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当前位置 >> 首页 >> 诗坛讯息 >> 详细信息
岁杪惊客梦 岭南妒梅花——会员十二月诗联作品小辑

发布时间: 2025/1/15 14:44:15    阅读:330

分享到


诗词推优点评


管广欣

临江仙·榕树情

照水流云栖众鸟,生灵投抱蓝颜。福荫水土结缠绵。倚他生错觉,客土作乡关。
墟落榕多兴旺地,里仁教化周全。前人栽种后人怜。殷勤经几代,才得势参天。

竹君点评:上片蓄势得法,下片主旨句炯亮。让人读之感觉其景有味,其情得理,其风堪赞。
上片描榕树之“福荫水土”,疑作乡关,有王禹偁“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之以乐景吟悲情之况味。好一句“倚他非错觉”,爱此景亦真如在,感此情如忆似浸,“结缠绵”三字描之甚深。
下片围绕榕树谈村落兴旺,谈教化周全,谈传承有度,分明写到了故乡之情景,更拓宽榕树无私贡献之品赏范围,榕树精神呼之欲出。最后卒章显志,“殷勤经几代,才得势参天”亮点横生,情意深长,耐人寻味。
此词感有婉约之风,却不乏豪放之语。味之各得篇章,再品如在眼前,共鸣深心,值得大家学习。


赖泽飞

初冬观小雨有感(新韵)

异域初冬小雨淋,微微来转试凉心。

多年好友能敌对,陌上行人莫认真。


竹君点评:小雨“试凉心”,且以“微微”二字限制,小事细节皆可试炎凉情味。故得三句之议,好友敌对,世情此分,即景痛感悲凉。结句以陌上行人烘托比照,情之悲叹陡然酸楚。世有重情之悯,方有感欺之冷。
诗有宋诗理述,却又起承句婉转有味。触景生情,情寓景中,尽得人生教悟,又以深情拷问人性,警示社会。


邹金友

何堪最长夜

冰轮悄隐层云后,夜色苍茫意境幽。

旧曲重听心欲碎,新愁又起梦难收。

身如飘絮萍踪远,志若寒梅逸韵留。

何日暖阳驱冷冻,高情好逐水奔流。


邱俊标点评:此作情景交融,流畅自然;题目中的“何堪”和“长夜”为全篇定下了哀怨的基调,各联都在作分述,或写景,叙述,或抒情,以哀情(碎、梦、絮、萍)为主,间入坚定之志(梅),意象丰富,描写细腻;尾联呼唤,以“暖阳”“高情”收尾,给人以希望,让情感奔涌而出,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朱满流

赋东莞甲辰大雪节气

天和丽日促花红,迎面不寒因暖风。

浪拍芦滩犹诉说,今年未见宿征鸿。


易林人点评:写诗有自己的想法,不盲目,这一点很好。但是表达也非常重要,比如: “吹面不寒因暖风。”有暖风当然不寒,这是不须要说的问题。转结两句拟人手法不错,立意还有提升空间。


陈春燕

冬至寄人两则(其二)

寒声四起各参差,又接云关山外家。

想象遥城添雪色,有馀清绝是梅花。


郝书许点评:诗遣思乡之情。起以参差四起之寒声,承连云关山外之家,顺畅妥帖,然后转以思雪,合以梅花,雅而多彩。唯“有馀”二字稍显生硬,建议“一枝”似乎更为顺畅。


祁家和

腊月寄思

腊月源流寻菊径,岁阑雾霭更清狂。

轻霞变幻翻天籁,瑞雪寒梅斗晚妆。

世事常忧新贵客,平生却羡好儿郎。

空怜将士严边备,远望雄师守故乡。


于汗青点评:这首诗前半段写腊月的清寒,用雾霭、轻霞、瑞雪、寒梅等物象衬托,让人忽生萧瑟之感,然而一句瑞雪寒梅斗晚妆,却又生出无穷乐趣。下半段由寒冷天气想到在边疆执行守备任务的好儿郎,诗脉顺畅,情感真挚,意境圆融,值得点赞。


