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誉山居老师一丛花词
“ 访镇安县金台山兴隆寺 ” 浅识
文/曾红乐
近赏读到誉山居老师苏轼体一丛花词四阙,甚觉其作品笔意酣畅,词蕴生动。笔者犹爱其中此阙访镇安县兴隆寺的词。其上片开篇 “ 一声清磬出林间 ”,直书胸臆,破局灌顶。为何事?入山晤高贤。是彼此忘情于云水潺然,松下棋枰,石边对诗的约定,无顾人来人去的快意境界。这是何等超脱又令人羡慕的人生态度。下片作者则从上片的铺垫中,转入个人内心的感怀去激发:美景和老友虽然 “ 真趣天全 ” ,但毕竟人生过隙,“ 风月又经年 ”,不知不觉人世间的烦恼事白了彼此的少年头。嗟叹中,“ 此身已是无家客 ” 。词写到此,作者已经把眼前友聚的美好表象,与内心 “ 问谁识 ” 的沧桑孤独失落感,通过反衬的艺术手法倒逼出另一番滋味,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和无尽的时不我待的悲凉意。,,,由此可见,作者的文化功底非常厚重,诗词语言表达能力技巧娴熟,人生阅历丰富,感情充沛,方使其作品产生出如此传神的艺术效果。以上笔者浅见,不一而尽,权当以偏概全。经得誉山居老师同意,今将读后感与其大作一同发表,与同好分享。顺祝誉山居老师采风不断,佳作频献!✍🙏
2023年4月13日于善德楼
————————————
附录老师原词:
一丛花( 苏轼体 )词林第七部
《 访镇安县金台山兴隆寺 》
作者:誉山居
一声清磬出林间。云水自潺然。山僧不管人来去,但相对、谈笑忘言。
松下棋枰,石边诗句,都付与高贤。
白头何事苦留连。风月又经年。此身已是无家客,问谁识、真趣天全。
且尽余樽,莫辞沈醉,明日再偷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