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楹联大观>> 作品详情
陈永烽“古绝今对”名联赏析(九) [点评]

作者:雪里青松     发布时间: 2025/9/30 9:48:01     阅读:117次
分享到:0

创作背景
/
关键字
/

陈永烽“古绝今对”名联赏析(九)


東郭道人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里腊梅瘌痢书


这副对联是陈永烽先生创作的“古绝今对”,应先生邀请赏析如下:


                            一联双绝映古今


上联:画上荷香待墨痕——千古绝对的传奇诞生

明代江南,烟雨朦胧。一日,才子唐伯虎信步至一古寺焚香礼佛。方丈素闻其才名,趁机奉上一幅亲绘的墨荷图,恳请题字。唐伯虎略作沉吟,提笔在留白处写下七个字:“画上荷花和尚画”。随即搁笔,含笑不语。

方丈急切相询下联,唐伯虎遥指山门外云霭,悠然道:“能对此联者,当为天下奇才。”言毕施礼而去。

老僧持画细观,蓦然惊觉此联之妙——正读反诵,音韵如一。“画”字首尾呼应,“荷花”与“和尚”同音异义,既点出画中意象,又暗合执笔人身份。更妙的是,“上”字作为方位词,与画面空间相契,构成“画上之花,和尚所画”的双重意境。这精妙的回文联犹如一扇只能从一侧开启的智慧之门,将音韵之美、文字之巧、意境之幽熔铸一炉。

自此,这幅悬于庙堂的孤联,成了文人墨客争相挑战的巅峰。春去秋来,多少才子在此驻足苦思,皆铩羽而归。那满池墨荷在岁月中静静绽放,等待着一个能与风流才子隔空对话的知音。

直至清乾隆年间,学者李调元游历至此,凝视孤联良久,终提笔续对:“书临汉帖翰林书”。此联以“书”对“画”,以“汉帖”对“荷花”,更以“翰林”对“和尚”,同样实现了回文之妙。然而细究之下,“临”为动词,与上联方位词“上”未尽相合,虽成佳话,犹存微瑕。这抹遗憾,如同画中荷花期待的另一半灵魂,在历史长廊中继续等待着完美的归宿。

下联:梅魂书韵启新声——陈永烽对句的美学突破

当历史的时针转向当代,楹联艺术家陈永烽先生以“书里腊梅瘌痢书”七字,完成了这场跨越五百年的文学对话。这看似朴拙的下联,实则是对千古绝对最精妙的回应,在多个维度实现了突破性的艺术建构。

音韵结构的精密契合是此联最直观的成就。它严格遵循“同音回文”的格律要求,正读反诵皆音韵和谐。更难得的是,以“里”对“上”,完美解决了李调元下联中词性不协的历史难题。这种文字音韵的精密对应,犹如两个严丝合缝的齿轮,让古今才思在音律的轨道上完美啮合。

意象组合的审美张力则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匠心。“书里腊梅”构建了一个诗意的内在宇宙——腊梅在书页间悄然绽放,既是对“画上荷花”的巧妙呼应,又开辟了全新的审美空间。荷花夏日清妍,腊梅寒冬傲雪,两花相对,完成了四季的轮回与互补。而“瘌痢”对“和尚”一对“光头”,看似俚俗,实则深得民间智慧的精髓。这两个“光头”的别称,在俗雅转换间展现了汉语的丰富表现力,让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在这一联中奇妙融合。

哲学意蕴的深层开掘更使此联超越文字游戏层面。“画上荷花”是空间的艺术,“书里腊梅”则是时间的诗学。荷花在画中永恒绽放,腊梅在书里历久弥香,二者共同构成了艺术超越时空的永恒属性。而“和尚”与“瘌痢”一对“光头”对应,则暗含了佛家“破除分别心”的智慧——在艺术与真理面前,一切外在形貌皆如梦幻泡影。

陈永烽的妙对,不仅是一个下联,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绝对从不会被历史尘封,它永远向未来的智慧敞开。当五百年前的荷香与今天的梅魂在文字中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汉语的无限可能,更是人类智慧薪火相传的美丽见证。这“古绝今对”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通向汉语艺术永无止境的未来。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桂花赋
下一篇: 七律·中秋夜南湖分月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