莫柳娟

甲辰大雪日晨行

大雪不曾雪,岭南翻似春。

草香连绿野,鸟啭动初晨。

穿雾秋衣薄,迎风霜鬓匀。

短篱惊艳处,雏菊一枝新。


于汗青点评:这首诗名为《甲辰大雪日晨行》,实为咏岭南之冬景,一气呵成,语言清新,干净明快。草香、绿野、鸟啭,铺陈有致,剪裁得体,把岭南之独特冬日景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留连。虽然是寒冬季节,人们却身著秋衣,漫步绿野,舒适快乐之心情跃然纸上。
如此之景致,一枝雏菊,恐难引起特别的关注,我个人认为结句过于平实。


易林人

游绍兴大运河感作

凿地通航古越州,疑从天汉有源头。

山阴卷起千重浪,故道浮来万国舟。

尝苦胆终酬夙志,开先河已定鸿猷。

至今未懈奔腾力,携浙东成第一流。


周玉娥点评:这首诗意象层出,意境深远。谙得虚实结合的妙处。既构建了“凿地通航”“开先河”“定鸿猷”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又描绘了“从天汉”“卷起千重浪”的壮阔景象。通过运用越王勾践修凿的“山阴故水道”“卧薪尝胆”的典故,使得诗歌的寓意更加深刻;通过“至今未懈奔腾力,携浙东成第一流”的描写议论,反映了大运河在当代社会中持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憧憬。这种跨越时空的视角,使诗歌显得更有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字里行间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对时代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易林人

鹤城怀化印象

山光城影各缤纷,白雪为峰高出群。

有水纵横三楚地,无风变幻五溪云。

弦歌如约音长在,夷汉同源家不分。

溆浦辞章千古事,遥从屈子说斯文。


邱俊标点评:此作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鹤城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古城的风景、人文、历史的赞美之情;全篇以叙事为主,视野开阔,气势雄浑,由景及人,由今溯古,句式多变,工于对仗,尤其是颔联最为精彩;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怀化的历史的熟知,更增加了诗作的深度;怀化属于属楚巫中地,楚国的先祖出自东夷部族,因而才有诗中“夷汉同源”“遥从屈子说斯文”之说。


王锦波

江冬夜饮

时逢冬至夜难温,未饮谁堪已自昏。

静影孤灯浮碎月,寒心闷酒了残樽。

东江之水归途处,大海其鱼逐浪痕。

节后春来花自好,悲欢何必对人言。


易林人点评: 诗题上“江冬”二字不是很好理解。一二联表达一种落寞的心情,三联转景荡开一笔,为尾联提振作准备,然后尾联提振,自我安慰中也见一种豁达。


诗韵馥郁


                   
桑舒

大雪日夜行

谁自黄昏张雨幕,街灯匀霭漫城阁。

几同幻影叠成双,三分清寥还似昨。


管广欣

曹操歌

辛苦修成魏国宫,持杯横槊赞英雄,

诸侯割据实蟊贼,剑履上朝为相翁;

