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孺子故里 续千年文脉——南昌市诗词学会高新诗社、西湖诗社北沥村采风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 2025/9/14 22:04:36 阅读:214次
金秋九月,书香漫村。一场跨越千年的“诗与先贤”之约,在秋阳下悄然启幕。9月14 日,南昌市诗词学会会长王凡平、副会长兼秘书长龚慧珠携高新诗社社长严长京、西湖诗社社长吴新生一众诗友,赴徐孺子故里北沥村开展诗词“六进”采风活动。
特邀嘉宾原南昌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胡平贵、邓雄勇、南昌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聂丽芹以及新建诗社社长杨旭一同参与了采风活动。
上午9 时许,诗友们循着徐孺子的文化足迹,步入北沥村。在徐氏宗祠前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北沥村乡贤代表徐仲荣先生的致辞满含赤诚:北沥是块“沾着文气”的土地。1900年前,先祖徐孺子以“恭俭义让”的德行,成为古豫章城的文化坐标;如今,这份“崇文尚礼”的家风,早已深深刻在北沥人的血脉里。我们守着祠堂的碑刻,念着先贤的故事,始终盼着能有更多懂诗、爱文的朋友,来这里看看孺子故里的今昔变迁,听听我们对先祖精神的传承与坚守。徐仲荣先生热情欢迎诗友们的到来!愿以诗会友,以文交心,在先祖的目光注视下,共赴一场文化与情谊的美好之约。
随后,南昌市诗词学会王凡平会长的讲话,为此次活动锚定了文化传承的核心方向,更让大家看到孺子故里的诗化未来。
“北沥守着这么好的文化根脉,就得让诗词在这里扎根!” 王会长语气恳切,掷地有声地提出两大规划:其一,拟在北沥村成立诗词分社,以常态化活动培育乡土诗风,待基础夯实后,进一步创建诗词施教基地、申报“诗词之村”,让孺子故里飘满诗香;其二,计划在南昌中学高新孺子校区先行开设诗词课外辅导班,由市诗词学会选派师资,专授诗词吟诵与吟唱,若表现优异,更将推荐至中华诗词学会,让北沥孩童的诗声传向全国。这番务实且长远的部署,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也为北沥的文化传承注入强心剂。
南昌市诗词学会会员、徐孺子后裔徐松龄老先生主持了欢迎仪式。
走进北沥徐氏宗祠,肃穆的氛围让人心生敬畏。在主持人引导下,诗友们向先贤徐孺子深深三鞠躬,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缅怀。随后,徐孺子后裔徐耀军将先祖徐孺子与北沥的不解之缘娓娓道来:那些流传千年的典故、浸润着“恭俭义让”的家风,在他的讲述中变得鲜活,让在场者真切感受到“南州高士”的精神内核如何在这片土地代代相传。
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止于回望。诗友们随后走进南昌中学孺子校区,原校长徐遐龄的介绍,让大家看到孺子精神如何融入校园教育,成为滋养少年心灵的养分;漫步南昌高新孺子园,参与设计的徐反保详解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廊——每一处设计都暗藏“孺子遗风”,让传统文化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
高士广场上,徐孺子雕像巍然矗立。王凡平会长和徐松龄老人缓步上前,向徐孺子雕像敬献花篮。随后,南昌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兼高新诗社社长严长京诵读祭文“洪都故郡,赣水苍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辞句,伴着秋风回荡在古村上空。徐反保再次以后裔视角,补充讲述雕像背后的故事,让这份敬意更添厚重。
座谈环节,市诗词学会向北沥村赠送诗书字画,双方共话传承。诗友们感慨:“踏在孺子生活过的土地上,每一块砖都藏着诗料。” 大家更提议,愿助力北沥村动员村民学诗词、创诗词,在“诗词之村”的建设中勇当先锋。
当夕阳斜照北沥村,此次采风活动圆满落幕,但诗与孺子文化的故事才刚刚续写。北沥这片土地,因徐孺子而底蕴深厚;而诗友们的笔墨与脚步,正让这份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这不仅是一场采风,更是一次文化的回归与出发,让“南州高士”的精神,永远流淌在故里的烟火与诗行里。
(供稿:严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