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诗论诗评>> 作品详情
诗词十几种修辞手法(第一辑) [诗话]

作者:李超     发布时间: 2025/5/22 8:07:51     阅读:103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修辞手法
诗词十几种修辞手法(第一辑)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而修辞手法则是淬炼精华的炉火。从古典诗词的千年传承到现代格律诗的创新实践,含有多种修辞手法,现从中列举比喻、比拟、借代等十几种常用修辞,如同十几把金钥匙,打开了诗词意境的万千世界。它们让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平淡的文字灵动化,更让有限的篇幅承载无限的韵味。因篇幅较长,为方便阅读,分两期刊出,欢迎诗友关注、指正。

一、比喻:以象传心,化虚为实

比喻是诗词的“翻译家”,将看不见的情绪、摸不着的哲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

古典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以 “乱花” 喻烂漫春光,以 “浅草” 喻初绽生机,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蓬勃。

现代例:《咏怀》“心似孤灯燃永夜,梦如残叶坠寒枝”,将孤寂之心比作长夜孤灯,破碎之梦比作寒枝残叶,冷寂之境跃然纸上。
作用让抽象情感有了 “形状”,让说理抒情更易共鸣。

二、比拟:物我交融,赋予灵魂

比拟是诗词的 “魔法师”,让万物具备人的悲喜,或让人融入自然的节律。

古典例:辛弃疾《贺新郎》“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以 “断鸿” 自喻,赋予孤雁以游子的凄凉。

现代例:《秋思》“老树舒枝语,寒云抱石眠”,树能“语”、云会 “眠”,自然景物皆具人情,静谧中见生机。

作用打破物我界限,让景物成为情感的代言人。


三、借代:以简代繁,含蓄传意

借代是诗词的“密码术”,用局部、特征或关联事物指代本体,言有尽而意无穷。

古典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 “绿” 代叶、“红” 代花,肥瘦之间暗藏对春光流逝的叹惋。

现代例:《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吟鞭指处千帆动,骚客心头万马驰”,“吟鞭” 代指诗词创作,“千帆”“万马” 代指繁荣景象,凝练而生动。

作用:避免直白,让语言更富张力与回味。


四、夸张:突破常规,强化感染力

夸张是诗词的 “放大镜”,用超越现实的想象凸显情感的浓度与景物的特质。

古典例: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 “朝青丝暮成雪” 极言人生易老,悲怆之情扑面而来。

现代例:《贺神舟飞船发射》“一箭穿云惊玉宇,万星攒目望神舟。”“一箭穿云” 以夸张手法突显火箭发射的速度与力量,“万星攒目”进一步将自然天体拟人化、夸张化,营造出 “宇宙共瞩” 的宏大场景,以超现实的想象歌颂科技成就,展现传统诗词与现代文明的奇妙共振。

作用:以 “不合理” 达 “极合理”,让情感宣泄更酣畅淋漓。


五、双关:一语双关,表里相映

双关是诗词的 “双面镜”,字面说一物,内里藏深情,或谐音,或语义双关。

古典例: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 与 “情” 谐音双关,少女的朦胧爱意在晴雨不定中流转。

现代例:《鹧鸪天・咏荷》“根扎淤泥终不染,心随明月共澄清”,“心” 既指荷心(莲心),亦指诗人之心,高洁之志不言而喻。
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中见机巧。

六、对偶:平仄相谐,虚实相生

对偶是诗词的“建筑美学”,让文字在对称中见秩序,在呼应中见深意。

古典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 对 “不尽”,“落木” 对 “长江”,空间与时间的苍茫感在对仗中强化。

现代例:《鹧鸪天》“白昼谈诗生锦绮,黄昏听雨对江山”,“白昼”对“黄昏”,“谈诗” 对 “听雨”,日常细节在对仗中见诗意人生。
作用:形式美与内涵美兼具,读来朗朗上口,品之回味无穷。

七、对比与反衬:明暗相衬,张力尽显

对比是 “直白的交锋”,反衬是 “含蓄的烘托”,二者皆以差异凸显主题。

对比例: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陶工与富人的境遇对比,直指社会不公。

反衬例: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蝉鸣鸟叫反衬山林寂静,动中见静,静意更浓。
作用:对比如刀,直切本质;反衬如影,烘云托月。

八、设问与反问:明知故问,强化语气

设问是 “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反问是 “问中有答”,加强语气。

设问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问句开篇,引出对人生的哲思。

反问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反问明志,气节如钢。

作用:设问如投石激浪,反问如警钟长鸣,皆让情感更强烈。

第二辑附后,敬请诗友关注微信公众号《诗词文艺》!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买菜
下一篇: 诗词十几种修辞手法(第二辑)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