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诗论诗评>> 作品详情
《落雪归山寺》诗评 [点评]

作者:张德松     发布时间: 2025/11/19 0:37:38     阅读:19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诗评

盖州张德松这首《落雪归山寺》原文如下:

孤山落雪广庭闲,老树空枝鸟不喧。

本是去留无履迹,偏偏一地向禅关。

注:中华通韵押安韵。广庭指寺庙前的广场。禅关指禅门。

这是一首以雪景寓禅理的佳作,其妙处在于将自然物象与佛理哲思完美融合,形成空灵深远的意境。以下从意象经营、禅理渗透、时空维度三方面展开点评:


一、雪寺相映的意象系统

首句“孤山落雪广庭闲”以宏观视角构建静穆空间,“孤”字既写山寺超然世外之姿,又暗合佛法独照之境。积雪覆盖的广庭强化虚空意象,与《华严经》“佛土常净”形成互文。次句“老树空枝鸟不喧”进一步深化静寂,“空枝”既是冬景写实,又暗喻《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通常象征生机雀跃的飞鸟也敛声息影,暗示万物进入禅定状态。


二、履迹禅关的哲学对话

第三句“本是去留无履迹”化用《坛经》“本来无一物”之境,将雪地喻作红尘道场,众生来去本无踪迹对应佛法“无我相”的至高境界。

结句“偏偏一地向禅关”却以“偏偏”转折,雪中足迹如同修行者叩问禅门的执念,与《楞严经》“归元性无二”形成张力——既言空性,何须追寻?这种悖论恰是禅宗“不二法门”的生动体现,揭示修行者从“有心求法”到“无心是道”的辩证历程。


三、时空维度的双重构建

在时间维度上,诗歌通过“落雪-空枝-履迹”的流动意象,暗合《金刚经》三世心不可得之理。雪覆广庭的瞬间永恒与历史长河的“众生来去”形成微观宏观的呼应,此刻的雪痕即是无数求道者穿越时空的精神印记。空间维度则通过“山寺-广庭-禅关”的层递,构筑从尘世到圣境的象征路径,与注文中“功到自然成”的修行观形成空间隐喻。


四、禅机流转的言语艺术

全诗采用通韵安韵,平缓悠长的韵脚模拟钟磬余音,与内容高度谐和。“闲”“喧”“关”的韵脚选择暗合修行三境:初地安闲、中途破妄、终至禅关。诗中“本是无”“偏偏有”的矛盾修辞,恰是禅宗公案常用的机锋转语,在否定之否定中引领读者接近“无心究竟”的真谛。


此诗最妙处在于将佛理完全溶解于雪景,犹如盐溶于水:履迹虽显仍归空寂,禅关虽在却非实相,最终在“雪覆足迹”的意象中完成“空有不二”的哲学表达,较之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的禅境更多一层辩证思考,实为当代禅诗创作的重要收获。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冬日柿乡
下一篇: 小月舞曲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