量汇英才”,明天会更好。
二、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安徽省诗词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文联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党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崇德尚艺、潜心耕耘,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诗词作者。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安徽省诗词协会根据省文联及中华诗词学会要求,诗词协会党支部立即安排学习贯彻活动。 11 月 14 日上午 9 时,在安徽省诗词协会办公室(仁和大厦 906)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以腾讯会议形式线下线上同步召开。会长、副会长、党支部委员、各级诗词组织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及部分在肥党员、会员参加了线下或线上会议,合肥市以外的人员参加线上会议,各地自行组织安排会员参加线上会议。学习贯彻会议传达了省文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领读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导学》《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我在听取与会理事交流发言之后,做了总结讲话。
2022年,我省诗词领域欣欣向荣,诗词队伍蓬勃发展,诗词作品百花争艳,我们的协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会员不断增多,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以党建为统领,确保协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共安徽省诗词协会党支部成立之后,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党史活动,认真组织收看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做的政治报告,认真组织学习中华诗词学会相关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省文联党组开展省文联主管社会组织专项治理工作,得到各方好评。
(二)以组织建设为抓手,确保协会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第一,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壮大会员队伍。完善协会内设机构,选贤任能,调整充实了协会秘书处,在巩固诗协原有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农民诗词工作委员会、责审部、责编部、朗诵部、书画部、采风部、诗教部、外宣部等内设机构的基础上,新增设了现代诗创作工作委员会,筹备成立法治诗词工作委员会。
第二,指导各地建立健全诗词组织,目前协会已有驻淮北、淮南、池州、铜陵、六安等市办事处,驻当涂、岳西等县联络站。并先后为安徽省诗词协会目连山、笔架山、九华山莲花小镇诗词采风创作基地举办了挂牌仪式。协会力争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让全省16个市都有诗协的团体会员单位。
第三,广泛发展会员,让每一个诗词爱好者都有出彩的机会。目前,诗协共有会员827人。
(三)以丰富创作活动为驱动,确保协会创作繁荣兴旺。
一是办好各类微刊、特刊,出版会员诗词合集。自2018年8月换届以来,安徽省诗词协会推出主题笔会109期, 会员个人专辑413期,朗诵刊260期,书画刊32期,特刊46期,阅读与欣赏120期,市县巡礼58期,点评刊16期。女子工作委员会出刊131期,女子个人专辑65期。农民工作委员会出刊106期。《安徽诗歌》日出微刊,印制诗集,发表了大量优秀诗作。《乡土诗人》《司空山诗刊》《明堂诗刊》等集中刊发诗协会员优秀作品。
为了更好的为会员办实事,鸿爪留痕,安排出版《皖风徽韵》。协会首期会员作品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第二期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均已面市。第三期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二是诗词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创意水平进一步提升。几年来,协会先后组织了多次诗词大赛:首届杜牧杯全国诗赛,两届司空山全国诗赛,国之魂全国诗歌朗诵大赛,建国70年和建党百年全国诗赛。特别是2022年,协会联袂省朗诵学会和民乐学会,主办了“天一杯”皖风徽韵诗词朗诵会,盛况空前,影响深远。
三是诗词采风调研活动进一步加强,诗词采风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协会不断组织诗友到省内外进行采风、调研,走进大自然,走进乡村,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通过采风调研活动凝聚人心,增进诗友之间的交流,掌握部分市县诗词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沟通联系。采风调研后及时制作每期特刊,收录各地诗友创作诗词作品近千首(篇),成为新时代美好安徽美丽乡村生动画卷,深受各方好评。
三、今后工作安排
二十大报告精神博大精深,要反复学习领悟,全面贯彻落实。要把握大会主题,高举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弘扬建党精神,建设现代化国家,推进伟大复兴。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二十大主题的诗性表达赋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以强烈诗意,必将增强人们的诗词文化自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趋成为现实,必将带来中华诗词文化的繁荣兴盛。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必将带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诗词的学习热潮。
党的二十大对繁荣发展文艺创作的指引,必将造就更为广大的诗词创作生力军和后备军。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中华诗词的创作和传播、运用创造着更为肥沃的土壤。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使包括现当代诗词入史在内的中华诗词学术研究工作更受重视。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诗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千军万马”“千家万户”加入中华诗词事业提供了更多契机。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有力提升中华诗词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昭示着当代诗词走向全球的美好前景。
在文化诗词方面,安徽省诗词协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发挥作用,歌咏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时代风云和人民生活作为创作主题,钲歌鼓角,书写当代诗史。从《诗经》、楚辞到今天,人民性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和主流。
(二)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血脉,守正创新。安徽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从建党到大别山根据地,从铁军到抗战,从淮海战役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无数先烈英勇牺牲。铭记英雄的光荣和梦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勿忘家国情怀,中国气派,民族风格,比兴兼赋,深入浅出,隐秀两浑,正声雅音。加强诗词理论研究和培训,提高诗词艺术水平。要镕古铸今,世界眼光,传承创新,胸怀格局,开辟境界,注入时代精神。
( 四)立足安徽,彰显特色。皖南,“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皖北,“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江淮眺望,“俯察品类之盛”;皖江东流,融入长三角。诗协书刊、公众号微刊体现皖风徽韵特色,为打造文化皖军、诗词安徽作出积极贡献。历史和当代题材的写作要继续深化,专题系列并举。
(五)深入生活,践行现实主义,“歌诗合为事而作”。歌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正能量,防止浅表化,切忌假大空,杜绝敏感词。囿于象牙之塔,和者盖寡;情趣不健康,必将走入歧途;因袭前人意象,食古不化,不过复制品乃至伪诗耳。要扩大采风范围,改善采风形式,丰富采风内容,抒写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六)加强安徽省诗词协会党组织建设,注重理论学习,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坚持思想政治引领,讲政治,讲学习,把握大局,认真学习模范遵守贯彻省文联等有关要求,做让组织信任和放心的社团。
(七)不断完善诗协组织机构。丰富女子诗词工委、农民诗词工委、现代诗歌工委和法工委活动,积极稳妥,水到渠成,适时拓展相关领域诗词活动。
(八)充分运用好载体,不断丰富诗词活动。办好主题微刊《安徽诗坛》及朗诵刊、书画刊、《阅读与欣赏》《市县巡礼》。办好《安徽诗歌》,办好女工委、农工委、法工委诗刊。坚持年度出版一本《皖风徽韵》。
(九)推进指导各地建立团体会员单位,巩固阵地,扩大宣传、扩大影响,采取多种形式,不同领域文化有机相结合。
(十)团结共进。诗协与其他省级市县学会、协会、诗社是同道和诗友关系,要认真向其他学会、协会、诗社学习,谦虚包容,联谊携手共进,为繁荣安徽诗词贡献力量。
根据省诗协这次年会要求,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开辟新境界,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进一步做好诗协各项工作,广泛动员会员为新时代而歌,皖风浩荡,徽韵铿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携手共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安徽诗词作出更大的贡献。历史的星空,将会闪耀我们灿烂的诗章。
安徽省诗词协会
2022年03月21日
编辑:吴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