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诗路浙江
海岳高吟
古体歌行
楹联天地
南北散曲
骈文辞赋
鉴评序跋
文心雕龙
散文新诗
合集专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作品详情
《全芳备祖》及其咏植物诗词 [论文]

作者:王骏(西溪吟客)     发布时间: 2022/4/17 17:05:59     阅读:604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植物类书 《全芳备祖》植物诗词 陈景沂


《全芳备祖》是南宋晚期台州陈景沂所编的一本大型的植物类书。陈景沂自序说:记事而提其要,纂言而钩其玄,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集凡四百余门,非全芳乎?凡事实、赋咏、乐府,必稽其始,非备祖乎?此书按搜集到三百多种花果草木资料,每一物按事实祖、赋咏祖、乐府祖进行编排。事实祖辑录植物的名称、品种、性状、有关史实遗闻、辞赋杂文等,赋咏祖辑录前人咏植物的诗,乐府祖辑录前人咏植物的词。凡引用之文,注其出处。诗词,多注有作者。

《全芳备祖》全书27万多字,分类收集花卉草木资料,因其规模较大而成为同类著作中的集成之作,是研究南宋及南宋以前我国植物的重要文献,也被农学界视为农书,故有学者誉其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近人吴德铎影印本《全芳备祖跋》)。但如果从诗词文化的视角来看,《全芳备祖》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部古代植物诗词歌赋汇集。

    从辑录的目的来看,《全芳备祖》作为植物的类书(工具书),不是纯粹描述花木形状习性、栽培过程、实用功能,而主要在于辑录有关植物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等,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可用于查找辞藻典故和诗词文句出处,查考史实和事物掌故,亦可用于辑佚和校勘古籍。《全芳备祖》所记植物不但众多,而且的辑录与植物相关的诗文也非常丰富,开了中国古代植物类书重文采之先河。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清代汪灏《广群芳谱》都可以说是继承了《全芳备祖》的这一特点。

从内容篇幅上看,《全芳备祖》中收集的诗词篇幅占比很大。其书中的诗词作品“数十大家之作具在,而骚人墨客之咏亦不废”(宋韩境《全芳备祖序》)。此书对搜集到三百多种花卉草木资料,每一物分事实祖、赋咏祖、乐府祖三部分辑录,其中后两部分都是诗词,内容丰富,洋洋大观。如在“梅”一项中事实组不到2000字,而赋咏祖有8000多字,乐府祖有5100字。又如 “梨花”项,事实祖212字,赋咏祖和乐府组则有1728字。

    从文学作用来看,宋以来许多诗词选本利用《全芳备祖》所录的诗词来进行增补考证。“北宋以后,特为赅备,而南宋尤详,多有他书不载及其本集已佚者,皆可以资考证”(《四库全书提要·全芳备祖提要》)。尤其是《全芳备祖》保存了大量宋人的作品,堪称宋人文学的渊薮,其中多有别集和总集失收的诗词在《全芳备祖》中都有收录,故有鲜明的文献学价值。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曾经用过(见《词综·发凡》),清末民初词家王鹏运用之增补李清照的《漱玉词》,朱祖谋编《强村丛书》也频用之,现代学人赵万里先生编《校辑宋金元人词》用之。毕生治词的现代学者唐圭璋先在编辑《全宋词》时也系统地利用了《全芳备祖》。这充分说明《全芳备祖》作为一本集大成的植物诗词集在历代大型诗词典籍中的突出地位。

    从《全芳备祖》想到中国自古以来的众多咏物诗特别是咏植物的诗词。为什么中国诗词中有如此多的这一类诗词作品呢?中国古代的植物文化现象,源远流长。植物茂盛之地,定是水美土肥之地,植物与先民们生活休戚相关。植物自然也是自古以来诗歌比兴和抒情的主要对象。这一文化现象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两者都不约而同地与植物紧密相联。据有的学者统计,《诗经》里出现140多种植物,《诗经》中大量的植物意象,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孔子就认为读《诗经》不仅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而且可以“多识于草木鸟兽虫鱼之名”(《论语·阳货》)。在19篇《楚辞》中,有16篇出现植物。有人还统计出《楚辞》涉及植物达200多种。植物意象在开创比兴传统与抒情言志传统中具有重要价值,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诗人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喜欢用情态各异的花卉草木形象,来表达不同的志向和理趣,抒发不同的心境和情怀。当人们的感情与植物相融合,使""""相和谐。这又反过来给植物赋于了丰富的文化意蕴。久而久之,他们给许许多多花卉草木以特定的文化含义而纳入文学体系之中,使其成为抒怀言志不可缺少的媒介和寄托,从而达到“物我两会,心物交融”的境地。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和坚贞节操的人格。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的《墨梅》说的是高士的高洁品格;“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的《声声慢》写的是自己如雨中梧桐般的凄凉人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清·郑燮的《竹》赞美的是仁人志士的气节。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如果说,《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是致力于发掘草木的食用、药用等实用功能。那么,古代的诗人们则在诗词中不断建构着中国的植物美学。他们投注在花木上的,不仅有其独特审美情调与趣味,更有人格精神与生命意志,一如陶渊明之于菊,周敦颐之于莲,王安石、范成大之于梅,李清照之于海棠,李商隐之于丁香……这些经过诗人吟咏进入诗篇的植物形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积淀着中华文化的醇香。有人统计,从《周易》到清诗出现的植物总数达600多种。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讲出如中国那么多的植物故事,那么深厚的文学内涵。

现代社会里,人造之物成倍增长,这样的环境已经与古代原始的繁密茂盛的植物天地已经很不一样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习惯钢筋水泥世界的今天,更珍惜花草的芬芳;在见惯了高楼大厦林立的环境,更需要林木的绿色。现代人对大自然就更有了一种特殊的想往和追求。我们今天很庆幸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花卉草木的美丽诗篇,而且更庆幸古代诗人笔下的常见植物,至今仍然生生不息地生长在我们周围。只是因为名称的变化和多样化,古诗中提到的不少植物,无法与我们所见的植物都能一一对应起来。今天我们对植物文化知识的挚爱,是一种志趣和情怀。在人和自然冲突加剧的今天,重视中国植物文化传统,更有利于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持久共生。这也是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一致的追求。可以相信,当我们借助千百年来流传到今天的优美诗篇来观照、领略大自然生气盎然的植物世界,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亲近大千植物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植物世界就会变得更加五彩缤纷,充满诗情画意,从而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更加美好。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重庆市酉阳桃花源景区诗词
下一篇: ​依刘彻《秋风辞》填词《江城子》  >>
评论
总计:2条评论
提交评论
随风
学习了,感谢分享《全芳备祖》,点赞支持🙏🏻
回复时间:2022/4/28 11:25:33      回复
岳爱鹏
欣赏好文,点赞学习!
回复时间:2022/4/23 11:04:30      回复

学会地址:杭州市庆春路139号庆联大厦806室

邮编:100007邮箱:zjslbgs@163.com联系电话:0571-86011151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