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创新有为诗论——诗眼新时代诗文学审美与创作》连载之二十一
孙祝田 孙颖倩
三评桑恒昌先生诗歌
在微信可以及时欣赏到桑老的新诗,耄耋之年桑氏诗歌焕发出诗意青春,每有新作都能触到社会历史的痛处,每每发人深省。
一、桑恒昌《自审》诗骨现场留评 大梦醒来,自我审验,似乎听到诗歌精神对一块块骨骼的扣问。忐忑在于审慎,在于严谨,在于胸境通达者更高境界的自警自剖自省自策。没有是否懒过媚过贱过软过的答案,只说“将病骨一一炼过”,这是对每一块可能性的病骨从无放过。上面自审的问题,答案就在“一一炼过”。诗人是坚定的自我,自强不息的火,真情的三昧,至理炼烧,自我严谨而处世通达。哦,这生命异彩的诗骨,这一块块诗骨催生的诗的生生不息!这诗骨正以爱与生命之于时空四维的彻悟,这诗骨正以厚积薄发的随心所欲舒展别样的大诗胜境。
我童梦里闪耀的诗之北斗,吸引我去济南登泰山揽众岳,融入情深哲生全息审美之佳境。
感恩大师,感谢诗骨!
二、桑恒昌诗作的真情之魅 感动处唯情真,情真意切在大师笔下感染力温厚深远,又如春光唤醒沉睡冰释犹疑,让爱生生不息。《用生命照亮生命的灯》正是这样的一首力作,给人的不只是感动,是生命之灯的思辨,是惊惧与深爱的醒悟。尤其是这样的诗句“大夫手中的刀最慈祥/大夫手上的血最圣洁”。多么深刻,而非冷峻,是爱是感动哦。诗人舒展情思:
“你看,那刀尖上亮着的
不就是患者的祈盼吗
那刀刃上抿着的
不就是健康的微笑吗
刀可以是工具
甚至可以作凶器
只有到了大夫的手上
才是大慈大悲地拯救”
诗意的哲思的点拨,令读者内心直呼“我爱你”。“不认识大夫/也许是你的幸福/但认识了大夫/肯定是你的幸运”一个貌似相悖而想通的哲辩,进一步指点“大夫是一盏灯啊/是一盏用生命/照亮生命的灯”。爱的付出是艰辛的,很多时候是痛苦的,用生命的姿态付出爱,照亮所遇的一个个生命。而病魔的无情是这样“当死神拦截了生命/团成一个球/恶意地盘带之后/朝一座黑洞洞的大门”。这是一个完美的意象群,透射出动人的意境:有魔鬼的射门,就有神佛的守门——
“拔脚怒射的时候
生命的守门人啊
使出浑身解数
一次次
扑救着险球
直到他们
一个一个的大夫
一代一代的大夫
也被踢进
这座黑洞洞的大门”
如此生动的书写了对外科大夫的见解,这见解的情怀如此深挚,如此热烈,来自于对美好生命热烈的关爱。诗人热烈的情思,远焦距纵观“来到人世间/见到的第一个面孔/是大夫/告别人世时/看到的最后一个面孔/大凡还是大夫”。对于多数人而言生死攸关的人必然是大夫。诗思步步深入,“救命”、“创伤”、“救治”进而“人间有多少灭顶之灾/大夫就有多少起死回生”,这便是人生历难历险无不幸得医护。拯救人类,神话里有上帝,或者看做自然,童话里有未来战士,或者看做高科技力量,诗人尊重想象,注重现实——
“只有两盏灯
一盏握在上帝的手里
一盏举在大夫的手中”
最后一节,包含两个小节,只有一字之差,貌似重复,实际是情感的层深。
整首诗歌,以给一位外科大夫题写签名诗为切入点,灵思舒展,情感跌宕,层层展开,又有思维方式的跳跃,正是全息思维的情思饱满的诗眼透视看,把医务人士的爱与奉献分享给善感的心灵时空。深沉的礼赞生命和健康的守护者,让人深深感动于诗人对于生命深挚的爱与赞。诗歌的语言艺术,不会独立呈现,在情真意切恰切美妙的抒写中,我们感受着大师指端文字的温度和艺术的美妙。
感恩深情,感谢大作!
三、情深致哲,黄河诗魂的耕种 “衡量黄河
恰好用得着天平
这一端
有多少古老
另一端
就有多少年轻
纵使数清天上的星座
也数不清这条河的年龄
而它的每一分每一秒
又都有新的生命诞生
是的,全世界都这么说:
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情深致哲,黄河的思索在磅礡气势里,闪耀思想的光。得遇桑恒昌先生诗力作《黄河的思索》,文本简单明了而深刻独到,写实明朗而感染时空直入心灵,这就是创新有为诗意行走的奇迹!
朦胧变晦涩之后,读者寻找诗的可读性。写实肤浅之后,读者迷茫了,只留下模糊的印象,就是诗歌当下,要么让人不懂而自以为高雅,要么粗俗浅薄自得其乐!有不少颇有成就的诗人,也以为当年诗的语言形式变革是错误,一些评论家高瞻远瞩的断言,不会再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了。而诗人无暇回应虚浮,只以胸怀情操人生惯一的大品格,只以全息思维的审度,创新有为的精心敲打,生发五谷一样滋养精神的文字。
桑恒昌老师正是这样一位诗歌粮食的耕种者。他把一颗诗心,植入黄河两岸的厚土,无数的文字变成五谷的种子。明明白白的文字实实在在的意象,生发无尽滋养和醇香,源起大平原的坦荡,四季风里传扬……
读桑老诗集《观海》、《大声说着光芒》……,读他诗意行走的历程,毫无疑问,怀亲诗正以爱的种子传播四野。读他身上的伟人气度,怎能不解种子和阳光情切大爱的贯通呢?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就是一捆情致思深的麦子,你看这饱满充实的麦粒,你看从不打折的锋芒,你看这壮实的筋骨挺拔的气节……诗的意志,会以种子生生不息传承播扬。
孙颖倩,笔名七安,山东省滨州作家协会会员,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者,诗文学全息审美论者,汉语言文学学士,中学在编语文教师,曾多次荣获大学生全国作文一等奖,有散文小说杂文创作,偶得长短句,均有发表和获奖,诗作《成花与风》收入诗集《明朗的香》,部分作品发表于《作家报》。
孙祝田,中共党员,诗人作家,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文学全息审美论者。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北京诗词学会、山东省滨州作家协会等会员,现任《作家报》采编等。其诗歌、诗词、诗论、小说及散杂文章等作品多有发表获奖,常获邀撰写书评、作序和撰写诗评鉴。其作品纸质结集有诗文学论著《诗眼看天下》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诗集《明朗的香》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