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古文观止》里的“人生智慧”】三十: 年轻干部须经受磨砺 切不可拔苗助长 [文章]
作者:麦和幸     发布时间: 2022/12/5 15:33:49     阅读:384次     
分享到:0


读《古文观止》,品文言之美

古今之精华,人生之智慧。


《子产论尹何为邑》是关于用人问题的讨论,讲述子产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向上卿子皮陈述关于还没有管理经验的年轻干部委以重任的危害,“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他提出应该让年轻干部积累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后再去挑他重担,“学而后为政”,切不可拔苗助长。

政治的成败,关键是用人。鲁襄公三十一年,即公元前542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左传》记录了郑国杰出的政治家子产(公孙侨)参与内政外交的三件大事:一是《子产坏晋馆垣》,子产以非常的外交手腕和外交辞令说服晋平公和赵武,为郑国赢得尊严;二是《子产不毁乡校》,子产力排众议,保留国人议政场所乡校,颂扬子产重视舆论监督、发扬民主的政治远见;三是《子产论尹何为邑》,通过子产与上级子皮关于年轻干部尹何提拔使用问题讨论,表现了子产的远见卓识和知无不言的坦诚态度,子皮则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两人互相信任,推心置腹,堪称职场关系的楷模。

子皮是上卿子展之子,子展病逝后,子皮子承父业,做了郑国的执政大臣。尹何是子皮的身边人(家臣),是一名年轻干部,子皮在退下来之前,想为尹何谋出路,让他担任自己的封邑的行政长官。子皮的用人的观点是,尹何为人谨慎老实,事事按照自己的意见执行,以后肯定不会背叛自己,提拔他我放心,他虽然年轻,但只要他在实践中肯去学习,一定成长起来的。乍一听,似乎没什么问题。尹何此人优点很多:忠诚老实,长期在自己身边,是我信得过的人;缺点是年轻,缺乏从政经验。两者相较,是可用之材。

在征求子产意见的过程中。子产对这个人事动议提出不同意见,他对子皮说“少,未知可否”,意思是这人太年轻,不知道是否可以?接着他发表了基层如何选人用人的观点。

那么,子产是怎么劝谏子皮的呢?子产没有直接评价子皮的观点,粗暴地否定他。而是站在子皮的角度上跟他分析,说你喜欢尹何,没有错,但是你派他担任要职,对他没什么好处,反而害了他。作为出名的辞令大师,子产善于用比喻说服人,他一连用了几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语意明确,态度温厚,颇有说服力。他首先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就像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会伤到自己,派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尹何去管理采邑,复杂的环境他若驾驭不了,可能会伤及他自己。接着,子产又比喻:“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从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采邑又是你的大后方。采邑当地的官员如同你的随身衣物,随身衣物不会让新手裁缝随便裁剪,采邑有很多资历比尹何深得多的官员,他们又怎会服从一个“菜鸟”呢?见子皮默不作声,子产又说:“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就像连驾车和射箭都不会的人,打猎的时候,只会担心自己会不会翻车压到自己,哪有心思放在猎物上呢?尹何年轻肤浅,若采邑遇到突发情况和群体性事件,很可能会手足无措,畏首畏尾,局面难以收拾。

子产对身为上级的子皮劝告,先是委婉地反对:“少,未知可否。”看到子皮仍坚持己见,并坦诚表明了内心想法,从不同角度选择恰当比喻,把毫无从政经验的年轻人为官带来危害剖析得一清二楚,态度坦诚真挚。子皮听完后猛然醒悟,马上暂停了尹何任命的快进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子皮在重大人事决策之前主动听取下属意见,开诚布公表明自己的想法意图,在听了子产的劝谏后,没有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他不但对下属的见解大加赞赏,而且真诚地向对方表达了由衷的佩服,并加大了对子产的信任和重用,而不像某些人处处打击报复。《子产论尹何为邑》对子皮和子产的言行描述生动逼真,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也可追想郑国相对文明的政治生态和子皮从善如流、知错能改的美德,可谓溢于言表。

本文的启示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都是事关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大问题。但年轻干部的成长却不是一蹴而就,要遵循其成长规律,切不可拔苗助长。一是选好选准苗子。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身边人,一个小圈子内选人,要扩大来源,多方征求意见,注重在实际工作考察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二是坚持人岗相适。根据年轻干部的工作经历、工作实绩,力争派到最适合其伸展拳脚的地区或单位,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三是遵循成长规律。若将年轻干部提拔到新岗位,也不能一放了之,任其野蛮生长,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经常敲打教育,谈心谈话, 为其打牢成长的地基。四是勇于磨砺自己。大部分年轻干部是“三门”干部,学历高,阅历少,从小生活在温室里,对基层工作一窍不通,对群众感情淡漠,要主动争取机会到艰苦地区去经历风雨见世面,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提高,迅速补上补齐基层和实践这一课。


作者:麦和幸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七绝】塘马村采风组诗(7、8、9)
下一篇: 环卫工(二首)  >>
评论
总计:2条评论
提交评论
萧学菊
欣赏、点赞,同时问好吟长!
回复时间:2022/12/5 20:03:41      回复
梁幸生
欣赏佳作,点赞问候老师。
回复时间:2022/12/5 16:04:30      回复

服务电话(08:00-18:00)

0517-83761866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exa排名查询  酷帝网站目录
法律顾问:北京尚勤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