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协会期刊
网站互联
皖风徽韵
江淮耕韵
女工委风采
时代之声
山水田园
红韵流长
现代诗歌
楹联大观
辞赋天地
八皖声韵
唱酬雅和
诗论诗评
安徽诗路
徽商诗会
九华采玉
诗韵枞川
市县巡礼
精品推介
伟人诗词研学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作品详情
意境三分谈 ——诗词全息审美三分论之一|孙祝田 孙颖倩 文 [诗论]

作者:孙祝田     发布时间: 2023/9/7 17:39:15     阅读:641次
分享到:0

创作背景
有人说好懂的诗太直白了,语言浅薄味同嚼蜡;有人说难懂的诗是故作高深晦涩难懂,作者自己恐怕也是云里雾里。语言明朗的诗,太多人不究内涵,也就归于味同嚼蜡;蓄意深沉的诗,因语言表述存在跳跃叠加时空交错等,被视为晦涩无物!其实对国诗传承和中西诗词发展,融汇贯通的看,就会发现,诗词诗歌的语言艺术表现存在三种基本的审美,我们称之为审美全息的三种基本呈现。由此,我们建议感觉语言浅显的诗作,读来不妨结合诗人和诗作的背景,做深入探究;感觉难懂的诗词,不妨了解一些《文心雕龙》论及的“错变”和朦胧诗崛起后一些创作技法的审美研究。
关键字
思维全息 创新有为 审美全息


  现代诗词受西方文学影响,不仅在语言上发展成大众语言的现代白话,在艺术追求和理论探究上也大受西方文化影响。当然直接影响到现代诗词的审美。而中国诗词在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里,早已达到了审美的完善。中国诗词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审美三分。意境论就有三分之说。

诗讲意境,意境之有无决定诗的审美价值。喜欢诗词,无论是读还是写最好都了解一下我国的意境学说。全息思维的研究意境学说,分类归置,则会条理清晰。明晰所有,读诗审美更多,写诗更是能够创新有为。尤其一些酷爱格律的少年诗友,可以避免为求工而害义。切忌,诗词重在意境,格律是为扬汉语魅力增诗精彩,若重点放在求工,难为了意境,则是得不偿失。性情论中,性情是诗词意境重要内核。《随园诗话·二》有云:“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当然格律大家,也是力避为文害义的。

作为语言艺术的极致,诗词形式美独树一帜,意境美更是独树一帜。诗词形式美与意境美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即语出境界,境带意随,是诗词内外兼修的和谐美。也就是追求外在形式和内在意境的和谐统一。

中国诗词唐至鼎盛,也就是发展到了第一个诗词艺术的最高峰。这一高峰,从全息论角度看涵盖了诗词全方位的艺术美。诗词理论已臻成熟完善。僧道文人由佛教境、境界之论,引申发展了诗词意境论。唐王昌龄总结发展,在《诗格》称,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近代王国维潜心研究,集结前论得出:“文学之事,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谐,下者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可见,诗词意境有三。

1重境界,就是着力刻划意向,简单的说就是以诗词语言写景状物叙写事实,但不同于摹写。通过选择刻划,也就是形象的典型化,含蓄的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思、气度及审美。形成一种不说自显的格调倾向情境光色和不同的感染力。所以皎然在《诗式》里说:“池塘春草,情在眼外”,《沧浪诗话》里有“不落言诠”“无迹可求”的说法。也就是说,诗写的看字面没有情意,却给人带来特别的感觉,感染人的情绪。

“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何也?一个简单叙事,一个常见场景而已,但感觉是多么美妙。想来,有声有色,这一闭口,煞是静寂,何等感受?此诗正是以境胜也。“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珍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此等宋词皆然。

