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诗论诗评>> 作品详情
《千山立冬见秋色》诗评 [点评]

作者:张德松     发布时间: 2025/11/16 19:07:49     阅读:29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诗评

张德松这首《千山立冬见秋色》诗原文如下:

金叶巡阶谒浅冬,钟揉云色荡千峰。

收将壑底沉吟去,来问坤灵是几重?

注:平水韵押冬韵。‌坤灵是古汉语中对大地的雅称。

这首七绝以立冬时节的千山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与空间构建,展现了冬初秋暮的交融景象。以下从意境营造、艺术手法、思想内涵三方面展开点评:
一、时空交织的意境营造
1. 季节的过渡感
   “金叶巡阶谒浅冬”开篇即点出时序特征:金叶本是秋日符号,“谒浅冬”却以拟人笔法宣告季节交替。
“谒”字既含恭敬之意,又暗喻秋向冬的仪式性交接,瞬间赋予自然变迁以人文温度。
2. 山水的立体维度
   前两句由近及远铺陈画卷:“金叶巡阶”是地面特写,“钟揉云色”仰观天象,“荡千峰”则以声波为画笔渲染群峰。后两句转而俯察壑底,最终叩问坤灵(地神),形成“阶-峰-壑-坤”的垂直空间脉络,与“秋-冬”的时间轴线交织成时空矩阵。
二、凝练传神的艺术手法
1. 通感与炼字
   “钟揉云色”堪称诗眼。钟声本无形,却以“揉”字化听觉为触觉,声波与流云在千峰间交融荡漾。此字既摹钟声的绵延浑厚,又写云霞的柔软变幻,更暗合山间云雾因声波震颤的视觉错觉,一字三重境界。
2. 虚实相生的结构
   前两句实写景物:金叶、石阶、钟楼、云峰,充满质感;后两句转入虚境:“沉吟”是壑底回声的诗意转化,“问坤灵”则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哲学叩问。由实入虚间,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审美飞跃。
三、天人对话的思想内涵
1、结句“来问坤灵是几重”蕴含深意:
表面是问地理层次(千山叠嶂几重),实则追问生命轮回(秋冬交替几度)、宇宙奥秘(天地结构几何)。诗人以“巡阶-荡峰-收壑-问坤”的行动逻辑,构建了攀登者与天地对话的仪式现场,在立冬这一阴阳交替的节点,延续了屈原《天问》的永恒诘问。
2、古典血脉的当代传承
此诗暗合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的通感奇想,又得王维“空山不见人”的禅意余韵。在平水韵的格律框架中,“钟揉云色”的现代语感与“坤灵”的古雅意象浑然一体,展现了对传统诗学的创造性转化。
整体评价:
此诗深得七绝凝练之道,二十八字间既见北国山水的雄浑气象,又蕴天人互参的哲思深度。表现出诗人对北国立冬时节苍茫气象与天地运行的幽微体察。钟声与秋叶的意象组合新颖,结句的哲学追问使作品超越时令描写,抵达天人感应的境界,在当代旧体诗中属上乘之作。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龙虎之间的美满情缘,幸福婚姻自然会来
下一篇: 人民空军成立七十六周年有感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