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楹联大观>> 作品详情
陈永烽“古绝今对”名联赏析(三) [点评]

作者:雪里青松     发布时间: 2025/9/24 11:26:23     阅读:161次
分享到:0

创作背景
/
关键字
/

陈永烽“古绝今对”名联赏析(三)


東郭道人


河南内乡县衙寅宾馆门口挂着副怪对联,下联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上联位置空荡荡的,孤悬七百余载无人问津,陈永烽先生于今年六月对出了上联。应先生邀请,点评赏析如下:


上联:无讼到公堂上,岂非善也
下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空悬七百年之对
河南内乡县衙寅宾馆门前,一副下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孤悬七百余载。如今终得“无讼到公堂上,岂非善也”与之相配——此对非仅字句之巧接,乃是千年儒脉的幽深回响与时空之问的圆融解答。


上联“无讼”二字,如石投静水漾开涟漪。它并非自创,而是撷自《论语·颜渊》孔子“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深意。当“无讼到公堂上”高悬于威严县衙,这岂非对治世最高境界的殷殷向往?公堂本为明辨是非之所,却以“无讼”为理想,其境界恰如清泉洗心——是儒家仁政之光的纯粹折射。那“岂非善也”的轻轻叩问,何尝不是对治世者灵魂的温柔鞭策?在衙门森严之地,悬起一副“无讼”之愿,其本身即是对权力无声的净化。


下联“有朋自远方来”自《论语·学而》,本是待客的融融暖意。然独悬七百年,其深意早已超越寻常寒暄,竟成了对文明之问的漫长等待:以礼乐仁德为根基的华夏,究竟要迎来怎样的“远方之朋”?如今“无讼”与之相对,豁然揭示:唯有公堂无讼、政通人和的盛世清平图景,才配得上远方嘉宾的真诚悦纳——此即“德不孤,必有邻”的文明回音。


寅宾馆门楹上的这一双联句,如两股清泉最终汇流:一联指向“无讼”的内明之治,一联铺展“有朋”的外交之礼。当“无讼”的理想照进“公堂”的现实,当“远方之朋”因德风慕名而至,内圣与外王于此圆满相契。它们共同勾画了一幅“远者来,近者悦”的儒家治世图卷。更妙的是,这图景并非悬于虚无,而是刻于衙门实境之中,传统理念与政治空间于此交相辉映,无声述说着儒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永恒气质。


七百年空悬的下联,终于等来了它命定的上句。这岂止是对联的完璧?更是儒家理想在时空长河中一次壮丽的共振。“无讼”与“有朋”如阴阳相生的双翼,承载着“政通”与“人和”的古老憧憬,穿越千年衙门的风霜,依然振翅于我们头顶的苍穹——它提醒我们:那由仁政铺就的、清朗无讼的坦途,才是迎接远方知己最珍贵的仪典。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秋感吟怀
下一篇: 戏赞望城诗词分会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