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游记】游西江大堤感怀 [文章]
作者:麦和幸     发布时间: 2022/5/20 17:54:06     阅读:112次     
分享到:0

撰文:麦秀芳

周末,春光正盛,万物可爱,正是郊游的好日子。我邀约了一位“古劳通”朋友,一起畅游西江大堤。

我们早早出发了,朋友既当司机又当导游。

打开车窗,我们优哉悠哉地感受春光乍泄的融暖,舒爽酣畅地体味春风拂面的柔情。小车沿着郊外的大路奔驰,依依杨柳偶尔在路边扑来,柳丝透着嫩,流着秀,带着媚,撩动起春之韵律。春天的脚步总是最先来到农民身边的。他们抓住时机在田地里干活:有的在翻地,有的在播种,有的在施肥。他们黝黑的脸上写满希望。

环宇皆是春的气息,眼前一切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沉浸在春光中,眨眼间,我们的小车已飞奔到一条崭新的双向四车道沥青大路——西江大堤。

「江门鹤山」麦秀芳丨游西江大堤感怀

停好车后,我们与众多的游客一起,漫步在这条堤路一体的观光路上。

凭栏远眺,一望无垠的西江笼罩在晨雾之中。江面碧波万顷,千帆竞发,对岸楼宇林立,天际处群山若隐若现,呈现出海市蜃楼的梦幻景致。朝阳的金黄,江水的湖蓝,群山的翠绿,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光图。这时,一群海鸥拍打着翅膀在江面掠过,再冲向万里晴空盘旋。此情此景,让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瞬间,眼前呈现出“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盛景。此刻,我的心也一下子变得明洁、朗澈和舒豁。

「江门鹤山」麦秀芳丨游西江大堤感怀

脚踏着这条明快闪亮的大堤,方始发觉它如同一条金色的带子延伸到远方,给人一种大气磅礴、开阔坦荡的感觉。道路两侧都安装了现代化的路灯。这大堤设计独特,因地制宜。在全程大约六公里的加固及环境整治堤段中,约有一半的堤段四车道不在同一平面的,其中有两车道低于另外两车道约六七米,凹下去的路段原先是建在西江边上的一些餐饮店和停车场,这些曾对西江造成污染的餐饮店被肃整后,所占的地段就被改造成堤段的双向行车道,车道依地形而建,既节省了材料又体现一种高低迂回的创新设计理念。

堤路中间的隔离带载满了常绿灌木和乔木。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大挺拔的棕榈树。它粗壮、笔直的树干像一把把巨型伞柄,把“绿伞”尽量撑开,似乎在保护着脚下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小草和偷偷绽放的小花。蓝天下,道路两旁绿草茸茸。这是怎样的绿呀,墨绿的,厚厚的,又浓酽得让人陶醉的绿。不论是名花还是野草,紫蝶黄蜂同披着明媚的春光,絪缊出一种酣醉的杂熏,这种妩媚倒有一种“照眼欲流”的仪态。

「江门鹤山」麦秀芳丨游西江大堤感怀

沿途漫游,追寻大文豪苏东坡的踪迹。东坡亭处于古劳水乡侧畔的坡山村石螺岗。在《大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坡亭在鹤山县东北石瀑山麓。宋绍圣中,苏轼谪官过此,值江涨,留数日。居民慕之,筑亭于此,遗址尚存。”据《鹤山春秋》的作者徐晓星老师考证,在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东坡从惠州再贬到海南岛昌化军(今属海南省儋县)。东坡就是在这一年往海南途经鹤山石螺冈的。东坡亭坐落于绿树婆娑的西江边,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由三对石柱高擎着墨绿色的琉璃瓦亭顶。石柱刻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响彻铜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声孤鹤南飞”。这副对联既赞颂了苏轼的文学成就,也写出了他到处受人敬仰和对被贬寄寓同情之意。在东坡亭旁边,建有“朝云亭”,是东坡亭的附属建筑,是后人为了纪念与苏东坡患难与共的爱妾王朝云而建的。亭内有一副对联写出了建亭者的用意所在:“名士美人,故宅江山思北宋;罗中翠袖,荒亭风雨停东坡”。迎着拂面的江风,读着这些精妙的对联,我仿佛看到苏东坡当年被贬海南路过此地,又遇上江涨阻滞时的落寞身影,但大文豪的愤闷和郁郁不得志终究是化为关心民生疾苦的动力和挥毫题写千古名句的思泉。我似乎顿悟了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

