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生态诗选
处州新词
楹联天地
瓯江论诗
时代曲赋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作品详情
论文:论生态诗的文学三性 [论文]

作者:楼晓峰     发布时间: 2022/6/4 20:16:29     阅读:377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剑论风骚

论文:论生态诗的文学三性  


       就一般特性而言,文学作品具有真实性、历史性、艺术性三方面内涵。其中“真实性”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要遵循艺术真实的规律;“历史性”要求文学创作要立足于社会现实,要表现一定的思想主题;“艺术性”是要求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的审美诉求,愉悦人的精神。这是文学从起源到发展千百年来人们赋予文学这种社会现象的第一人文特性。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沿用几千年、几百年的传统“华夏国”、“中国”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叫“新中国”。新中国的国家体制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它标志着国家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彻底变迁,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是在原有文学“老三性”的基础上,延伸和丰富了时代“新三性”内涵:人~民性、社会性、时代性。其中“社会性”内涵直接从传统“老三性”的“历史性”内涵中提炼出来。

       可见,“老三性”内涵是基于文艺自然发展形态下对于文学性质的概括,其思想意识较为朴素和朦胧。与传统“老三性”比较,“新三性”内涵体现的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政~治制~度(人~民民~主)、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双百二为方针、三个代表思想、与时俱进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流意识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社会属性的自觉意识和科学认知,是在国家制度和社会形态全面变迁和提升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赋予文学这种社会现象的第二人文特性,也是文学艺术“老三性”在现时期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诗”概念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期,在习~~“两山理论”指引下,以丽水市诗联学会为代表的丽水诗词界对于中国诗词当今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总结”和“规划”,具有“前瞻性”眼光和“科学性”依据,得到了浙江省诗联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的高度认可。


既然是“总结”,说明在当前历史时期,随着“两山”理论和“生态”意识的深入人心,当代诗人、诗词作者已然将区别于传统山水诗和具有朴素“生态”意识的社会生活纳入到诗词表现范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新概念“生态诗”的创作 。   

既然是“规划”,说明我们在理念彰显和完善、方向摸索和引领、作品创作和推介、队伍组织和打造等方面已然做好了充分准备。

       说“生态诗”概念具有“前瞻性”眼光,是因为“生态诗”概念符合习主席“两山”理论精神和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理念。“生态诗”概念的产生虽然迟于“两山”理论的提出,但是却早于浙江省诗路文化带理念的提出。而且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浙江省诗联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的一致认可。

       说“生态诗”概念具有“科学性”依据,一是因为社会发展和提升离不开生态环境;二是因为此前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优良生态环境的代价;三是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与生态共赢理念为前提。这三点是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真理和规律。

       从静态渊源看,“生态诗”的历史源头是传统山水诗和田园诗,因此自然造化所赋予的山水环境和原始农耕环境是“生态诗”的原始内核。

       再从动态发展看,生态诗的生命首先在于立足山水内核不放松,同时更重要的是向着更加广阔的天空延伸、丰富、发展,这个“天空”便是“人民”、“社会”和“时代”。由此决定,谁认识、领会了人民、社会和时代的方向,谁就瞄准了“生态诗”的广阔天空;谁摄取了人民、社会和时代的本质内涵,谁就从高屋建瓴的层面上掌控了“生态诗”的表现权限。

       山水诗意境诚然优美,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它长期固守自然内核,不思裂变,无法延伸,因此范畴狭窄,作者群体有限。由此决定山水诗从古至今始终都只是少数诗人、作者的小群体专利,不可能成为大众性的题材。与之相对的“生态诗”因为融进了具有崭新意义的人民、社会、时代等广博的空间和内涵,创作素材吃喝拉撒左右逢源;诗意元素工农城乡俯拾皆是,因此它可以从最大限度上引起诗词界大众的共鸣,人人都可以参与创作“生态诗”。这就是新概念“生态诗”与传统“山水诗”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前景与魅力。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叹韩信
下一篇: 探春令·咏梅(新韵)  >>
评论
总计:0条评论
提交评论

学会地址:

邮编:100007邮箱:1696848293@qq.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