织席小儿蜷蜀地,紫髯侉汉躲江东,

忠诚司马当升职,幸甚至哉歌不穷。


问风

冬至

调馅擀皮烧水忙,两盘饺子半盆汤。

今宵夜久早思睡,一梦乘风到故乡。


叶伟强

团冬

祥冬享品大红团,翘起鸡头尾硕宽。

更有佳酿同祝愿,亲朋事业摘金冠。


卢木荣

冬至感怀二首

霜鬓他乡又过冬,无愁温饱自从容。

同行卌载终无悔,形影相随情更浓。

寒夜搓圆晓煮汤,圆浮水沸我先尝。

先慈旧影终长在,万缕春晖未敢忘。


李景松

病中吟

岁月匆匆又一年,夕阳不觉已天边。

祸来遗子无长物,留首诗词可值钱。


王晓丽

冬至

岁序催人夜最长,从今数九气回阳。

忽闻庾岭梅花绽,引领春风欲觅香。


冬至

今逢至日黛烟含,细雨氤氲绕岭南。

阔叶随风时欲进,珍禽掠水影相谙。

纵观斗转邀清咏,俯瞰阳回作雅谈。

岁序轮番新梦泽,丹青一幅任拖蓝。


腊八粥

糯米金黄红枣连,粥香可口用心煎。

驱寒八宝通身暖,最忆儿时乐此颠。


叶明波

南国冬至

北望岭顶朔风飙,百树梅开朵朵绡。

节序虽临冬至日,依秋装着未寒萧。


热烈祝贺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澳门竖帜喜空前,家国情怀二五年。

一树葱茏花竞放,枝繁叶茂阔无边。


段春廷

甲辰冬至酿

地雷复出一阳生,九九寒侵枉自争。

秋糯泉源新酿酒,归来携得尽春声。


甲辰冬至祭

地雷复出一阳始,周汉延绵九百年。

今效先人还乐道,何愁造化锦无全。


甲辰年冬至夜饮

地雷复出一阳生,九九寒侵无妄争。

药酒早期今始用,醉颜日日尽春声。

注:冬至,周至汉武帝前,冬至为新年之始。吾今日亦为之新年,乃开坛三年自制药酒饮之,以庆新年。酒兴未余赋之


李月好

冬至抒怀

严冬气节时,草木见苍枝。

傲雪梅开日,应期不会迟。


岭南冬季

树影摇空碧,紫荆披彩霞。

岭南无雪意,冬景似春华。


林杞权

无题

昨天快步时花过,嗖嗖凉风一路鸣。

今日镜流藏鬓雪,石沉无久水波平。


邹金友

何堪最长夜(其二)

庭阶滴露冷三更,风卷窗帘梦不成。

月下愁思心耿耿,弦中别绪意萦萦。

良辰总负离人泪,长夜偏添倦客情。

寂寞空斋难入寐,一腔幽怨对谁鸣。

朱峰

一剪梅·李清照憾

待字何愁闺阁中。乍寒春风,乍暖春风。

哗兵夜遁愧英雄,苦命相公,短命相公。

二度梅开遇蠹虫。自信初衷,谁信初衷。

暮年休看水流东,去路无穷,归路无穷。


邱文军

中华诗词学会海外诗词工作委员会成立有题

吟旌共举喜安家,一抹鲜红胜彩霞。

国粹传承情似水,诗潮滚滚满天涯。


邱继柱

情暖濠江

濠江灯灿耀华池,庆典歌飞韵入诗。

携手登阶情暖处,心怀家国意融时。


朱锦培

季序大雪遣怀

寒酥纷至覆荒原。不尽皑皑接远天。

瘦柳垂珠凝绮梦,鲜花含玉隐苍烟。

围炉漫品香茶暖,搓手轻哦诗意绵。

静赏神州呈盛象,心期瑞景兆丰年。


韩佑君

临江仙·冬韵

一夜琼花亲万户,空枝玉絮新荣。岭梅似火照寒城。倚风弄倩影,凝露映春明。漫天翩然轻似蝶,柔融涓滴深情。红炉煮酒举觞迎。兴随冬韵起,梦逐白云生。


临江仙·冬至

白絮轻盈沾落叶,轻淹一地纤尘。朔风频起唤归人。冷霜铺瓦面,寒月照江滨。岭上梅花开似雪,家人团聚尤珍。倾情举酒管弦新。火炉生暖意,笑语动芳春。


梁灿焜

冬至

落叶愁千树,凌霜傲腊梅。

冬阳今日至,祈盼燕归来。


八十感赋

八秩人生路,匆匆岁月流。

吟诗添白发,读史鉴春秋。

大雁云边远,枯荷水上浮。

红尘多少事,心泰乐悠悠。


陈春燕

冬至寄人两则(其一)

我曾秋后伴云归,未意如今枝上肥。

万里飘零逢夜永,盈盈不减落君衣。


肖平安

大雪

作客他乡十数春,不辞已做岭南人。

虽然大雪日天暖,还是围炉唠话亲。


冬至

冬至一阳生,寒梅早早迎。

汤圆娇耳暖,迎福践长呈。


王慰

岭南冬至感吟

身在岭南心在北,重山隔断楚人情。

春秋往返八千里,冬至愁长白发生。


冬至感怀

月照浮云天外山,相思有毒老容颜。

节逢冬至年关近,漂泊人间怎得闲?


