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社团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社团期刊
网站互联
诗歌散文
推荐阅读
对句联评
诗评诗话
寻美霸州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  首页 >>诗评诗话>> 作品详情
刘宗群:王少峰《怿雪堂诗草》序 [诗论]

作者:小编推荐     发布时间: 2024/3/4 10:15:29     阅读:741次
分享到:0

创作背景
作者刘宗群先生已授权,如有转载引用请与本人联系。

青春不负是诗心

 


生活有多么广阔,诗的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



青春不负是诗心

——王少峰《怿雪堂诗草》序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我们品读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常常被它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而学习创作诗词,更有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强我们的修养,丰富我们的思想。
时光飞逝,物换星移,自2003年和少峰相识,不知不觉间20年了。这20年来我们经常把酒谈诗,不醉不归。古往今来,美酒寄托着人们种种情思。古人诗词提到酒的地方,都饱含着浓浓的感情。他的诗也一样:《酒醒自嘲》(新声)
席间驰骋二十春,义气当头不顾身。
三尺腰围贪味美,几回事误怨甘醇。
良朋未必杯中觅,清梦当真醉里寻?
也想明朝说限量,奈何场上不由人。
历代诗人都把情怀寄托于酒。不论何种感情,都能融入酒中。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美酒总能让环境和心情相得益彰。酒,是让一个人最快卸下面具的利器,喝酒的态度,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诗人在酒场驰骋20多年了,但也深知道好朋友在酒场中很难寻找到。但是,在酒桌上的表现,映射出了一个人的人品。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往往和他一起喝顿酒就知道了。
颈联高度概括人世情薄,尾联深沉寄慨。“也想明朝说限量,奈何场上不由人。”我看到这句,瞬间感同身受,忍俊不禁,因为他道出了我们常喝大酒人的心声。由于“义气当头不顾身”,有的人失去了幸福和健康。酒喝多了,第二天醒来,就忏悔再也不这么喝了。但到了场上,半斤下肚,满血复活,当仁不让。这也让我想起他在酒场高潮时,经常用家乡话说的:少喝点、少喝点,干了得了呗。
咏物,是诗词的传统题材,历代数不胜数。而咏物诗不能一味精描细写,见物不见人。讲究出其形态,寄其情怀。诗是隐喻的世界,隐喻是以自然的人化和人化身于自然为基础的。是由自然景观转化成诗人情感的主观景物,按诗人的情感而升华了自然。请看他的《梨花》:
仙葩琢玉绽清明,堆向枝头香雪盈。
纵使飘然化尘土,风中倩影亦倾城。
梨花,那玉骨轻盈,透着迷人的清姿。那雪态摇风,沁着醉人的馨香。她洁白冷艳但又显得柔和,神态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在诗人眼里是一尘不染的仙子。这么漂亮的仙葩即使化作尘土,那风中的倩影,在诗人心中的形象是难已磨灭的,也是诗人心中的——那个她。全诗自然清丽、形象传神。更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诗,应当有自家真态,现实每出,流自肺腑。请看他写的《清明返乡题老宅》:
荒草几丛连旧苔,门窗四壁遍尘埃。
幽幽小院谁留我?回首桃花寂寞开。
清明回乡扫墓,祭奠先人。先人在墓地安息,而和先人生活过的小院荒草丛生,屋内灰尘遍布。回想当年曾经充满了一家人欢笑的小院,而今站在寂静的院中,物是人非,教人五味杂陈,感慨顿生。告别老宅,再回首看见是孤独寂寞的桃花对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是诗人对家的眷恋之情,更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只有抒发真感情,真感受,才能令读者亲临其境,身感其情。
时事,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然而时事入诗绝不能写成新闻政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感怀。在符合诗的基本要求下,讲形象、辞美、有诗味,只有这样才可以引人生发联想进而读赏。请看他的《闻有“拆迁难于上青天”之怨》(新韵)
莫道难于上九天,民心负尽是拆迁。
时来圈地千家沸,夜半倾巢四壁残。
欲展宏图言烁烁,何妨捷报血斑斑。
