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东丰诗家
活动作品
词地芬芳
田园风韵
楹联赏析
曲赋天地
新韵声声
理论争鸣
当前位置 >>  首页 >>理论争鸣>> 作品详情
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的困境与反思 [论文]

作者:龍霐     发布时间: 2024/10/16 16:03:17     阅读:1197次
分享到:0

创作背景
当代有诗词创作者,而无诗人。
关键字
评论/创作/诗词
       本文聚焦当代格律诗词创作中虚浮辞藻堆砌、内容空洞、过度拘于格律及思想性与艺术性缺失等核心问题,深入剖析其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力促格律诗词回归“合为时而作,合为事而作”的本真。

一、概述

        当代格律诗词创作深陷困境,诸多问题凸显,如辞藻空洞、格律僵化等,严重影响其传承与发展。如何突破困境,重振格律诗词的魅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当代格律诗词创作的问题表现
      (一)虚浮辞藻的堆砌 诸多当代格律诗词写手偏爱华丽辞藻,却内涵浅薄。如“繁星璀璨银河耀,玉树葱茏紫陌悠”,看似美轮美奂,实则空洞无物,难以传递真情实感。
      (二)内容空洞 部分作品缺乏具体情境与生动细节,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像“江山锦绣千秋颂,社稷安康万世荣”,过于抽象,无法引发读者共鸣。
      (三)过度强调格律 过度拘于平仄和格律,束缚创作者思维。例如为迎合格律,拼凑出“瑟瑟秋风催叶瘦,萧萧暮雨促花残”这样生硬的词句,影响内容表达的自然与流畅。
      (四)思想性与艺术性缺失 作品普遍缺乏创新与独立思考,艺术表现力匮乏。诸如“春去春来皆有韵,花开花落总关情”之类,落入俗套,难以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功利心态作祟 部分创作者急功近利,追求名利,创作过程浮躁,忽视作品质量与内涵,导致作品流于表面。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陷 教育方式单一,侧重格律讲解,对诗词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及作者情感剖析不足。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习者难以领悟诗词真谛。
       (三)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创作者难以静心体验生活,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与思考。
       (四)文学评价体系的偏差 过于注重形式与技巧,对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关注不够,影响创作者的创作方向。
       (五)创新意识的匮乏 因循守旧,畏惧突破传统格律的束缚,在表现手法和内容选材上墨守成规,无法展现当代特色。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端正创作态度 组织创作者交流活动,树立正确的创作观,摒弃功利思想,专注于作品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二)优化传统文化教育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丰富教材内容,融入当代生活元素,增进学习者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三)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建立创作者实践基地,鼓励他们走进基层、参与社会活动,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创作提供源头活水。
       (四)完善文学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综合考量作品的形式、内容、思想和艺术魅力,引导创作者注重全面发展。
       (五)激发创新活力 举办创新诗词大赛,设立专项奖励,鼓励创作者大胆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题材。成立创作指导小组,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
        五、结论
        当代格律诗词创作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需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期待未来格律诗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与时代共进,绽放独特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
        总之,只有创作者回归初心,深入生活,勇于创新,格律诗词方能重焕生机,在新时代的文学舞台上熠熠生辉。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题雕塑《奔跑》
下一篇: 登高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吉林省东丰县东风路3375号

邮编:100007邮箱:410188410@qq.com联系电话:0437-6699588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