芳芳

年度总结填表偶书

为文谁与思言行,年度短长当自评。

带过何妨终一笔,斜阳江水听流莺。


莞邑冬晓

杲杲晴阳可仲冬,烟笼城市淡还浓。

危楼百尺江千里,独望游云占几峰。


王落平

贵阳乌江寨暮山酒店冬至凌晨有记

半宿沉沉梦,空调暖暖风。

初来贵南北,常在广西东。

永夜必将短,艰难定会终。

人生原草草,岁月又匆匆。


贵阳乌江寨迥龙塔

不爱繁华觅静清,扶栏踩石望峥嵘。

无僧无俗谁留我,黄叶青苔夕照明。


卢玉珍

冬至

流年烟火笑中看,世事纷繁多感叹。

至日梅梢初弄雪,方知天地有严寒。


祁家和

碧牡丹·咏雪晏几道体   

瑞霭新霜雪。遒劲西风烈。日短残云,夜色阴寒清冽。陌上田间,关塞冰花结。岁年层叠时月。独心悦。战马征戍骨。丹林众生啼血。玉树雕栏,社稷浩然关切。致敬英雄,军旅柔肠热。边陲多少豪杰。


彭穗芳

摊破浣溪沙·岁末有怀

亭榭朦胧夜气浮,穷冬如约倦登楼。忍看流年鬓华满,泪盈眸。小月窥窗怜瘦影,朔风成律动新愁。尘事变迁思过往,酒相酬。


肖元樟

作家村民乐冬至

冬至时节古村闲,作家村民乐翻天。

饺子香飘雅舍院,欢声笑语暖心田。


任柏光

题观音山联谊林

五岳名山会,喜栽联谊林。

相期红紫日,缘聚仰观音。


卢木荣

卜算子·冬至“珠海一家人”小聚

小聚一家亲,节庆茶当酒。暖日清风最喜人,相敬情如旧。园苑顽童欢,相戏犹相逗。应是今朝胜往时,当惜长长守。


水云闲

冬至日山行

竹下野芳自在开,晴光洒落绿霉苔。

青君何独偏南国,略去寒冬春已来。


张金堂

初冬

一夜寒风退众芳,吹来缕缕菊花香。

邀朋共赏清芬处,正把诗情入酒觞。


廖波

咏雪

纷纷飘大雪,天地不分明。

晴见城乡景,高低一色清。


冬至

平民知喜节,医食好强身。

冬日生新梦,秋金始早春。


罗传文

冬至日秦皇山革命根据地行

友朋邀约向秦皇,旭日流霞沐暖阳。

朝圣何须拜神庙,先贤事迹诲人肠。


郝书许

罗浮探梅

我本方城一草民,半生做尽岭南宾。

偶来山外多歧路,唯有梅边似故人。

纵赏放怀闲岁月,闻香弄影长精神。

不关天地风和雨,踏遍罗浮为探春。


罗浮赏梅

一径烟光看不厌,微风轻送暗香来。

岭南无雪枝横瘦,花下先春朵自开。

远处罗浮眠正好,静中云海学低徊。

不言不语谁猜透,许是痴心又梦梅。


易林人

游鄂州钢铁厂感吟

顽石烧溶昼夜忙,洪炉百炼始能刚。

蚩尤万载遗鸿术,冶技今时胜古方。

谁使强音延世祚,须凭实业固金汤。

神州大厦高千丈,赖有中间铁脊梁。


包头市访走西口之府谷人

迁徙谁知铸一功,人情相斥到相融。

为农数代同耕牧,坐市三家杂汉蒙。

世泽已传西口外,文明来自大河东。

如今忆起源头路,犹在驼铃响彻中。


应邀题屈原酒

流到天荒汩水长,酿成屈酒过端阳。

宜将檀板谐琴曲,更共云霞举羽觞。

梦好能传千载久,愁多难敌一壶香。

九歌只合醉时唱,音不绝兮味不忘。


拜谒汉大将军卫青墓

残碑耸立夕阳中,魂吼松涛声尚雄。