高楼未起坟茔起,不在人间诉此冤。
在拆迁过程中,好多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官商勾结,欺压百姓,以最小的代价圈地。有的居民感觉补偿不到位,便纠缠、上访维权阻止拆迁。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开发商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暴力强拆,甚至殴打致死。只要把宏图说得天花乱坠,任他血迹斑斑的捷报频传,所以造成的结果是:高楼未起坟茔起。
结尾“不在人间诉此冤”是此诗的诗眼,表明了诗人的态度,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诗的主要目的是抒情,也就是书写自己的胸襟。全诗字里行间含有愤愤不平之意,发自内心地抒发了诗人真实的感受,表现了诗人的一腔悲悯情怀。诗人就应该提倡:诗格有血性,语言有活气。
性耽山水,是历代中国文人的文化心态,所到之处,触景生情,生发许多感慨。但游眺诗不能写成导游词,更不能写成景点说明书。叶梦得《玉涧杂书》卷八云:“诗本触物寓兴,吟咏情性,但能抒写胸中所欲言,无有不佳,而世但役于组织雕镂,故语言虽工,而淡然无味。”这就是说诗的语言虽然工整得像雕刻的工艺品一样,而内容空洞无物,不表人意,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看少峰的诗则不然,请看他写的《秦淮河》:
六朝风月此间收,十里烟波尽画舟。
依旧当年灯火处,乌衣巷共媚香楼。
南京,是六朝古都,而秦淮河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杜牧《泊秦淮》、李白《留别金陵诸公》等诗中都留有他们游览的足迹。此诗起承两句描写了秦淮两岸六朝风物依稀再现,画舟在十里烟波中鱼贯相连,繁华如昔。转结两句写灯红酒绿不减当年的依旧是——乌衣巷和媚香楼,作者此处并不是将两个简单地名罗列一起。乌衣巷是东晋权贵的聚集地,而媚香楼则是明末南京名妓李香君的故居。诗词最忌讳直白浅露,作者欲擒故纵地抛出两个地名,看破不说破,给读者留下了深入思考的空间。诗人深虑社会,感慨国事人事,不管悲忧是否得当,全是大我的表现。
再看另一首《西湖》:
放舟何处似天堂?六月苏堤荷正香。
碧水一湖涤柳色,青峰三面浴波光。
楼台纵掩鄂王墓,诗句难夸西子妆。
此日暖风天下遍,连宵歌舞又何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诗人到此,岂能无诗?
放舟何处似天堂?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设问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对人间天堂的向往。作者正是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美丽季节到西湖游玩的。接下来,读者想看看西湖有何美景,果然颔联写到“碧水一湖涤柳色,青峰三面浴波光。”近处描写碧水涤荡着西湖周围探入湖中的柳枝,远处看到的是青峰三面倒影沐浴着波光。吟眸由近及远,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颈联“楼台纵掩鄂王墓,诗句难夸西子妆。”这是一个转句,举目四望,高楼栉比遮掩了民族英雄岳飞之墓,诗人感叹物质文明超越了精神文明。再此心境之下,纵有再好的诗句也难以赞美西湖之景色,是大喜大惊之余最直观的感受。结句“此日暖风天下遍,连宵歌舞又何妨。”不由人想起了林升的《题临安邸》。南宋的暖风把游湖的人熏醉了,前人有前人的构思。而现在的暖风已经熏得天下人都醉了,醉生梦死的歌舞连宵又有何妨?诗人对现实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作了反讽,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游眺诗最忌讳无主题、无意义。比如有人写景就是满篇皆景,其实也不过是表面复述,缺少情感,必然显得一片苍白,很难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此诗明白晓畅,情景交融。过人之处就在于先铺丽景,引入愁怀,以丽景衬托哀事,构成巨大的反差,从而造成诗人所要表达的效果,值得细细品味。
少峰兴趣广泛,好作诗,好交友,好聚饮,好旅游,但他却低调不张扬。生活有多么广阔,诗的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以飨读者。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昆明新韵
下一篇: 咏牡丹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河北霸州市老年大学

邮编:100007邮箱:1491775609@qq.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