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诗园自理
精品展示
理论争鸣
吉林诗家
活动作品
田园诗萃
曲苑撷芳
联钟辞赋
个人诗集
古风歌行
当前位置 >>  首页 >>理论争鸣>> 作品详情
砖石为骨 风云作墨——品鉴唐海民先生词作《鹧鸪天·涞源荆山口长城》 [诗论]

作者:孙祝田     发布时间: 2025/3/16 15:04:53     阅读:190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思维全息 创新有为 诗旅人生 诗意快乐
原玉:
 鹧鸪天·涞源荆山口长城(新韵)
唐海民
一脉苍龙舞大千,鳞毛散落志弥坚。常行高脊增雄势,独上绝崖览众山。
赢地利,稳基磐,才得傲骨向蜿蜒。此生不畏烟尘路,正气通身写浩然。

赏析:
太行余脉间,涞源荆山口长城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静默守望千年。唐海民先生以独到笔触,将这段凝固的历史化作跃动的诗行。全词以"苍龙"为喻,使读者感受到,从视觉、空间、精神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既勾勒出长城的雄浑气象,更挖掘出其作为民族精神图腾的深刻内涵。
1、意象层叠中的时空对话
"一脉苍龙舞大千"破空而来,以飞天之姿定格长城的磅礴气象。"苍龙"意象突破传统比喻的窠臼,既保留龙图腾的神圣感,又以"舞"字赋予其动态美。砖石堆砌的长城在诗人笔下幻化为活物,鳞甲间流淌着历史的血脉。"大千"二字将物理空间延展至宇宙维度,长城不再是地理坐标,而是与天地对话的精神符号。
"鳞毛散落志弥坚"承接首句,用"鳞毛散落"暗喻长城历经战火的斑驳身躯。砖石剥落的伤痕非但没有削弱其意志,反而成为"志弥坚"的见证。这种逆向思维的运用,使静态的建筑呈现出坚韧不拔的人格特质。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长城的物理存在升华为精神丰碑。
2、空间建构中的哲学思辨
"常行高脊增雄势"从平视角度切入,描绘长城沿山势蜿蜒的动态。"常行"二字暗含持续生长的意味,仿佛长城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延伸其精神脉络。高脊之上的雄势不仅来自地理高度,更源于文化积淀的厚重感。诗人在此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巧妙融合。
"独上绝崖览众山"陡然切换视角,以登顶者的姿态俯瞰寰宇。"绝崖"的险峻与"览众山"的开阔形成强烈对比,既展现长城的险要地势,又暗含"会当凌绝顶"的哲学思考。"独上"二字强化了孤独感,与"览众山"的豪迈形成张力,凸显长城作为文化孤旅的崇高地位。
3、精神图腾的创新有为
下阕"赢地利,稳基磐"三字铿锵,道破长城屹立不倒的根基。地理优势与军事智慧的结合,成就了"傲骨向蜿蜒"的独特气质。蜿蜒的不仅是墙体走向,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诗人以"傲骨"喻长城,赋予其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
"此生不畏烟尘路"将笔触从历史拉回当下,"烟尘路"既是现实中的边塞之路,更是隐喻民族复兴征程中的艰难险阻。"不畏"二字掷地有声,展现长城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正气通身写浩然"以点睛之笔收束全篇,将个体精神与民族气节熔铸为永恒的文化符号。
4、艺术特色的审美全息

词作语言运用上别具匠心,"舞""增""览"等动词赋予静态建筑以生命律动;"苍龙""鳞毛""傲骨"等意象群构建起立体的审美空间。押韵方面突破传统词律束缚,以新韵入词却不失音韵之美。章法上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从具象描绘到抽象升华,层层递进直至精神涅槃。

唐海民先生笔下的长城,既是地理坐标的客观存在,更是文化基因的具象表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荆山口长城不再是冷硬的砖石堆砌,而是一部用风云书写的史诗。唐先生以诗为凿,在时光岩层上雕刻出永恒的精神图腾,让古老的长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这种对文化根脉思维全息的深情回望与创新有为的艺术呈现,正是当代诗词创作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柳初新 ·锦里沟之春
下一篇: 春雷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长春市上海路656号

邮编:100007邮箱:250611275@qq.com联系电话:0431-82892438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