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诗论诗评>> 作品详情
《冬芦新咏》诗评 [诗:七绝]

作者:张德松     发布时间: 2025/11/2 19:04:13     阅读:58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诗评

《七绝·冬芦新咏》是一首以冬日芦苇为意象的咏物佳作。它原文如下:霜絮垂垂栖倦鸟,风摇素影雪潇潇。休言寒彻无春信,一羽穿云破寂寥。

注:平水韵押萧韵。

这首七绝诗通过凝练的笔触与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冬日的萧瑟与潜藏的生机。以下从意象经营、情感层次与艺术手法三方面展开评析:

一、意象对比:寒寂与生机的双重奏
首句“霜絮垂垂栖倦鸟”以“霜絮”暗喻芦花,既点明时令,又赋予芦苇以冰晶般的脆弱美感。“垂垂”叠词的使用,强化了芦苇凝霜低垂的疲惫之态,而“倦鸟”这一意象更进一步烘托出冬日万物蛰伏的沉寂氛围。次句“风摇素影雪潇潇”则通过风与雪的动态描写,将素白芦苇置于风雪交织的苍茫画面中,“潇潇”拟声词不仅摹写风雪之声,更添天地寂寥之感。前两句以密集的寒意象(霜、倦、雪、风)构筑出冷寂的视觉与听觉空间,为后文转折埋下伏笔。

二、哲理转折:于绝境中见希望
第三句“休言寒彻无春信”以祈使句陡然逆转,直斥世俗对严寒的片面认知。“休言”二字斩钉截铁,打破前文营造的压抑感,引出全诗精神内核——冬日深处早已孕育春的讯息。这种否定式表达与陆游“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的洒脱一脉相承,彰显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
末句“一羽穿云破寂寥”以飞鸟击破长空的动态意象,完成从静到动、从压抑到解放的升华。“穿云”之姿暗合“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逍遥精神,“破”字更是以刀劈斧凿之力撕开沉寂天幕,使画面瞬间获得昂扬的张力。
三、艺术匠心:虚实相生的造境术
诗人巧妙运用虚实相生之法:芦花的实体与春信的虚象交织,风雪的有形与寂寥的无形呼应。注明的“平水韵押萧韵”更显声韵经营的用心,“潇”“寥”等韵脚发音绵长,模拟风雪萦绕之感,而“鸟”“霄”的尖细元音则暗合飞鸟破空的锐利。这种声韵与意象的精密配合,令人想起李贺“霜重鼓寒声不起”的通感手法。全诗二十八字间,可见诗人对传统咏物诗“不即不离”准则的把握——既精准刻画芦苇风骨,又超越物象本身,抵达生命哲思的层面。

结语
此诗在继承古典诗歌“起承转合”结构的基础上,以现代审美眼光重构冬景意境。前两句似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孤绝,后两句则焕发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最终在严寒与暖春、沉寂与突破的辩证中,完成对生命韧性的礼赞。羽翼划过的不仅是冬日的云层,更是穿越时空的诗心轨迹。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冬芦新咏
下一篇: 桂花糕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