「江门鹤山」麦秀芳丨游西江大堤感怀

循堤前行,我们来到了“十八丈”,这是一个见证鹤山人修堤防洪治水的历史见证之地。说起“十八丈”这个地名,还得从古劳围墩修筑堤围的历史说起。

古劳地处西江下游,属于冲积滩,土地肥沃,宜于种植。但江水一涨则全部淹没。据史料记载:元代以前,鹤山境内的西江河段没有堤围,西江水涨时不但淹没古劳全境,而且一直漫到玉桥、越塘和雅瑶部分地方。到了元代,百姓开始不断修筑堤坝,围垦荒滩。到了明太洪武年间,朝廷重视水利建设。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由冯八秀为首倡议兴筑古劳围,于咸丰年修筑完成。冯八秀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修筑了“老糠围”,比前人修筑的堤围坚固多了。堤围修成后,堤内河涌纵横,鱼塘星罗棋布,河涌鱼塘之间是一个个土墩,或植株桑麻,或建屋居住,形成了独特的古劳水乡景观。人们称之这一带为“围墩”(也称“维墩”)。但毕竟由于古时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所以那时修筑的堤围不堪江水一冲。西江水患频频给水乡人民带来严重的灾害。即使到了鹤山建县后,自嘉庆十八年(1813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21年间,古劳围共决堤六次。其中1834年决堤时,决口长达十八丈,所以前人把决口处取名为“十八丈”。

西江大堤担负着防洪、挡潮、灌溉三大任务,不言而喻,它的坚固与否,关乎到大半个鹤山的经济发展。所以,新中国成立后,鹤山市政府多次对西江大堤进行修建。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所修大堤也未能完全抵御洪水的侵袭。大堤在1962年遭受连场特大洪水的冲击后,再次崩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之后,干堤内堤得到多次加固,直至九十年代后,鹤山市政府以堤路结合的思路加固大堤,大堤才得到根本的整治和巩固。因此,鹤山市政府于1999年在“十八丈”处建成了鹤山西江大堤堤标——西江明珠雕塑。整座雕塑呈“A”字型,顶端托着一颗钢珠,两边的底端正对路面的一侧铭刻了社会各界捐资建堤的芳名,其中左侧镌刻着由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麦和幸1998年用文言文撰写的《鹤山西江大堤碑记》,另外的几侧镌刻了鹤山人民兴修水利、搏击洪水的历史画面。堤标旁边独立的石匾上书有“鹤山金堤”几个大字,刚劲豪雄的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江门鹤山」麦秀芳丨游西江大堤感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浪潮,激涌着古老的水乡旅游浪花。浪起古劳水乡游船观荷的欢畅,撩动了石板桥的乡愁,激活了“围墩”的人文风情,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善于把握先机的鹤山人顺势而为,于2019年大手笔投入6亿多元、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对西江大堤升级改造。路面还参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并与滨江大道全线贯通,让鹤山深度融入整个侨都的经济、文化大动脉中。经过三年的艰辛改造,如今西江大堤的时空呈现出路宽、天蓝、水清、岸绿的岭南滨江风情。

水乡的沃地秀水,孕育出馥郁温醇的古劳“银针茶”;浸润出甘甜鲜脆的古劳野葛菜;配制出驰名国际的王老吉凉茶;酿造出香飘万里的古劳酱料……

刚柔并济的水乡人,挥舞着古劳咏春拳,跃动着古劳三夹腾龙……舞着,划着,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乡村振兴的大潮滚滚而来,守正创新的水乡人,牵手“华侨城”,脉动出“寻找咏春宗师梁赞足迹”“感悟一代影后胡蝶风采”“追寻一代文豪苏东坡踪迹”“探寻凉茶始祖王泽邦故里”等文旅热潮,引得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水乡人得天独厚,有着特别的生命特征和精神风貌。在世代传承的基因里,蕴含着刚毅不屈与睿智明澈的特质。

上善若水,家国情怀,铭刻心中。穿越时空,犹记得:1937年,日本侵华,香港沦陷,出身于古劳水乡的一代影后胡蝶身处香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坚持民族气节,坚决拒绝日本人邀她拍摄《胡蝶游东京》这部宣扬“中日亲善”的电影。

「江门鹤山」麦秀芳丨游西江大堤感怀

悠悠水乡,红色基因,流芳百世。追思红色革命印记,我想起何志强先生写的《杨德元在古劳新社——江山依旧》红色经典故事:1947年初,前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杨德元同志以鹤山县委特派员的身份来到鹤山古劳新星洛社村开展革命工作,在遭受敌人突然搜捕的危急之际,水乡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合力帮他脱离险境。阔别鹤山30年后,当杨德元同志再次踏上古劳水乡时,无限感慨地说:“江山依旧啊。”

我的思绪还沉浸在红色经典中。倏地,我感悟到:西江大堤,不仅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长城”,更是一幅鹤山乃至侨都人文风情的画卷,一本战天斗地的教科书。

我站在宽阔的西江大堤上,极目远眺。这时,江天一色,浩淼西江,亘古不息,从天边迤迤而来,又向东奔涌而去,追随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去笑纳百川。

作者简介:麦秀芳,鹤山市评论家协会会员、语文高级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教育督导工作。一直热爱文学,并把爱好与自己从事的工作高度融合,把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和自己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淬炼成文字。所写的作品有60多篇发表或获奖。作品曾在《中国知网》《 大湾》《江门文艺》《小学语文》《广东教育》《江门教育》和江门日报以及《鹤山乡讯》等报刊或平台登载。

摄影:麦秀芳、何志强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放纵自我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
下一篇: 「诗朗诵」千里跃进大别山  >>
评论
总计:0条评论
提交评论

服务电话(08:00-18:00)

0517-83761866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exa排名查询  酷帝网站目录
法律顾问:北京尚勤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