九夏晏安思武将,一陵威烈振王风。

筹边未改河山誓,忧国谁修社稷功。

欲问英豪千古事,情如坚石气如虹。


咏莞香树

莞生白木弗寻常,地厚风淳重一乡。

赖汝端能承慧业,问谁可与话衷肠。

夷伤及己浑无怨,报德于人反赠香。

何事流芳堪久远,的知余味颇深长。


题丝绸路上之西凤酒

殊物人争说凤翔,驼铃载酒破天荒。

酣歌兀兀秦腔老,馀味悠悠丝路长。

饮海放开君子量,缔盟斟满国之觞。

清风明月皆同醉,岁律三千发古香。


邱俊标

咏雪

千里江南李杏佻,寂寥水陆雪尤娇。

轻盈曼妙悠然舞,天地山川为尔箫。


减字木兰花·梅

凌寒无悔,映雪消融滋玉蕊。倩影轻摇,不借东风色自娇。经年负约,犹记牵魂明月夜。识遍千花,独爱幽香沁敝家。


刘正运

冬至思亲

阳生冬至复将来,块垒心头却不开。

今夜椿萱天末里,手中米酒可盈杯?


德自强

庐山甲辰初雪

远望落花轻,登临飞瀑鸣。

寻仙随足迹,问道自躬耕。

窥径逍遥影,听泉淡泊声。

系舟吹石坐,垂钓朔风生。


感谢叶兄之厚街腊肠晒成暨分享相会

红霞照屋归,晨早掩柴扉。

三七分猪肉,盐糖亦有机。

北风吹草皱,丽日晒绳肥。

荔树深深处,知心紧紧围。

鸡汤情款款,糯米饭威威。

瓜菜热肠衣,感兄解我饥。


陈中全

贺澳门回归二十五周年

濠镜回归廿五春,莲花绽放羡东邻。

欣看两岸同追梦,福祉绵延日日新。

注:东邻这里指台湾


田边国医馆幸会张博士有感

小院东堂隐圣贤,宫商缈缈自安然。

叩门不借仙灵药,聆道澄心又一天。




楹联推优点评



廖波

题冰雪

冰雕南国希为贵;

雪铸北方俗显常。

刘枫点评:选材想法挺好。上联“希”当为“稀”;下联“俗显常”用得随意了,没有表现出北方雪的特点。


题风雪

雪兆丰年农户喜;

风迎佳节巳春新。

刘枫点评:这个是一副蛮好的春联。只是上联比较老套。


冬至赏景

北方评雪,皑皑天下朗;

南国唱冰,熠熠泊中明。

刘枫点评:多次提醒过,两分句对句句脚要做到平仄交替。这联中,“雪、朗”同仄,“冰、明”同平。“评雪”“唱冰”这两个词用得也随性。


周国勋

冬至有题

百草芬芳,难防一夜严霜降;

三冬酷冷,正待九天旭日升。

刘枫点评:题目是“冬至有题”,那么,用“芬芳”形容隆冬时节的“百草”,不是很合常理。再一个,“酷冷”与“芬芳”对仗欠工。

冰若化开皆是水;

鑫如熔拢尽为金。

刘枫点评:这联陷入文字游戏中了。上联切合冬天的主题,下联则是为凑成对而对了。


王锦波
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学术交流会
湾区雅士,莞邑贤人,握手交流图盛事;
粤港新篇,东江古韵,裁诗共赋好文章。
刘枫点评:联中后三字对仗欠工。“图盛事”是动宾式,“图”在这里当动词;“好文章”是偏正式名词,“好”是形容词。“盛事”与“文章”对仗也是欠工。“粤港新篇”少了“澳”,还是表达的点没选好。

任柏光

游观音山仙宫岭“见龙”景点

情醉八仙,圣地游来龙见水;

