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谈诗说词
为时而作
诗意日常
登山临水
倚马作赋
咏史怀古
诗坛档案
当前位置 >> 首页 >> 诗坛讯息 >> 详细信息
新雅诗词研修社—秋季学期第一次研修

发布时间: 2022/9/11 12:33:10    阅读:1199

分享到

时维九月,临近白露时节,秋意渐浓。伴随着阵阵秋风,我们迎来了新雅诗词研修社秋季第一次研修课,下面是本次研修课具体内容:


主持人:董军杰

到场人员:杜老师 陈老师 徐良 唐梦玲 董晓 蔡谌妮 王文玲 何陈艳 丁宁 饶文佳 徐诗怡 杨奕珂

编辑整稿:杨奕珂

 

(一) 分享暑期三下乡活动收获

首先,陈老师介绍了本次新雅诗社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详尽信息请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iD0PeYtotztKX56sUvIbvQ) 。接着,在场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依次发言。最后,杜老师在上述发言的基础上发表感言、提出期望:当大学生、研究生和山区孩子这两部分人走到一起时,会碰撞出神奇的效果,这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传统诗词文化的种子,或许其中的一些孩子会因为这次相遇而改变人生,这是很让人欣慰的!同时这次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其证明了诗词写作的门槛并非高不可攀,我们也要把这种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辐射到更多人的身上。

 

(二) 杜老师新学期寄语

首先,各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在诗词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读赏与诗词创作。杜老师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出发,给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

1、读和赏:

在阅读方面,不能焦躁,读过的作品虽然会有所遗忘,但也总会在我们内心留下或浅或深的印记,这都有益于我们自身。那么,怎样使所读诗词在我们心中烙下更深的印记呢?首先我们需要遵循记忆的基本规律,及时复习;除了这项最基本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发现自己记背方法的缺陷,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来自我训练,激发自己的记忆能力,比如在诵读诗词时给自己暗示——只读两遍就要成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总结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用于一定的学习场景,比如用在诗词的记忆上。

在赏析方面,要注意回顾和总结平时研修所学,把它们归纳为一些理论或经验,并将之辐散开来,用于指导其他诗词作品的阅读与赏析。

除此之外,赏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当建立了写诗的习惯、写的够多时,阅读和赏析的困难便迎刃而解了。当然,不能保证所有作品能都欣赏到位,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是如此。

 

2、诗词写作:

有关写作,我们需要将平时所学提升为一种知识经验,并用于诗词的写作。有些同学认为生活中缺少诗可写,难以找到训练自己的方法。实际上,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大量可写的内容,只是缺少发现诗意的眼睛,而这方面的缺乏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形成写诗的习惯,如果养成了这种习惯,写出了感情、找到了写诗的方向,就可以不用担心“无诗可写”的问题。

如果在某段时间实在缺乏写作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拿来古人或者其他人的好作品,在此基础上自己创新,比如董晓刚刚提到的这种方法——替换自己喜欢的诗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联,然后自己创作和补充,不一定要补充地像原作一样的出色,但是至少需要合格。总之,我们需要养成写诗的习惯,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自己的方法。

 

(三) 社员作品研读

 

唐梦玲

游快阁用山谷拗体

幽寻杖屦客到迟,寄情久哦快阁诗。

披襟风笑太守拙,盟鸥愿怜相公痴。

画壁斑驳真谁惜,游人指点更何知。(注:阁内壁上题诗多有讹字)

憨云忽幻天无赖,摇日清阴傍老枝。

 

唐梦玲为我们进行了具体讲解之后,提出问题:写拗体诗需要注意什么,用拗的地方有什么讲究吗?

 

杜老师对这首诗做出点评,并回答了疑问:

1、首诗总体上写得不错,颈联尾联写得很好,但还有些许不足,主要在颈联。“盟鸥”“相公痴”都出自黄庭坚《登快阁》,故颈联下句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上句:第一,由于宋玉的“披襟风”和这首诗中所用之意没有过多联系,故上句“披襟风”这个典故放于此不太恰当;第二,黄庭坚作《登快阁》时仍在泰和任县令,官位还未至太守,故上句用“太守拙”来写黄庭坚不太合适。

2、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八句契合黄庭坚诗“瘦硬”的风格,但首联“久哦”略缺分量,“寄情”和“久哦”放在一起也缺少张力。所以本诗的第二、三句还需斟酌。

3、关于拗体这个问题,既不能随意拗,也不能完全照着黄庭坚诗中拗的地方去拗,而是要仔细研究黄诗的拗具体追求什么,学他拗的原则。

 

董晓

老屋

蓬蒿遥掩映,老屋费参寻。

年画空红绿,遗痕自浅深。

蜗书苔壁冷,蛛网晚窗阴。

半死庭中树,稍生叙旧心。

 

