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诗论诗评>> 作品详情
《谈诗词为人箴言撷英》 [文章]

作者:皮休     发布时间: 2025/7/19 17:42:20     阅读:125次
分享到:0

《谈诗词为人箴言撷英 》

作者:王全祥

 诗词作为人类文明的璀璨结晶,承载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为人处世的智慧。从古人的诗词中,我们能汲取修身养性、面对困境、对待人生起伏的宝贵经验;而现代诗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展现出适应现代生活的处世态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诗词中的古今处世之道,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人文精神,以期为当代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文中融入我的诗词作品,从独特视角解读诗词与处世哲学的紧密联系。 诗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绚丽花朵,它跨越时空的界限,以凝练而优美的语言,记录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感与思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词人通过诗词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阐述对人生、社会的见解,其中所蕴含的处世之道,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无论是古人在诗词中传达的修身养性、豁达乐观、坚韧不拔的品质,还是现代人在诗词中展现的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而我笔下的诗词,以对家乡凉州独特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诗词中的处世之道增添了新的维度。通过对诗词中古今处世之道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能从现代诗词中获取适应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以更加从容、智慧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修身养性,宁静致远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许多古诗词都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倡导人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阐述了淡泊名利、内心宁静对于明确志向、实现远大目标的关键作用。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容易被功名利禄所迷惑,内心充满了浮躁与焦虑。此时,回顾古人的这句教诲,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专注于自身的修养和成长。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是将修身养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他在《山居秋暝》中描绘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通过对山林秋夜美景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王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超脱。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宁静中修身养性的处世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中忙碌疲惫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启示。 豁达乐观,笑对人生人生难免会遭遇挫折与困境,如何面对这些不如意,古人的诗词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豁达乐观的范例。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用诗词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他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记述了苏轼途中遇雨的经历,在风雨交加的困境中,他没有抱怨和沮丧,反而悠然自得,吟啸徐行,表现出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人生的风雨如同自然界的风雨一样,都是暂时的,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就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快乐。


另一位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是豁达乐观的典范。他因参与政治革新运动而屡遭贬谪,但始终不屈不挠,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中虽然表达了他被贬多年的辛酸与感慨,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却以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他对未来的信心和豁达的胸怀。他明白,人生的挫折只是暂时的,就像沉舟旁有千帆竞发,病树前有万木争春一样,新的事物总会取代旧的事物,生活依然充满希望。这种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在追求理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我们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古人的诗词中,有许多表达这种精神的佳作。


唐代诗人李白,一生胸怀壮志,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他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以豪迈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的信念。在《行路难·其一》中,他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描绘了他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却展现出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够乘风破浪,实现自己的理想。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渴望国家统一,但他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然而,他至死不渝,在临终前还写下了《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以简洁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尽管他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无法看到国家的统一,但他依然希望子孙后代在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不要忘记告诉他这个喜讯。这种坚韧不拔、至死不渝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它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我本人的诗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家乡凉州的赞美与描绘,这其中蕴含着他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在我本人《凉州春色赋》里,“祁连雪润杨柳青兮,海藏波摇芦芽茸。白塔浮岚凝汉韵兮,沙枣香透林间月兮”,我用细腻的笔触,将凉州春天的美景一一展现,从祁连山的雪水滋润着杨柳,到海藏湖的水波摇曳着芦芽,再到白塔的浮岚和沙枣的香气,无一不体现出我本人对家乡的熟悉与热爱。这种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反映出一种对根源的坚守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在处世中,这种情感给予他归属感和力量,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都是心灵的港湾,让我本人在漂泊中有了牵挂和依靠,也提醒着自己不忘本,从家乡的文化和传统中汲取养分,滋养自己的人生。 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从我本人的中秋诗词中能看到对生活细致的感悟。如在《凉州寄月》里,“凉州月饼大如轮,佳节将临寄远亲。香染绿黄情更叠,暖蒸红白梦均匀。一枚可解思乡切,千里应消羁客辛。把酒婵娟遥相对,阑珊秋夜共良辰”,我借中秋寄月饼这一生活场景,抒发了思乡之情和对远方求学之子的牵挂。这也体现出我本人对生活中传统习俗的重视,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背后的情感价值。我的诗词同时也提醒着大家,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重视亲情、友情等情感纽带,这些都是构成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也是我们在处世中应该秉持的温暖与关怀。 


《河西都会赋》中,我这样写道“辐射周边兮,经济昌隆。此赋作于2025年6月8日夜于凉州”,从这首赋中,能看到我对家乡文旅发展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经济繁荣的展望。我笔下的“河西都会”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春日的汉服飘动、夏夜的极光绚烂、秋季的诗意无穷、冬雪的银装素裹,不仅展现了地域特色,更体现出对家乡发展的信心。这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不做旁观者,而是积极关注家乡、社会的变化,以乐观的心态展望未来,同时也希望能激励身边的人共同为家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现代诗词在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展现出当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许多现代诗人通过诗词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与珍惜。比如,诗人舒婷在《赠别》中写道:“人的一生应当有许多停靠站 我但愿每一个站台 都有一盏雾中的灯 虽然再没有人用肩膀 挡住呼啸的风 以冻僵的手指 为我掖好白色的围巾 但愿灯象今夜一样亮着吧 即使冰雪封住了 每一条道路 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 我们注定还要失落 无数白天和黑夜 我只请求留给我 一个宁静的早晨 皱巴巴的手帕 铺在潮湿的长凳 你翻开蓝色的笔记 芒果树下有隔夜的雨声 写下两行诗你就走吧 我记住了 写在湖边小路上的 你的足迹和身影 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 要是不敢承担欢愉和悲痛 灵魂还有什么意义 还叫什么人生”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离别场景,但却没有流露出悲伤和绝望,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对站台、灯光、道路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即使在面对困难和离别时,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地向远方出发。这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追求理想,不忘初心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很容易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忘记自己的初心和理想。然而,仍有许多现代诗人在诗词中坚守对理想的追求,呼吁人们不忘初心,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定。


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中写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首诗创作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和迷茫。然而,食指却以坚定的信念和激昂的笔触,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相信,无论眼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人们坚定地相信未来,不屈不挠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关注社会,担当责任现代诗词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和生活,还积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担当责任的意识。许多现代诗人通过诗词揭示社会的不公、批判不良现象,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比如,诗人北岛在《回答》中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这首诗以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诗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虚伪现象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北岛以无畏的勇气和担当,发出了“我-不-相-信”的呐喊,呼吁人们打破沉默,勇敢地站出来,为改变社会而努力。这种关注社会、担当责任的精神,是现代诗词的重要价值所在。它提醒我们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关注他人的命运,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压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如工作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诗词中所蕴含的豁达乐观、宁静平和的处世之道,为我们培养良好的心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可以学习古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淡定,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会放下烦恼和忧虑,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欣赏诗词、创作诗词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释放内心的压力,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滋养。


像我本人王全祥的诗词中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坚守信念,追求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但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诗词中那些表达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精神的作品,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我们都要像李白那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像陆游那样,至死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我本人王全祥在诗词中对家乡发展的展望,也体现出一种信念的力量,让大家明白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要对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充满信心,不断努力。只有坚守信念,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每个人都与社会息息相关。


诗词中关注社会、担当责任的精神,提醒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爱他人的幸福和疾苦。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该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从自身做起,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现代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到我本人王全祥对家乡发展的关注,都启示我们要将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结论诗词,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古今处世之道。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将军县兴国赋
下一篇: 象鼻山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