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诗园自理
理论争鸣
吉林诗家
活动作品
田园诗萃
曲苑撷芳
联钟辞赋
个人诗集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作品详情
【《古文观止》里的“人生智慧”】 之十五: 功名利禄面前,很容易看清一个人的品行 [文章]

作者:麦和幸     发布时间: 2022/10/4 23:31:42     阅读:316次
分享到:0


读《古文观止》,品文言之美

古今之精华,人生之智慧。


《介之推不言禄》是一个历代流传很广的故事,这是其中一个版本。晋国公子重耳从四十三岁开始,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直到六十二岁才回国即位。晋文公上任后,要对随臣进行论功行赏,跟随着他逃亡的臣子便日夜加班撰写述职报告,填写年度考核表格,争相表功求禄,唯独介之推无动于衷,“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后来,他和老母隐居绵上(在山西省介休县内)深山直到老死,可谓功成身退。

这位介之推并不是无功可陈、没啥可说,他的功劳大着呢,说起来他还是晋文公重耳的救命恩人。话说晋国“骊姬之乱”后,重耳被迫逃亡,沿黄河南下,经函谷关、殽山古道,经过卫国时,卫文公认为他们是落魄逃难之徒,接待不周,一行人只得从卫国逃往齐国,途中衣食无着,吃了上顿无下顿,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养尊处优,几天没有吃到肉,饿到奄奄一息。这时介之推义无反顾,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到行军床前给重耳喝,说是野味汤,重耳喝完后精神大振,恢复了元气。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流下了热泪,并许诺日后定当重赏他。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告别十九年颠沛流离、八国荒野逃生的日子,终于回到祖国,当上晋国国君,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逃亡的赵衰、先轸、狐偃等一干人等都如愿讨到了封赏,形成心齐实干的崭新局面,一起为新朝效力,晋文公上任后忙于出台强国六条,尊王攘夷,励精图治,带领人民群众以时时放心不下心态和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为晋国图霸业、谋复兴,很快便把介之推“割股啖君”的往事抛诸脑后。当时的诗人某麦为介之推鸣不平,作了一首讽刺诗,这首诗在社会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第二天早期,晋文公向组织部门问起介之推来,得知他已隐居山西绵上,连忙派人去寻找,介之推却说什么也不肯出来为官。晋文公没有如愿,便把绵上分配给介之推及后人作祭田,作追赠式补偿,并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方志学的奠基人、浙东史学殿军)曾在《论课蒙学文法》中评价《左传》叙事之法:“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如孙吴用兵,扁鹊用药,神妙不测,几于化工,其法莫不备于《左传》。”作者对介之推母子不无褒奖推崇之意,介之推在功名利禄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定不移、廉洁不苟、高风亮节,介母连番试探、教子有方,这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颂。显然,介之推偕母归隐的举动不是一气之下的冲动,其动机和心理可通过对话来凸现。介之推认为晋文公能够重登九五之位,是天命的体现,“天实置之”,“二三子”据天功为己有,是贪的表现。而晋文公不以此为邪恶(奸),还理所当然地给予赏赐,这就成了上下蒙蔽,他是不屑于效仿的。其母和介之推有两次对话,第一次是试探性的建议:“何不自己也去求得赏赐呢?否则,就这样默默地死去又能怨谁?”遭到介之推的拒绝,他认为:已经知道“二三子”所做得不对还去效仿,罪过更大。况且他已发过誓,不再领取晋文公的俸禄,不能言而无信!母亲再问:“就算得不到封赏,那么让国君知道你的功绩,看他的态度怎样再离开,可不可以?”介之推又拒绝:“既然都要隐居了,又何必在乎名声呢?”最后,介母明白了介之推目标是明确的、意志是坚定的,就答应跟随儿子一起隐居。这一段对话写得十分精彩,用了个性化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介之推的心理历程,又不流于枯燥说理。介之推淡泊名利、激流勇退的高风亮节和其母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跃然纸上。

后人也流传着放火烧山的版本。这纯属传说,其真实性已不可考。说是晋文公的使者见请不动介之推,怕回来交差不了,便纵火烧山,想将母子俩逼下山,谁知他们也不肯下山,上山寻找,使者发现介之推和母亲已合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烧山的那一天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从此人们便定每年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是禁火冷食的意思。公元1082年,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谪黄州已三年,寒食节期间,他作了两首诗抒发心中的惆怅孤独,并挥毫写下《黄州寒食帖》一幅书法作品,通篇129字,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无荒率之笔,是书法作品中的上乘,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作者:麦和幸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西江月 网购
下一篇: 国庆赞歌  >>
评论
总计:0条评论
提交评论

学会地址:长春市上海路656号

邮编:100007邮箱:250611275@qq.com联系电话:0431-82892438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