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红韵流长>> 作品详情
(散文)我的教学生涯回顾 [散文]

作者:冯期武     发布时间: 2025/9/28 11:23:27     阅读:70次
分享到:0

(散文)我的教学生涯回顾
/冯期武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我那从1981年至2017年,长达三十七年的教学生涯,宛若一条蜿蜒长河,既有湍急奔流,亦有平静深潭。岁月虽已流逝,但那些与粉笔、黑板、学生为伴的日子,却愈发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昨日。
    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年仅二十出头,面对台下数十双澄澈又略带审视的眼睛,手心不禁微微冒汗。那时的我,与许多初出茅庐的教师一样,满怀理想却缺乏经验。课堂秩序曾是一大挑战,学生们个性迥异,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上来,曾让我绞尽脑汁。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就是把心交给了我。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放学后独自在空教室里反复试讲,仔细推敲每一个语句,琢磨每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可能。我坚信今天的不成功并不等于永远的不成功,这份信念支撑着我走过最初的青涩。
    教学的艺术,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我逐渐领悟到,真挚的关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我曾利用课余时间给学习暂有困难的学生补课,看到他们眼中闪烁出领悟的光芒时,是我最欣慰的时刻。我也曾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为受委屈的学生心疼不已,与他们一同落泪,并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前。我发现,当你用真诚的师爱去塑造学生的心灵时,他们回报给你的信任与进步,远超想象。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的成长,也是我自身的修行。我学会了更多的耐心、包容与智慧,教学相长在这三十七年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三十七年间,我见证了教育环境的巨变。从最初的简陋校舍、一块黑板、一盒粉笔,到后来多媒体设备逐渐进入课堂;教学理念也从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转向更注重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我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让课堂生动起来。我尝试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把语文课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会。我相信,良好的教育能为孩子奠定人生的起点。看到一届届学生从懵懂孩童成长为栋梁之材,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成就感。
    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回顾我这三十七年的教学生涯,经历的事、教过的人、走过的路,看似琐碎分散,但其核心始终未变——那便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是对每一个学生真挚不变的关怀与责任。这份,凝聚了三十七年的光阴,让我无怨无悔地挥洒汗水于三尺讲台。
    如今,虽已离开一线教学岗位,但我心依旧萦绕着校园。那里曾是我播种希望的田野,也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当孩子们充满信任、笑容满面地听你讲课,你会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们没有鲜花,却拥有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们没有掌声,却拥有孩子们心灵的阳光。
    三十七年教学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华彩的乐章。它给予我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这份回顾,是对过往的珍藏,也是对未来的一份期许——愿教育之树常青,愿师者之爱永远滋润学生的心田。
    回首往事,我可以说:我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三十七年,无怨无悔!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道法自然
下一篇: 长相思   秋夜吟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