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时代之声>> 作品详情
《翰墨丹青映祁连》 [文章]

作者:皮休     发布时间: 2025/6/26 20:28:38     阅读:27次
分享到:0

翰墨丹青映祁连》
——记著名书画家李俊老师的艺术追求与故土情怀
作者:王全祥
在武威雷台景区附近的《三友斋》工作室,我有幸结识了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俊老师。这座隐匿于市井深处的艺术空间,窗棂间流淌着墨香,墙壁上悬挂的山水画卷如诗如画,仿佛将祁连山的雄浑与凉州的沧桑都凝结在了宣纸之上。
作为凉州诗人,我在此驻足良久,被李俊老师作品中蕴含的深厚艺术造诣与故土深情所深深震撼。 李俊老师1960年生于武威,自幼与书画结缘,数十年如一日地沉浸于国画艺术的探索。他是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武威市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擅长山水与花鸟画创作,尤其在西部山水领域独树一帜。其作品多次被《书画报》《中国财经报》等权威媒体刊登,并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迎春节书画比赛中荣获优秀奖,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艺术成就备受业界认可。尤其李俊老师山水画和花鸟画倍受国内外众多书画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并得到致高好评。
在创作中,李俊老师始终坚持“师法自然”的理念。他多次深入祁连山腹地写生,足迹遍布雪山、草原、峡谷。在《祁连叠翠》系列作品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祁连山的巍峨壮丽,墨色的浓淡干湿间,既有山石的嶙峋质感,又有云雾的缥缈灵动。正如他所言:“祁连山是我的灵感源泉,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松柏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我要用画笔让它们的灵魂在宣纸上重生。”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贯穿于他的每一幅作品中。 李俊老师的作品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识。在山水画创作中,他借鉴了宋元山水的构图法则,同时大胆运用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其获奖作品《丝路遗韵》以祁连山为背景,将古老的丝绸之路遗迹与现代绘画技法相结合,画面中驼队的剪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苍凉而厚重,仿佛诉说着千年的历史变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他的作品既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又充满时代气息。 在花鸟画领域,李俊老师同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花鸟灵动鲜活,既有八大山人的冷峻孤高,又有齐白石的质朴天真。《陇原春韵》中,几只麻雀栖息在枝头,羽毛的质感细腻逼真,眼神中透露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他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把握,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让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这种对生命的礼赞,正是他艺术创作的核心主题之一。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威人,李俊老师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情。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在《凉州胜景》系列中,他描绘了雷台汉墓、白塔寺等武威标志性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历史遗迹的沧桑感与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说:“武威是我的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我要用画笔记录家乡的变迁,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威、热爱武威。” 除了艺术创作,李俊老师还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与公益事业。在与他的交流中,他语重心长地说:“艺术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种文化担当,使他的艺术超越了个人创作的范畴,成为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三友斋》工作室的参观过程中,李俊老师的谦逊与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坦言,艺术创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尽管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每天坚持临帖、写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李俊老师的艺术之路,是对传统的坚守,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故土的深情。他用画笔诠释着西部山水的壮美,用墨香传递着凉州文化的厚重。正如他工作室中悬挂的那幅《祁连雪韵》,画面中的雪山巍峨耸立,青松苍劲挺拔,仿佛象征着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在当代书画艺术的星空中,李俊老师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用自己的光芒照亮着西部艺术的发展之路。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五律·再征程
下一篇: 五绝·两山颂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