可喜的是,我们的网络诗人还是有此类佳作的,婉约诗社的关石就有《一扇窗》——

在黑夜裡

我期望一扇窗

為我开啟

月光照在脸上

窗外微风轻声的唱

花儿拥著蝴蝶

蜘蛛又在结网

萤火虫伴著飞蛾

奔向月亮

当然很多诗篇不乏此类句段,但始终会落在意致的表达上。关石此诗,彻头彻尾,没有直接的情绪思想的表白,一切都在意象的选择和自然地叙写里。

再看最近爆红的农民诗人杨成军的《哥们儿别想家》的片段——

知心工友三两个,灯光暗淡围着坐。拼凑几块木板床,一瓶散白轮着喝。

没有好看的电视,没有女人来陪着。一碟咸菜花生米,忧伤开心别装着。

哥们喝醉了,千万别想家。孩子和爹妈,有咱媳妇呢。

哥们喝醉了,千万别想家。三亩五亩地,有咱媳妇呢。

没喝好在倒上,醉里乾坤有多大,头重脚轻有点飘。

白描式的写法,直抒胸臆,真情逼人!

2突出意,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伤花,不叹月,不言鸟兽虫鱼,不叙故事传说。但是否联想到了苍凉辽远的时空,悲怆涕下的诗人……。以意胜的诗词就是这样直抒胸臆,似乎没有借助任何可见的意象,实际可以调动丰富的诗外意象。

被称为经典之作的藏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明白晓畅的语言,情思激烈昂扬的表达,富含哲理。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不少哲理诗、歌词多数此类,比之任何手法的诗词都更加直抒胸臆。

3意与境谐,可理解为情景交融,意与意象交互滚动,言象出意,意在象中。情思理论和事实意象兼容并蓄,水乳交融。“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这些宋词佳句,无不意与境浑。更有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意与象突接变换,互摄互张,达到意与境交融通透的境地,以致空灵舞动,莫测神奇。

且看诗人东方虹的《等待春天》

我想不会太远了。阳光

已在指尖开出大片大片的花朵

而温暖,一波一波漫过我的高岗

爱人,你的香辇轧着粼粼时光

在我的梦里,如一阵细雨,由远及近

我相信,所有的蛰伏

不仅仅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兵法

这个季节寒冷的尾巴

正被几声苏醒的虫鸣堵截

我的目光沿倒拖而去风的刀锋

捕捉住最后几粒晶莹的雪花

我已放弃所有的戒备

先遣而来的酥风,再次陷我于温柔之中

我看到,你的兰花指绕柳

弹出几点翠绿。爱人,我在北方

在这段失去修辞的地带

只浓墨写下两个字:等待

此诗,意生象,象生意,意和象互生滚动之中,意与境浑,达到抒发情怀的美妙境界。

再看月上西楼的《翻唱<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抒情在叙事里,叙事在抒情中,回环往复,情境交融。——

你的声音

若青荇浮风

漂流我的心湖

千层涟漪是你撩起

醉人的春风旖旎

你的声音

似经年的醇酪

倒在我的杯中

一杯一杯的甘露

微醺了前行的步履

此刻月色如洗

天阶上是谁独立

天门洞开浮世光华

你一步步走下石级

那身雨袭是我红尘里的相遇

相遇在最深的红尘里

如何能将这痴迷收取

转身的瞬间

有你的轻言细语

若风拂过耳际

我依然微醺了步履

踏着凉凉的月色如洗

一级一级缓步而上

迎向

一身雨袭的你

意境三分,各有上乘,意胜也好,境胜也罢,意与境浑者也,皆能产生精妙绝伦的诗词。网络诗人,有追求,有探索,会各有偏重,但不可偏废,只有全息思维,全面尝试,才能更好的创新有为。从欣赏角度来说,诗词意境三分,决定诗词内在的三种审美。作为决定诗词一时命运,引领或推介诗词欣赏的编辑来说,三种审美尤其不可偏执致废。则诗人幸甚,诗词幸甚!

*摅(shū):发表或表示出来:摅怀。摅诚。摅意。各摅己见。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暮晚饮茶三首
下一篇: 拆迁户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仁和大厦906室

邮编:100007邮箱:ahshici@163.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