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律绝调筝
词林鸣凤
曲苑飞花
古风辞赋
会员同题
校园新声
新诗方阵
诗艺点击
书画撷英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作品详情
绵阳最美古代诗词赏析(四) [其它]

作者:李月荷     发布时间: 2023/2/1 15:38:47     阅读:440次
分享到:0


原文:

酬别杜二

严武(唐代)

独逢尧典日,再睹汉官

未效劲,空惭雨露私。

夜钟清万户,曙漏拂千旗。

并向殊庭谒,俱承别馆追。

斗城怜旧路,惜归期。

峰树还相伴,江云更对

试回沧棹,莫妒敬亭诗。

只是书应寄,无忘共持。

但令心事在,未肯毛衰。

最怅巴山里,清猿梦思。

 

现代诗译文:

一个受宠若惊的日子,我被独自召见

皇帝的龙袍闪耀着第一缕霞光

朝会之仪,在我的眼前闪亮

未曾努力到无能为力

恩泽的雨露羞红了脸膛

 

钟声清彻天地,旌旗在曙光中舞蹈

前行的驿站,你我的灵魂将一路相随

送他千寻,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衷肠

绵州城的旧景依然在微笑

涪江水如何告别长安是一个问题

山峰与树惺惺相惜,寂寞了江边的浮云

 

那就留住蜀国的风,竹木小筏浪漫成诗行

山水的香气会熏醉你

羡慕成为一张白纸,敬亭诗也会飘于浮云

我会写你的名字,举杯与你共明月

努力抒写生命的长度与高度

就算鬓发黯然无光,光已形成

 

我已忽略了所有的送别方式

大巴山寂寞的影子,悬吊着凄清猿声

而你,一直在我的梦里无限拉长

在只属于我们的夜晚,投放在故人的西窗

 

作者及创作背景: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于成都,年四十。追赠尚书左仆射。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他与诗人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严武的父亲是中书侍郎严挺之,为当时名相。严武二十岁便调补太原府参军事,后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安史之乱发生,严武随肃宗西奔,参与了灵武起兵,随后陪驾到凤翔至长安。至德二载(757),任给事中。次年出任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史。不久调回京,任侍御史、京兆尹。乾元二年(761)十二月,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这时唐室为了对付吐蕃,合剑南、东川、西川为一道,支度、营田、招讨、经略等统为一体,权力相当大。宝应元年(762)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七月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实际是命他充陵桥道使,监修玄宗、肃宗父子的陵墓。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数度劝其出仕,杜甫婉言谢绝。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此后二人诗作往来频繁,严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严武称杜甫为“杜二”。永泰元年(765),严武不幸突患疾病,死于成都。诗圣杜甫深切悼念,反复咏吟,对严武作了高度的评价。“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十二月,杜甫朋友严武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守巴蜀,严武抵蜀后的半年多时光中,对杜甫生活大加资助照顾,杜、严之间也往往诗酒唱和关系融洽。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即位后召严武还朝,七月严武离开成都,杜甫远送严武至绵州,临别赠诗《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杜甫(唐代)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而《酬别杜二》这首诗便是严武在绵州送别杜甫,同时也是酬答杜甫的这首赠诗而作。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押平水韵支韵。整首诗通过酬答友人的送别赠诗,同时对离别时的心情和景物地描写,对友人盛情地挽留,自我情感和志趣地抒写,将严武和杜甫的友谊表达得情深意长。从此诗中便能看出严武与杜甫的友谊非同一般,不同于官场上一般的应酬之交。整首诗都运用了工整的对仗,一气呵成。虽说严武在诗词上的贡献不可与杜甫同日而语,可这首诗读来也是情真意切,感慨至深。另外运用典故来抒发自身的情愫,不留痕迹,浑然一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将对杜甫的不舍之情,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严武是一个统帅,他的这个送别诗又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情感表达得并没有那么低沉,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表现的沉郁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严武是一个能文善武的武将也难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另外严武与杜甫的友谊也是非同一般,在杜甫留下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有大量的赠答诗。如果把这类诗统计一下,就可知杜甫赠严武的诗最多,有《奉赠严八阁老》、《酬严公寄题野亭》等二十四首;此外写严武治蜀功绩的三首:《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扬旗》、《诸将》;哀悼严武的诗二首:《哭严仆射归榇》、《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等。《全唐诗》共收严武诗六首,其中三首就是写给杜甫的:《寄题杜二锦江野亭》《巴岭答杜二见忆》《酬别杜二》。细读他们的这些诗,便可以深深体会到他们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谊。他们相交之笃、相知之深,感情非比寻常,那可不是封建士大夫之间的泛泛之交,不同于一般的礼尚往来。而此诗恰是蜀中统帅严武在绵州酬答杜甫的赠诗而作,他们一唱一和,都是在绵州,让人很想为之一探究竟。

第一联和第二联独逢尧典日,再睹汉官。未效劲,空惭雨露私。尧典日,皇帝承受帝位之日,也就是唐代宗即位之时。汉官,汉官仪,朝会之仪,《光武纪》:“不意今日,复睹汉官威仪。”,唐太宗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雨露比喻恩泽。  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这两联便是严武自叙返京的缘由,同时酬答杜甫诗的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这两联而作。杜甫赞扬严武为众望所归,他这次还朝,是大家所盼望的。严武却表示自己还未曾为国效力,还未能立功报国,就得到皇帝的恩泽,很是惭愧。两人一赞一谦,相得益彰,更深地表达了两人的深情厚谊。