谊联五岳,名山望去凤朝阳。

刘枫点评:此联不仅用了碎锦格嵌入“见龙”二字,还特别注意了观音山的地位。观音山是南粤圣地,见龙景点有八仙元素和金龙吐水、葫芦水池等景观。上联的“龙见水”概念源自于风水学中的“龙遇水则生”。其中“龙”在风水学中主要指的是山脉,“水”则包括江湖河海等自然水源以及路道。因此,龙见水,即山与水的结合,被视为风水宝地,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福气。下联写五岳因联结谊,从此南粤名山将如凤凰一样展翅高飞。
从切合征稿主题来说,此联与“相关时间段的活动”一条相关。


祝贺振兴中学建校四十周年

振臂起宏图,创新守正,尚德崇文,卌年接力传薪火;
兴邦怀远志,砥砺前行,奋争上进,万里生辉励锦程。
刘枫点评:这是多分句联,句脚的平仄就注意了交替,吟诵时有朗朗上口的感觉。联用鹤顶格嵌入“振兴”校名,分句间语意承接也做得到位。
从切合征稿主题来说,此联也是与“相关时间段的活动”一条相关。


管广欣

题厚街腊味联

渊源有自宋,民族食材藏厚味;

精细求之元,庖厨特色飨嘉宾。

刘枫点评:蛮好的题材,完全是写冬天东莞的风味。但,两分句间,上联同仄,下联同平。写多分句联要尽量做到句脚平仄交替。同平同仄,就像人顺拐走路。此联还有一问题,“有自宋”三连仄,“求之元”三连平,在平仄交替上不严谨。“精细求之元”这句语意也有些模糊。


李成殿

湾区诗耀

湾区潮涌,诗韵引航,墨染山川添锦绣;
盛会旗开,豪情逐浪,笔凝才思绘宏图。
刘枫点评:切合主题。上联分句间承接自然。下联则有凑对的意味,分句间承接没有上联那样紧凑。下联尾句如果把境界宕开一此地,效果会更好。联中的“锦绣”有人看作是偏正结构,此联中就是当偏正结构。一般更多的是看作并列结构,常常与“辉煌”之类的词相对。


横批:同根共愿

两制弘光,濠江耀彩,春秋廿五番,荷香频绕期恒盛;
一源聚瑞,赤县呈祥,岁月万千续,凤曲劲吹盼永安。

刘枫点评:这是写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联,多分句,句脚间平仄交替做得好。对仗也好。若“恒盛”与“永安”的语意能跳开一些,境界更开阔一些,会更好。


纪念余光中先生逝世七周年

横批:梦绕乡愁

笔绘山河,旧韵新声吟两岸;

心怀梓里,青丝白发系三通。

刘枫点评:上联写余光中先生的文学贡献,下联写余光中先生的不了乡愁。构思挺好。对仗也颇工稳。“三通”如果是切合个人特点的词,效果或更好一些。


联花芬芳

桑舒

客带诗风香莞邑;

韵随明月走天涯。


郜孟峰

悼念叶嘉莹先生

百载生平!少年痛失双亲,青年幸逢顾随,中年漂泊他乡,晚年终归故土,悲哉,欢哉,离哉,合哉,自道浮生像朵花,池塘飘落得莲子;
一心何寄?成于书香门第,修于学界恩师,游于台湾美加,讲于民校礼堂,诗者,评者,教者,歌者,众言华夏著裙士,青史翻开有迦陵。


莫灿文

万业皆兴就算天寒心自暖;

千行并进虽然地凉意无寒。


冬时气暖挑先绽;

朔日天寒李后开。


严冬地北霜如玉;

盛夏江南草木金。


德自强

小居石径邀霜雪;

雅苑手机听绪谈。


邱文军

碧玉湖

碧玉山间落;

美名天下扬。


花边岭村

山村盈彩画;

老少乐华堂。


邱继柱

莞邑诗风拂翠,伶仃韵绕;

湾区墨浪涌潮,珠水情牵。


陈中全

悼念叶嘉莹先生

韵冷苍天,魂归阆苑九仙客;

香消夜月,泪寄人间一品莲。



   编辑:陈中全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可园北路2号东莞市文联二楼

邮编:100007邮箱:770101078@qq.com联系电话:13827256283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