董晓为我们进行了具体讲解之后,杜老师对这首诗做出点评:

这首诗前六句写的不错,但尾联有些问题。仔细斟酌可知,本诗前七句写出了老屋的历史沧桑之感,正是这种历史感生发了作者回忆,而尾句“叙旧”二字表明这种回忆是温馨而轻快的。但“死”这个字的分量过重,带动的是更加沉重的情感,故尾联用“半死”之树引出一种温馨轻快的回忆是不恰当的,应该用既能能体现事物老旧的沧桑感又能带出儿时回忆的词替代。同时,“稍生”也显得生硬。

 

(四) 诗词研读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在杜诗中“风尘”多指战争)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王文玲为我们进行了具体讲解之后,提出以下问题:

1. 颔联是4/1/2的节奏,不同于律诗常见的4/3节奏,这种特殊的节奏有什么效果?

2. 纪昀评这首诗“八句终有拙意”是为什么?

 

杜老师首先讲到读诗“从粗到细”的方法,然后讲到了这首诗在形式上的特殊之处,最后对王文玲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欣赏一首诗需要从粗到细,首先把握和领悟最粗的东西。在这首诗中,我们首先要感知到杜甫此时因战乱而流落异乡、不得不依靠别人勉强获得生计的无奈与悲伤的心境,这一点可以在前四句的写景中得出,后四句的抒情针对的是时局,但也是他不得不接受这种幕府工作的原因。我们需要把握全局,读出这背后蕴涵的无奈与感伤。读懂了粗的东西之后再逐渐进入细的层面,这就需要反复多读,而不要在把握大体之后,就急着试图去做鉴赏。

 

2、这首律诗句句对仗。但颈联的“音书”与“行路”之间的对仗却显得勉强。杜甫把“行路”用作偏正结构而非常见的动宾结构,从而勉强相对。从此处可以发现杜甫在律诗的对仗上并非只求工。

细细读来,会发现这首律诗首联中的“清秋”和“独宿”词性不同,并不能构成对仗。但们反复诵读之后,会发现这首诗在语音上特别讲究,“清秋”二字是声母相同的双声词,而“独宿”二字是韵母相同的叠韵词,双声词对叠韵词,这是一种更为高深的对仗技巧。当然,双声对双声,叠韵对叠韵也是没有问题的。

诗中不仅是这一处使用了这个技巧,颈联中的“荏苒”和“萧条”、尾联的“伶俜”和“栖息”也是如此。同时,颈联中“荏苒”和“萧条”二词在音律上和词性上都构成对仗;尾联“伶俜”和“栖息”虽然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动词,但仍可以宽对。由此可见本诗的对仗之工。

再进一步细读,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多字发音很细。尤其是在末尾这一句,除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中间五个字都是发i”的音,这是杜甫有意而为之,就是要凸显出这种孤寂感,有着凄清、呜咽的感觉。当然,初学者在写作上也不要过度地去追求这样的技巧,但在欣赏的层面上,我们要能读出这种技巧,读出这种滋味。

 

3、至于刚才王文玲所提到的颔联节奏这个问题,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这本书中特别提到,这一联是5/2节奏,但也有人说是4/1/2节奏,两种说法皆可通。

这一联节奏不属于怪异节奏,因为这一联仍可以读成4/3的常规节奏,即“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因而这是一种在节奏上有弹性的语句。而欧阳修的“春风疑不到天涯”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怪异节奏。律诗中可以偶尔使用怪异节奏,用以起点缀作用,凸显某个句子、某个意思,但不能全篇滥用。

 

4、纪昀批评这首诗“八句终有拙意”,恐怕还是带着偏见的。相反,这首诗特别讲究技巧。只是这首诗的情感显得相当低沉,这种调子过于低沉的诗在杜诗中并不能算最好的作品,最好的作品在情感上多少还要有些光亮。

 

山亭柳 赠歌者

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何陈艳为我们具体讲解了这首词,说到这首词有异于晏殊风雅闲淡的风格,有一股不平之气流露,同时也讲到了这首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之间的联系。之后杜老师做了以下讲解:

 

1、晏殊的词集叫做《珠玉集》,所以珠圆玉润是他的词的基本特点,而这首词却显得白描、具有叙述性,在他的词集里是极为少见的。但这并不是说在整个宋词中少见,因为宋词中有来自民间的传统,这种传统本身带有一定的通俗性、叙事性。

2、我们注意到这首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相似,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首词和《琵琶行》不同的地方,即这首词并非完全复制《琵琶行》,而是与之在若即若离之间。

 

以上就是本次研修的全部内容。

学会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邮编:100007邮箱:178030591@qq.com联系电话:079186399501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