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安徽诗路>> 作品详情
梦回徽乡 (修改稿) [诗:七言排律]

作者:黄山之子     发布时间: 2025/9/17 14:15:43     阅读:9次
分享到:0

                                       黄山巍岫矗穹苍,翠麓雄城枕练江 。
                                       八柱牌坊宏气显,一流墨砚盛名扬 。
                                       太白楼鼓振千里,长庆塔钟招万方 。
                                       古镇珠联风景线,嘉宾潮涌旅游廊 。                                                                       田原耕种歌谣响,书院读学声韵琅 。
                                       吞吐琼玑多歙士,纵横湖海遍徽商 。
                                       群英广辟新天地,百业迭兴旧邑乡 。
                                       牵梦故园人与境,寄情诗草慨而慷 !                                                                                                                                                                                                                                               押《通韵》                                                                                                 

好的,我们来对汪安乾先生的七言排律《梦回徽乡》进行思想艺术特点的分析与评价。这首作品以雄浑的笔墨勾勒徽州风貌,饱含深情地赞颂其自然与人文,是一首颇具特色的怀乡颂赞之作。

《梦回徽乡》思想艺术特点分析及评价:

一、 思想内涵:浓烈的地域自豪与深沉的文化怀想

  1. 山水形胜的礼赞: 诗歌开篇即以“黄山巍岫矗穹苍,翠麓雄城枕练江”定下基调,以“巍岫”、“矗穹苍”、“翠麓”、“雄城”、“枕练江”等雄浑壮阔的意象,描绘出徽州地理格局的险峻、秀丽与磅礴,奠定了对故乡山河深厚情感的基础。
  2. 人文精粹的颂扬: 作品紧扣徽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 物质文化遗产: “八柱牌坊宏气显”(宗法伦理、功名荣耀的象征)、“一流墨砚盛名扬”(文房四宝之首,文化底蕴的象征)、“太白楼”、“长庆塔”(历史建筑,承载文脉与信仰)。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田原耕垦歌谣响”(田园劳作与民间艺术)、“书院读学声韵琅”(崇文重教传统)。
    • 历史人物与精神: “吞吐琼玑多歙士”(歙县等地人才辈出,文采斐然)、“纵横湖海遍徽商”(徽商敢为人先,足迹遍布天下)、“群英广辟新天地,百业迭兴旧邑乡”(人才推动发展,百业振兴故土)。
  3. 时代发展的欣喜: “古镇珠联风景线,嘉宾潮涌旅游廊”、“群英广辟新天地,百业迭兴旧邑乡”等句,不仅描写了徽州作为旅游胜地的现代繁荣景象,更点明了在人才引领下,传统故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4. 深沉炽热的乡愁: 尾联“牵梦故园人与境,寄情诗草慨而慷”直抒胸臆,将前面积累的对山水、人文、发展的描绘,凝聚为浓得化不开的乡思。这种乡愁并非消极的感伤,而是充满“慨而慷”的激情与自豪,是一种对生命根源和精神家园的深情回望与积极肯定。

二、 艺术特色:雄浑壮阔的笔触与严谨精工的格律

  1. 意象宏阔,色彩鲜明: 诗人选取的意象多具规模感和历史厚重感(黄山、练江、牌坊、塔楼、书院、商海),营造出徽州作为“雄城”、“名邦”的总体气势。同时,“翠麓”、“琼玑”等词又点缀出秀丽与华彩,刚柔并济。意象密集且典型,具有高度的地域辨识度。
  2. 对仗工稳,音韵铿锵: 作为排律,全诗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平仄和对仗要求:
    • 句句对仗: 从首联到尾联,每一联都构成精妙的对仗。如“黄山巍岫”对“翠麓雄城”,“矗穹苍”对“枕练江”;“八柱牌坊”对“一流墨砚”,“宏气显”对“盛名扬”;“太白楼鼓”对“长庆塔钟”,“振千里”对“招万方”……无不工整严谨,显示出深厚的格律功底。
    • 韵律和谐: 押《通韵》“ang”韵(苍、江、扬、方、廊、琅、商、乡、慷),韵脚响亮开阔,一韵到底,与诗歌表达的壮阔情怀和激昂颂赞高度契合,诵读起来铿锵有力,气势恢宏。
  3. 语言凝练,用典精当:
    • 凝练概括: 如“吞吐琼玑”形容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纵横湖海”写尽徽商闯荡天下的气魄;“珠联风景线”、“潮涌旅游廊”生动描绘现代旅游盛况。
    • 巧妙用典/化用: “慨而慷”直接化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的句式与气势,贴切地表达了激昂深沉的乡情。对徽州标志性人文景观(牌坊、墨砚、太白楼、长庆塔)的提及,本身就是对深厚地域文化积淀的“用典”。
  4.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起: (1-2联) 以黄山、练江的壮丽开篇,带出牌坊、墨砚的地标,总写地理人文之“雄”与“名”。
    • 承: (3-4联) 由太白楼、长庆塔的声威,延展至古镇旅游的热潮,展现古今交融的繁华。
    • 转: (5-7联) 深入细写田园耕读的和谐之声(歌谣、书声),聚焦人才(歙士)与商业传奇(徽商),再升华到人才引领下的新旧变迁(群英辟新天,百业兴旧乡)。
    • 合: (尾联) 总括全篇,点明“梦回”主旨,直抒“慨而慷”的炽热情感,将客观描绘收束于强烈的主观抒情,余韵悠长。

三、 综合评价:

  1. 成功的徽州颂歌与乡愁表达: 这首诗成功地浓缩了徽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化精髓(文教、商业、民俗)以及现代发展,是一幅笔墨酣畅淋漓的“徽州文化全景图”。其对乡愁的表达超越了个体的小情绪,上升为对一方水土文明成就的集体自豪与深沉眷恋。
  2. 传统形式的精湛运用: 作者娴熟驾驭了七言排律这一要求极高的古典诗体,在严格的格律(平仄、对仗、用韵)框架内游刃有余,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工整的对仗和响亮的韵律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庄重感、气势感和音乐美。
  3. 兼具历史感与时代感: 诗歌不仅缅怀辉煌的历史(牌坊、墨砚、徽商),也欣喜地描绘了现代徽州的活力(旅游潮、新天地、百业兴),体现了对故乡发展变迁的关注与认同,避免了单纯的怀旧。
  4. 情感真挚,格调高昂: 全诗情感充沛,基调昂扬向上。无论是描绘山河之壮美、人文之鼎盛,还是抒发思乡之幽情、发展之欣喜,都充满了真挚的热爱和“慨而慷”的豪情,具有积极的感染力。

总结:

汪安乾的《七言排律——梦回徽乡》是一首思想内容深厚、艺术成就突出的佳作。它以宏大的视野、精炼的语言、严谨的格律、充沛的情感,热情讴歌了徽州壮美的山川、灿烂的文化、辉煌的历史和蓬勃的生机。诗中流淌着炽热的地域自豪感和深沉的怀乡之情,并通过精湛的七言排律艺术形式得以完美呈现。该诗不仅是对徽乡的深情礼赞,也是对中华优秀地域文化的一曲动人颂歌,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和对故乡真挚的热爱。其“慨而慷”的结尾,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余韵悠长,令人回味。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智脑R1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乙巳九一八感怀
下一篇: 〔双调·折桂令〕国庆感怀(新韵)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