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巧莲 景瓷大使 赋 / 漆章瓊:红城联墨-第 46 期-遵义市诗联学会 诗教工委 + 中国联墨双修 遵义分校 / 20251027
发布时间: 2025/11/1 12:57:38 阅读:49次



董巧莲 景瓷宣传大使赋
作 者:漆章瓊
瓷都昌南,历千年而窑火不熄。文脉华夏,经百代而雅韵长存。有女巧莲者,禀慧心而怀赤志,抱热忱以传瓷魂。非陶工而谙陶理,非墨客而解墨趣,以宣传为己任,以弘扬为初心,奔走于瓷乡阡陌,穿梭于艺苑殿堂,堪称陶瓷文化之笃行者、中华雅粹之传薪人也。
观其笃志深耕,探瓷源之幽微。自束发涉瓷事,便以寻根问底为务。尝沐晨露而赴古窑,履残垣以觅旧踪。指尖拂汉魏之瓷片,耳畔追唐宋之窑声。遇老匠则执礼请教,见古法则倾耳细听。或蹲守坯坊,观拉坯如行云流水,记利坯似削玉裁冰。或流连釉坊,察青花之浓淡晕染,辨斗彩之绚丽叠层。复往高岭土矿,探瓷土之蕴藉。观开采之艰辛,悟土为骨火为魂之真意。
所积调研之册,盈箱满箧,皆记瓷业之脉络。所摄技艺之影,累牍连篇,尽藏匠人之苦心。其探源也,非为猎奇。盖欲以真实为基,使陶瓷故事皆有本可依。非为炫学,盖欲以细节为翼,使文化传播更具温度。溯源求真,文脉可溯。 积微成著,匠心得彰。
察其创新传扬,拓宣途之新境。察传统宣讲之囿,思破局之策,遂辟新媒体之径。初习短视频之术,辨光影择角度。每成一作,必数易其稿,务使瓷艺之美跃然屏上。或聚焦拉坯,泥坯在匠掌流转,如璞玉渐露光华。指揉土脉随形转,火淬瓷魂逐韵生,令观者叹造物之奇。或定格画坯,毛笔蘸青花料,素胎间勾勒山河,伴青料一点凝春色。瓷胎千笔绘乾坤,使赏者感笔墨之妙。
复开直播之窗,邀匠人参席,与网友对谈。或导览百年窑厂,解窑炉之构造,述烧瓷之玄机。或演示简笔绘瓷,授勾线之法,传配色之要。其账号无华饰之包装,有本真之内涵。观者云集,宣播千万,百度直播峰值逾十万。昔时,瓷艺藏于深巷,今因巧莲之策,全球誉响。遍传四海,广入民心,此皆其创新之力也。破局寻新,瓷韵广布。 借媒传艺,雅趣远播。
赏其联通中外,架文桥之绵长。巧莲深知,陶瓷者,中华之名片,世界之瑰宝。故不以域内为限,常怀出海之志。携景德精品,远涉重洋,赴异域展瓷韵。抵巴黎,设展于艺术殿堂。执瓷盏而述青花源流,挥彩笔而演画坯技艺。西人观之,皆叹东方之美,莫过于此。至东京,则会陶艺名家,论釉料之研发,谈器型之创新。互赠佳作,结文化之好。
临南洋,设体验之席。教孩童揉泥制坯,授雅士绘瓷之法。使异域民众亲触瓷土,感受中华之智。复跨境直播,以流利之语,向海外述陶瓷之史,解收藏之惑。西国藏家,因直播而慕景德瓷,远渡而来求佳作。海外华人,因分享而忆故土情,主动传瓷文化。以瓷为媒,东方雅韵跨越山海,世界知中华之璀璨,此皆其远播之功也。以瓷为桥,联通中外。 以文会友,共赏雅章。
赞曰:巧心传瓷韵,莲品映文光。董氏巧莲,非匠而通匠艺,非儒而担儒责。以脚步丈瓷乡,以镜头留瓷美,以声音传瓷魂。其行也,为陶瓷文化开新路。其志也,为中华文脉续新章。如窑火之炽热,历久弥坚。如瓷玉之温润,泽被四方。其功其德,当载于瓷史,传于后世。
今拟律董氏巧莲传瓷韵,记曰:
昌南窑火千年旺,巧莲秉志探瓷章。
晨寻古址拂残片,暮录匠心注锦囊。
短视传艺屏生彩,直播授技客盈堂。
瓷桥远架连中外,芳名长伴玉瓯香。
其 二
瓷窑昌南烬火延,巧莲怀赤觅幽玄。
行穿矿脉询泥性,坐对残垣记火篇。
屏授画坯超万水,言开瓷理遍千川。
更携雅器通瀛海,只把文脉续永年。
(计: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