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散曲
楹联
辞赋
诗词理论
新诗
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散文>> 作品详情
再读《怒涛之声》 浅议诗词意境 [诗话]

作者:母光信     发布时间: 2023/3/7 2:44:02     阅读:159次
分享到:0

关键字
诗词意境

再读《怒涛之声》 浅议诗词意境

 

今天,我们欢聚在葛显威老师住宅,研讨葛老大著《怒涛之声》的艺术价值。日前,我们仁怀市诗联书画研究会专题研究这次活动,会议安排我做一个发言。为此,我再次捧读葛老的《怒涛之声》,有了一点新体会。

我上次读葛老师的书稿,写了一篇读后感,叫做《聆听<怒涛之声>,领悟兴观群怨》,从“兴、观、群、怨”几个方面谈了诗词的作用。今天,我想从诗词意境的角度谈谈学习《怒涛之声》的体会。我们有的诗词爱好者,很想写出好的诗词,但是苦于没有掌握诗词创作的要领,步履维艰,或是畏缩不前。其实诗词的优劣在于意境,没有意境的诗词不能算诗词,至少不能算是合格的诗词。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即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诗词中,“意”是不能赤裸裸地说出来的,它需要借物象来表达。“境”也不是纯的客观物象,它是由“意”触发出来的。例如葛老的《遵义红军山烈士墓》:“凤山耸峙势横空,石级如梯接碧穹。翠柏苍松森郁茂,丰碑巨墓气豪雄。冥鸿振翮凌云志,汗马飞蹄绝代功。热血奔流天地赤,勋昭青史有谁同!”(《怒涛之声》第96页)这首诗的“意”就是:崇敬缅怀红军烈士的感情。“境”即由“崇敬”“缅怀”而产生的物化境界。“凤山耸峙势横空,石级如梯接碧穹。”我认为,这里的“凤山耸峙”、“石级如梯”都是纯客观的物象,而“势横空”、“接碧穹”则是以夸张的修辞手法,由“意”触发的“境”。“凤山耸峙势横空,石级如梯接碧穹。翠柏苍松森郁茂,丰碑巨墓气豪雄。”这前四句,都是升华了的物象。后四句“冥鸿振翮凌云志,汗马飞蹄绝代功。热血奔流天地赤,勋昭青史有谁同!”则是抒发对红军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从“起承转合”的结构来分析,“凤山耸峙势横空”句是“起”,“石级如梯接碧穹”是“承”。承下来之后,接着写“翠柏苍松森郁茂,丰碑巨墓气豪雄。”而“冥鸿振翮凌云志,汗马飞蹄绝代功”句,则是通过想象,以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转”。最后一联“热血奔流天地赤,勋昭青史有谁同”是“合”,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由此可见,所谓意境,即是:诗人主观思想情感与诗中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情感和生动客观事物的交融。这是诗人应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评论诗词的重要标准。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真挚、形象真实和语言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有的作者写出的诗词,格律十分严谨,平仄、对仗无可挑剔,可是没有意境,平淡无味,所以没人喜欢。当然也就算不上什么好诗词。

我们再看看葛老的《次韵徐老咏石菊花》:“天教擢秀在山隅,素质娟娟雪满株。未识曹霑吟雅韵,难逢陶令饮清壶。沧桑屡变姿犹丽,风雨频催色不枯。有幸诗人敷藻翰,芳名一瞬播寰区。”(《怒涛之声》第88页)这首诗的意境非常好。它的意思是:上天拔了秀美的菊花放在偏僻的山湾里,美丽洁白而又很有素养。没有结识曹雪芹吟诵高雅的诗歌(这里的曹霑指的是曹雪芹。多数人都认为曹霑是曹雪芹,但曹霑并不是曹雪芹),无缘与陶渊明一起饮酒。经历了沧桑变化而姿色依然很美丽,一任频遭风吹雨打也不改变颜色。有幸的是诗人华丽的诗句,使得她美好的名声一下子传遍天下。葛老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石菊花的美丽、可爱、坚贞,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是比字面层次更深的思想感情,往往不是浅表性的,要通过想象、联想才能获得。我们说,写诗要先立意,而所立的意须要能够感动人。

我们再来欣赏葛的《春游茅台即景》:“近市楼头小住留,赤虺浩浩接天流。高标矗立层云破,小艇轻浮细浪悠。酒气熏香千岫雾,波光漾绿几渔舟。山河四顾春明媚,胜地茅台孰与俦!”(《怒涛之声》92页)这首诗的意思是:在靠近都市的楼房里短暂地住了一会儿,看见赤水河浩浩汤汤向天边流去。矗立的高楼刺破了云层,轻轻的小船后面细浪悠悠。美酒的香气香透了千座山上的云雾,碧绿的波光闪动染绿了几只打渔船。四面环视山河处处春光明媚,有哪个地方能与茅台这方胜地相媲美呢?言下之意是哪个地方敢和茅台相比呢?作者通过自己在茅台小住时所看到、闻到、想到的景物描写,抒发了对茅台的赞美之情。看到的是:“赤虺浩浩接天流”,“高标矗立层云破,小艇轻浮细浪悠”,“波光漾绿几渔舟”,“山河四顾春明媚”。闻到的是:“酒气熏香千岫雾”。想到的是“胜地茅台孰与俦!”全诗立意高远,画面感强,文辞素朴,感情真挚。

习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那么,我们写诗是不是更应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呢。所以,我觉得葛老师的《怒涛之声》值得我们认真地研读。

当然,我们说“诗词的优劣在于意境”,也并不是说它的格律不重要。格律诗词,当然有它的韵律美。写格律诗词,就要讲求格律,随意写而不遵循格律就不叫格律诗词,或者不是好的格律诗词。写格律诗词的人,不应该觉得格律是一种束缚,反而应该善于运用格律来增强诗词的特殊的美。关于这方面,葛显威老师的《怒涛之声》也是值得借鉴的。以后如有机会,我们再进行探讨。

                                         二零一六年六月八日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作诗莫畏难
下一篇: 致魏仲生先生  >>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

地址:遵义市汇川区苏州路长青巷市老年大学五楼

邮编:100007邮箱:582260387@qq.com联系电话:0851-28225624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