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青蛇贺岁庆天成,变换风云岂可惊。
几度狼烟残巨厦,一从镰斧避长疼。
摧枯拉朽梁重架,伐蔓除荆蕊再生。
强盛中华同日月,驱开霾雾瞾新征。
赏析:首联“青蛇贺岁庆天成,变换风云岂可惊”,以乙巳蛇年新春起笔,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大气,面对风云变幻,诗人毫无惧色。颔联“几度狼烟残巨厦,一从镰斧避长疼”,用简洁的语言回顾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外敌入侵、战争纷扰使国家如大厦将倾,而镰刀斧头代表的革命力量,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生,避开长久的伤痛。颈联“摧枯拉朽梁重架,伐蔓除荆蕊再生”,进一步描写革命的力量,如狂风扫落叶般推翻旧制度,重新构建国家的栋梁,清除阻碍,让新生的希望像花蕊般再次绽放。尾联“强盛中华同日月,驱开霾雾瞾新征”,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未来新征程的豪迈展望,展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壮志豪情。
二
秋去春归待鸟迁,欢情百姓酒樽前。
谈心关注文明史,交往何能淡忘年。
笔走龙蛇南亦北,诗吟天籁赋还编。
中华传统承唐宋,后俊生生敬祖鞭。
赏析:开篇“秋去春归待鸟迁,欢情百姓酒樽前”,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欢乐的春日图景,秋去春来,候鸟待迁,百姓欢聚,举杯欢庆,洋溢着新春的喜悦。“谈心关注文明史,交往何能淡忘年”,从生活场景转向对文化和人际交往的思考,人们在交流中关注着文明的发展,过年正是增进情谊、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笔走龙蛇南亦北,诗吟天籁赋还编”,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沉醉于诗歌创作的状态,南北纵横,笔锋游走,吟诗作赋,乐在其中。尾联“中华传统承唐宋,后俊生生敬祖鞭”,强调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唐宋诗词的精华,鞭策自己不断奋进,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三
岁月而今快似梭,经年踏浪履长波。
青衫有泪曾榴火,霜鬓无言已胜皤。
身外周旋如意少,笺中思考感怀多。
红尘路上芊芊客,苦辣酸甜都是歌。赏析:“岁月而今快似梭,经年踏浪履长波”,诗人开篇便感慨时光飞逝,将人生比作在波涛中踏浪前行,形象地写出了人生的起伏与艰辛。“青衫有泪曾榴火,霜鬓无言已胜皤”,借“青衫有泪”回忆往昔的悲伤与挫折,“霜鬓”则写出岁月的沧桑,如今白发已生,却默默承受这一切。“身外周旋如意少,笺中思考感怀多”,将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与在诗笺上的深刻思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内心的感慨。尾联“红尘路上芊芊客,苦辣酸甜都是歌”,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尽管人生充满酸甜苦辣,但都可当作一首独特的歌,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红尘浪漫总留痕,十二虔诚对月轮。
实史辑籍识更准,仁人是事辨难真。
心无父母何言善,腹有诗书未算贫。
自古回环天道理,严冬过后必呈春。
赏析:首联“红尘浪漫总留痕,十二虔诚对月轮”,表达了对人生的珍视,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段经历都会留下痕迹,而对着月亮,怀揣着虔诚之心。“实史辑籍识更准,仁人是事辨难真”,探讨了对历史和人事的认知,阅读真实的史籍能够让人更准确地认识世界,但辨别仁人志士的行为真假却并非易事。“心无父母何言善,腹有诗书未算贫”,从道德和精神层面阐述了为人的根本,强调孝顺父母是善良的基础,有诗书修养的人精神上并不贫穷。尾联“自古回环天道理,严冬过后必呈春”,以自然规律作比,揭示出人生的哲理,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只要坚持,总会迎来希望的春天,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五
自恃难登大雅堂,追春尤借日轮光。
唐风宋雨芳苞众,苦练勤学技艺长。
比史鉴今消块垒,赏山读水润舒狂。
群分人类知情愿,明月当胸胜举觞。
赏析:“自恃难登大雅堂,追春尤借日轮光”,诗人以自谦之语开篇,表达自己虽觉得难以达到高雅的境界,但仍渴望追求进步,借助太阳的光辉来追逐春天,寓意向优秀的作品和前辈学习。“唐风宋雨芳苞众,苦练勤学技艺长”,表明对唐宋诗词的推崇,认为那里有无数美好的篇章,只有通过刻苦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技艺。“比史鉴今消块垒,赏山读水润舒狂”,写从历史和自然中汲取力量,借历史反思当下,消除心中的烦闷,欣赏山水、阅读诗书,让自己的心境得到舒展。尾联“群分人类知情愿,明月当胸胜举觞”,谈及人生知己,认为能遇到志同道合之人是幸事,内心如明月般澄澈,比饮酒作乐更让人满足,展现出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六
霞光万道日出东,隐退繁星去太匆。
比比网虫求大运,生生社狗路微通。
难能可贵精神贵,真假枭雄吟啸雄。
无愧于心香梦筑,夕阳烧透九州红。
赏析:“霞光万道日出东,隐退繁星去太匆”,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日出景象,日出东方,霞光万丈,繁星匆匆隐退,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旧事物的消逝。“比比网虫求大运,生生社狗路微通”,以略带诙谐的语言讽刺了那些在网络世界盲目追求名利的人,感慨人生道路的不同。“难能可贵精神贵,真假枭雄吟啸雄”,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思考在人生中分辨真假枭雄的不易。尾联“无愧于心香梦筑,夕阳烧透九州红”,表明只要无愧于心,努力追逐梦想,就如同夕阳的余晖,能照亮整个九州大地,寄托了诗人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意境开阔,情感激昂。
作者:李书文 笔名:秋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月刊》社顾问、辽宁省诗词学会会长。出版个人诗文集五册,编撰出版诗词专用工具书《中华实用诗韵》150余万字、《中华词律辞典》21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