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世间总有不期而遇的邂逅,有的偶遇往往会长久的镌刻在人的心灵。6月18日的曲阳之行,不经意间,一次美丽的收获如春雨悄然来到身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记忆犹新,久久回味。
参加曲阳县创建“河北省诗词之县”启动仪式期间,相识了外表端庄,兰质蕙心的陈文增定瓷艺术馆杨丽静馆长,并签名惠赠了她的诗集《榴花集》,我欣然接受。返程后,临窗品味,爱不释卷,开卷有益。八百余首诗词,犹如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在炎热的夏日让读者享受着树荫带来的清凉。之后,她又通过微信给我传送了最近五年的诗词作品,我静心诵读,细心体味,读之畅然,惬意释怀,在韵味盎然的字里行间,我触摸到了一颗融入自然,热爱生活,感恩社会,涤除玄览,晶莹剔透的诗心,让我情不自禁地对她的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的诗,清澈透明,温润如玉,每每体现寄情四季,钟情自然的情怀。《初夏清晨》中的“纷纷红紫谢春妆,绿意千叠雨后凉”描绘了初夏绿意盎然,清凉送爽的景色;《梨花》中的“春来遍地新生叶,一派天机自盎然”描写了梨花开放,春机无限的景色;《桃花》中的“桃花碧水春无尽,山里阴晴客旅新”描写了碧水映桃花,春光波动,客旅清新的景色;《咏柳》中的“东风纵宠桃花面,更爱婀娜细柳腰”、“窈窕碧玉弄晴柔,一缕情怀四面幽”生动描写了柳之风姿、柳之柔情,增添了读者对柳的深情;《读莲》中的“若有佳人独泪下,相思入味更发枝”把人的情感与莲的品质融为一体,美人的眼泪是充满真情的水滴,让它融入莲中能更好滋润莲体发育生长;《重阳黄山登高》中的“崖巅旧日落云根,化转甘泉哺茂林”、“岁岁登临兴味酣,青山毓秀探奇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哺茂林和青山毓秀的赞叹;《登月明山》中的“金风肥旷野,红日灌桑麻”、“登得绝险处,提笔写兰亭”抒写了清风和红日的胸怀、大气和登高临险激发作者乘兴挥毫的雅致;《郊外秋游》中的“天伦无限乐,避世去嘈杂”反映了作者和家人融入自然,宁静心态,远离尘嚣的期盼。
她的诗,崇尚先贤,教化灵魂,屡屡彰显尊敬先师,思怀恩师的情义。《曲阜拜谒孔子》中的“恭借灵光浮复现,能将礼度进三竿”、“洗足幸复先人迹,沐手但接《论语》篇”映照着作者对先师孔子思想的崇高敬仰;《陈文增、刘杰书展》中的“教诲心头记,恩师万苦心”、“满纸书狂惊四座,裁来妙语见才思”流露出作者对恩师的感恩和其才华的赞叹;《吴占良先生<燕京墨场——刘世衡翰墨集>出版致贺》中的“五百诗文天地鉴,千幅翰墨古今思”刻画了刘世衡先生诗文和书法的艺术成就;《曲阳县创建“河北省诗词之县”仪式启动致贺中》的“陈公种下一颗籽,新锐层出遍地芳”表达了作者对恩师陈文增辛勤育人,桃李芬芳,硕果累累的赞赏;《题蔺占献先生》中的“明志笃行共旅程,磬声玉质蔺家风”,表述了占献先生复兴定瓷的坚定不移;《赠河北师大王顺兴老师》中的“逸笔涂山已卅年,襟怀若水性如川”、“太行纵览成诗画,三尺案头自洞天”展现了作者景仰王老师勤奋山水画,胸有万干丘壑,案存洞天胜景的境界。
她的诗,充盈正气,催人奋进,常常展现讴歌盛事,缅怀先烈的情思。《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中的“宛转群莺歌盛世,激昂大鼓震八方”表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国人喜悦和振奋的心情;《喜迎北京奥运有怀》中的“五环合气血,玉印吐幽怀”印证着国人办好奥运的雄心壮志和人文情怀;《齐村乡“四万一千”工程感赋》中的“同来数舸中流驶,更有群骝远奋蹄”描绘了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热火朝天投身“四万一千”工程的炽热干劲;《王快、西大洋水库两库连通》中的“气脉通情脉,齐心筑巨篇”描述了心齐泰山移,人定胜天的雄迈精神;《“北国风光”园感怀》中的“旌帜峥嵘担使命,红船荡漾践初心”表达了作者参观革命遗迹,追思先烈精神,唤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致敬曲阳县第一个党支部,缅怀辛振尧等烈士》中的“燎原炬火东门上,百战红歌为报春”镌刻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燎原迎曙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的“血泪峥嵘孰敢怠?