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红韵流长>> 作品详情
(散文)豆参香里忆乡愁 [散文]

作者:冯期武     发布时间: 2025/10/7 20:45:29     阅读:61次
分享到:0

(散文)豆参香里忆乡愁
/冯期武(都昌县南峰中学退休教师)
   在江南水乡的都昌,南峰豆参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缠绕在味蕾上的一缕乡愁,是穿越了近千年时光的文化符号。它用最质朴的大豆,演绎着最绵长的滋味,成为都昌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家乡印记。
   关于它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段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传说。相传观音大士与杜康比试,欲为百姓寻得一味佳品。杜康酿出了醇香美酒,观音则点化了洁白豆腐。当二人下凡寻求公断,众人皆赞酒香,唯独都昌南峰人道出了豆腐的妙处:豆腐能做百个菜,一场能出百样味;而且豆渣能吃,酒渣不能吃,做酒太浪费粮食。这番话语不仅令杜康心服口服,也让观音欣喜不已,便授以南峰人将豆腐化作形似人参、味极鲜美的食品——豆参。这传说为豆参披上了一层神秘而亲切的面纱,仿佛它的诞生,自一开始就承载着对土地和五谷的深情。
   真正的匠心,蕴藏于豆参繁复而精妙的制作工艺之中。这并非简单的油炸豆腐,而是一场大豆的华丽蜕变。老师傅们精选本地乌豆、黄豆,历经浸豆、磨浆、滤渣、点卤、压制成型……每一步都凝结着世代相传的经验与智慧。而最为关键的炸制环节,更是堪称绝艺。切好的豆条入油锅,老师傅需时刻掌控火候,用一把铁筛不停翻动。待油温过高,便以一碗冷水沿锅边徐徐淋下——“淋水这手绝活,非经验丰富者不能为。正是这恰到好处的降温,让豆条在油中缓缓膨大、圆身,最终形成金黄锃亮、形如参条的模样。掰开一看,内里气孔均匀,状若绚烂菊花,又似人参横截面上的菊米心,令人叹为观止。
   都昌人常说,外乡难以复制南峰豆参的真味,其精髓在于家乡特有的井水。这清冽甘甜的井水,相传得自观音净瓶中的杨柳水,用它制成的豆腐质佳味美,方能炸出上乘的豆参。水质赋予了豆参独特的灵魂,也成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核心奥秘。
   制成后的豆参,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其营养价值极高,保留了大豆中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且富含人体所需的13种氨基酸,是名副其实的食中一珍。它可单独成菜,酥脆香润;然而,其最动人之处,在于与各类食材共煨时那海绵般的特质。尤其是与鄱阳湖中肉质细嫩的鲇鱼一同炆煮,堪称天作之合。豆参饱吸鱼汤浓汁后,浑身水亮,一口咬下,热汤四溢,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愿辍筷,成就了那道荣获中国赣菜名菜称号的都昌鲇鱼炆豆参。此外,豆参炖鸡、烧肉、熬煮火锅,无一不是冬日里暖人心扉的佳肴。
   在都昌,豆参早已超越单纯的食物范畴,融入当地生活的肌理,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和情感寄托。它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佳肴,象征着吉祥、团圆与美好。对于无数漂泊在外的都昌游子而言,豆参是童年的记忆,是母亲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是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的温暖。那独特的味道,能瞬间勾起无尽的乡愁,仿佛一口豆参,就能让灵魂穿越千山万水,回到故乡的怀抱。
   如今,得益于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和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南峰豆参已不再局限于本地,它带着都昌的风土人情,走向全国更广阔的市场。即便现代工艺试图提升效率,但在许多老食客心中,那份手工制作的、带着岁月温度的传统味道,依然无可替代,它承载着不只是美味,更有那份苦乐一齐来的文化价值与情感记忆。
   南峰豆参,这根金灿灿的,凝聚着自然的馈赠、匠心的坚守和岁月的沉淀。它从传说中走来,在油锅里绽放,于汤锅中升华,最终在人们的味觉和心灵深处,种下了一株永不凋零的乡愁之花。每一次品尝,都是在回味一段穿越时光的历史韵味,都是在感受都昌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都是在体味那浓浓的乡情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仙吕·醉中天〕 中秋揽月
下一篇: 乙巳寒露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