第三联和第四联夜钟清万户,曙漏拂千旗。并向殊庭谒,俱承别馆追。”主要描绘两个人一路从成都到绵州的临别场景,夜晚的钟声,早上的旗影都是他们沿途所见的情景,从此可以看出,他们一路早起夜行,一路相随,甚是融洽。殊庭别馆中途的客馆,《史记·武帝纪》:“冀至殊庭焉。”《上林赋》:“离官别馆,弥山跨谷。”杜甫送严武回京,从成都送到绵阳,可谓一路远送,送到一个客馆又到下一个客馆。并,谒,俱,追都是指远送者。谒,晋见、拜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唯雎亦得谒,雎请为君见于张君。”追,跟随、追随。汉张衡《归田赋》: “谅天道之微昧, 追渔父以同嬉。”晋孙绰《游天臺山赋》:“追羲农之绝轨, 蹑二老之玄踪。”通过对沿途情景细致的着笔,寓情于景,既承接了前面一二联又为五六联做了铺垫,可谓铺陈有序。

第五联和第六联斗城怜旧路,惜归期。峰树还相伴,江云更对此联主要是严武酬答杜甫诗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这两联。斗城,这里指绵州,沈佺期诗:“移住斗城隈。”【钱笺】《元和郡县志》:涡水在谯县西四十八里。魏文帝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非二公送别之地。诗云:“斗城怜旧路。”按《元和志》:绵州城,治汉涪县,去成都三百五十里,依山作州,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形如北斗,卧龙伏焉。则斗城指绵州之城,非谓长安也。所临之水,应在绵州,涪水,绵州经过之水。旧路,归期,指返京之行。峰树,江云,隐喻这一分别,以后的寂寞之情。宋之问诗:“江云欲变霞。”严武在这里以景传情,来表达对杜甫的不舍之情,分别以后,一个人孤寂清冷的情境。同时为下一联作了铺垫。

第七联和第八联试回沧棹,莫妒敬亭诗。只是书应寄,无忘共持。这两联便是严武对杜甫的挽留和期待。希望杜甫不如留在蜀地,乘坐竹木小筏,飘浮在江上,就可以随意行乐,寄情山水,这样也不至于以敬亭为妒了。同时也是答杜甫诗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之句意。谢脁放情山水。有《游敬亭山》诗,所以严武答杜甫今且随意行乐,勿以不至敬亭为妒也。《图经》:敬亭山,在宣城县北十里。第八联,严武期待别后和杜甫能够继续联系,互相想念。希望别后书信能够常寄,不要忘了曾经一起把酒言欢的日子。那时候的文人表情达意不像我们现在如此直白,大多以诗交流。眼看着要分开了,免不了要给老友嘱托几句。可见,严武对杜甫的深厚感情和殷殷切切之意。

第九联和第十联但令心事在,未肯毛衰。最怅巴山里,清猿梦思。第九联是严武向杜甫表白会为自己的志向而去努力,不能等到两鬓苍苍的时候,徒留遗憾。同时也是酬答杜甫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之意。鬓发。第十联则是表达离别时的凄惨之状。最让人惆怅的就是以后在这大巴山,只有凄清的猿声来惊扰梦中的思念。李峤诗:“高鸟行应尽,清猿坐见伤。”杜甫自己淹留四川心中惆怅,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终老蜀地,争取再回朝廷做官,从多角度表达赠别之意。郑重的嘱咐严武回朝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而严武对友人的深切嘱咐也是感喟于心。既向杜甫表白自己的报国之志,同时也表达对杜甫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样也以多角度来酬别杜甫,既表志又表情,读来亦是深切感人。

通过对此诗的品读和鉴赏,让我看到了身逢乱世的两位诗人之间不同寻常的友谊。他们彼此勉励,彼此宽慰,满怀报国之心,一腔热血,一生胸怀俱是为彼此而开放。在一赠一答之间,既有两人之间的友情,又有对国对君的忠情,读来在感情基调上就不是一谓地惆怅伤怀,更添了一些踌躇满志的豪情。他们的友谊虽不是现在的我所能理解的,却也让我感慨良久。一首诗,一段感情,一对故人,一些故事便在绵州这个地界一点一点展开,等着我们去探寻,去追忆。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绵阳最美古代诗词赏析(三)
下一篇: 城里人  >>
评论
总计:4条评论
提交评论
随风
赏读点赞
回复时间:2023/5/29 2:34:11      回复
马文俊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推荐👍👍
回复时间:2023/2/9 0:12:33      回复
马文俊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推荐👍👍
回复时间:2023/2/9 0:12:32      回复
李琪
欣赏佳作,点赞推荐!问好老师,遥祝吉祥!
回复时间:2023/2/1 21:41:48      回复

学会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世纪广场展览馆西二楼

邮编:100007邮箱:ylscxh@163.com联系电话:0912-3259822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