初心望处漫旗旌”表达了作者对鲜血铸就的峥嵘岁月永记不忘的情怀,坚定了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胜利的旌旗就会迎风高高飘扬的信心;《乙未胜利日前祭扫曲阳烈士陵园墓》中的“太行执亮剑,奋战卷腥风”写出燕赵儿女以身许国,太行亮剑,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她的诗,感情真挚,质朴无华,时时凸显怀旧情感,关爱亲情的深情。《赠榴花集与秋菊,小妹回赠榴花盏》中的“榴花卷引榴花盏,万水千山姊妹心”表现了作者与秋菊妹妹的真挚情感;《家中午休见咚咚贪玩于阳台小睡》中的“坐看娇儿酣畅态,漫开折扇细心搖”体现了母亲对娇儿的爱怜和疼儿;《小女趣事》中的“眉儿似月眼如弓,嘴角双添小酒坑”刻画了女儿可爱俊俏的外貌,表达了作者对女儿的怜爱和垂青;《赠许汝钧局长》中的“不为名障目,沙场论英雄”赞扬了老局长始终战斗一线,不为名利,只为百姓的平安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精神,体现了对昔日战友的敬仰之情;《贺三伯伯九十大寿》中的“九秩人生多少事?千杯酒礼纵横春。”描写了三伯一生市场打拼,实业养家,兴家旺祖的艰难,凸显了作者对三伯伯的敬仰之情;《感叹人生路,致宏伟五首(之三)》中的“入夜君多顾,记得换暖衣”表达了妻子对爱人生活细节的关爱;《疫情不得归》中的“东风枉作多情客,咫尺重重为疫愁”表达了盼望疫情消散,家人早日团聚的心情。
她的诗,钟情艺术,垂青定瓷,处处闪现致敬匠心,怀古幽思的感触。《题画》中的“清明锦卷记春华,笔下风俗处处佳”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厚度和风俗胜景;《论书》中的“银钩铁画镌时事,许与今人论短长”描绘了金文大盂鼎铭的金石之气;《咏飞天图》中的“乘风扬彩带,一刹绮云飞”写出了敦煌莫高窟飞天图的灵动、飘逸和优美;《拜读张旭光书法》中的“累日集成传统力,于今窥见自家痕”道出了书法只有不断研习传统经典作品,才能逐渐形成个人风格的感悟;《题大翁陶瓷作品》中的“丹炉廿载炼真金,淘养诗心技艺醇”揭示了文化是陶瓷的灵魂,经典陶瓷作品只有注入诗词文化的基因,作品才能经久不衰,日久弥新;《题师弟白耀亮制定窑白釉印花梅纹壶》中的“玉脂拈云明似雪,试杯清气蘸梅香”精细描绘了定瓷的洁白无瑕,梅花图案的精致和细腻;《题陈文增先生定瓷作品》中的“花痕曼妙犹难忘,缕缕清香入客心”写出了咏春瓶的妩媚多姿和清香四溢;《题陈文增先生定瓷艺术》中的“荏苒偷光破壁求,刀行形外见刚柔”显露出陈文增大师的艺术境界;《叹和焕先生定瓷艺术》中的“无暇白壁作云阁,向日莲花吐玉波”刻画了定瓷莲花线条行水流水宛如一条玉波,在洁白清澈的瓷面上静静流淌;《题师兄庞永辉先生定瓷跳刀》中的“锦绣文心造化功,春光续日启新程”写出了庞永辉锦绣文心,久久为功,刻苦钻研定瓷技艺不懈努力。
她的诗,讴歌善举,弘扬正义,频频出现尊崇英雄,崇尚美德的感怀。《曲阳九零后小伙儿刘盼荣十吨土豆、千斤鸡蛋捐石抗疫》中的“反哺家国君未忘,同舟共冀架长虹”凸现了刘盼荣捐物,助力石家庄抗疫行为的品质;《为高航护士战疫助威致敬所有白衣天使》中的“小女请缨危难系,青春不负报国恩”表达了作者对高航护士请缨抗疫,青春报国,不负韶华的赞许;《咏“打抓破专项行动”中奋战于各条战线的战友们》中的“赢来美誉擦长剑,付下辛劳铸警魂”、“辗转江南杀末路,直达塞北捣贼巢”讴歌了公安战士保民平安,辗转千里,捉贼归案的事迹;《吊任长霞》中的“亿万同胞齐下泪,红云一抹映山河”描写了任长霞在世时为民伸张正义,维护一方平安,牺牲后,万民泪如倾盆,感天动地的情状。
大凡能拨动心弦,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优美文艺作品,无一不灌注情感,不彰显真善美,不砥砺前行,《榴花集》诗集映衬着作者善良的诗心,这颗晶莹剔透的诗心犹如一束星光照耀着读者的灵魂,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灵动,触摸到艺术大师的情怀,体验到经典作品的震撼,感悟到美德善举的力量,品尝到亲情友情的温暖,领悟到革命先烈的崇高。“诗心如水映华年”,美好的诗心犹如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地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着温暖的星光,映照着不断远去的华年,也不断滋润和涵养国人的灵魂和心智,让国人波浪起伏的生活充满诗意,微小的诗意星火燎原,点亮映照着我们的人生,激励我们即使在风雨的侵袭下,也满怀希望一路前行,渐渐抵达灯火阑珊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