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浅探【傍妆台】谱式兼论句中字之平仄 [诗论]
作者:温瑞     发布时间: 2022/11/30 7:56:27     阅读:481次     
分享到:0
浅探【傍妆台】谱式兼论句中字之平仄


南曲【仙吕·傍妆台】是一个较为常用的曲牌。明代王九思与李开先使用这一曲牌唱和达百首之多。薛论道也用此曲牌创作重头小令数十首。

近日,与一位曲友讨论一首【傍妆台】曲律时,曲友说,该曲作失律甚多,某句某字应为上声,某句某字应为去声,并以芙蓉园先生《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谱式相示,我颇不以为然。为弄清【傍妆台】谱式的具体情况,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现对【傍妆台】平仄谱式作以粗浅探讨。

一、历代曲谱的【傍妆台】谱例

因手头资料有限,兹举六种较为权威的南曲谱,就【傍妆台】谱例作以比较。

(一)明代徐于室、钮少雅《九宫正始》【傍妆台】谱例有二(换头不录,下同)。

例一:

细思之,(怎知你)乔装改扮(做个)假意儿。见着你多娇媚,见着你□□□,见着你羞无地,见着你怎由己?情如醉,心似痴,刘郎一别武陵溪。(元传奇《祝英台》)

原附注:遗三字不敢妄补,“别”字用去声方顺。此调第二句应七字,万调雷同。今人无不以衬为实,认为九字二句,谬。

其平仄标注,除四个“着”和“一”字“作平”外,其余各字皆按旧声标出。“□□□”标为“平平仄”。

例二(列为第二格):

会逢伊,(奈)身心自不觉难为。为伊闲凤枕,为伊蹙蛾眉。少你孤眠债,少欠(你)相思泪。游鳞远,归鸿迟,仗谁去探消息?(元传奇《西厢记》)。

原附注:“相思泪”三字不可为式。

其平仄标注,除末字“息”标注“作平”外,其余各字皆按旧声标出。


(二)明代沈璟《南词新谱》【傍妆台】谱例:

问才郎,连宵不到在谁行?(两)膝盖绵团软,(一)张口赛沙糖。(必有)一个多情种,(实与我)一纸供招状。无情况,有伎俩,如何放上象牙床。(散曲)

原附注:此本词也,与荆钗、香囊诸曲不同。“口赛”“ 有伎”“上象”上去声、“伎俩”“放上”去上声俱妙。


(三)清代吕士雄《南词定律》【傍妆台】谱例有三。

例一:

为皇朝,捐身征进敢辞劳。待扫荡胡尘净,扶日月上青霄。竟不料权奸阻,火速遣金牌召。班师族,脱战袍,空教父老望旌旄。(《精忠》)

例二:

暮秋光,东篱采采正含芳。玉露降滋佳艳,金风过散寒香。谁能学似陶元亮,万蕊千枝趣自长。鹅翎白,莺语黄,开怀相对泛霞觞。(《纲常义》)

例三:

与《南曲九宫正始》例二同,不过将“鸿”字改成了“雁”字,并未另立一体。


(四)清代王奕清《康熙曲谱》【傍妆台】谱例:

昼初长,(只见)衔泥来往燕儿忙。高柳蝉声细,(堆)角黍庆端阳。(见)十里湖光好,菡萏花开放。三伏景,宜共赏,等闲莫负水亭凉。(散曲)

原附注:“赏”字可用平韵。“十、等、莫”字可用平声。“高”字可用仄声。

其平仄标注,除“伏”字“作平”外,其余各字皆按旧声标出。


(五)近代吴梅《南北词简谱》【傍妆台】谱例:

际陶唐,莫教辜负好时光。嘉节逢三五,(这)胜会岂寻常。(况)与你豪华俗,(看)不得穷酸样。延诸葛,待子房,平生结客少年场。(《月令承应》)

原附注:第三至第六句,作式不一,往往作六字二句、七字二句者。……明人依此式者珠多,亦不可谓为失合,盖板式不动故也。


(六)当代芙蓉园《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傍妆台】谱式与谱例:

谱式:

去平平 叶,平平去入入平平 叶。+去平平去 不,+去入平平 叶。上上平平去 不,平平上去平 叶。平平上 不,+平平 叶,+平去入平平叶。

例一:

镜中秋,行藏还是老儒流。鸡口宁当喜,牛后有何羞?忠肝挂在将军树,义胆空悬五凤楼。万言策,一笔勾,桑榆还可卧林丘。(明·薛论道·自述)

例二:

曲弯弯,一轮残月照边关。恨来口吸尽黄河水,拳打碎贺兰山。铁衣披雪浑身湿,宝剑飞霜扑面寒。驱兵去,破虏还,得偷闲处且偷闲。(明·李开先·无题)

说明:本调为南仙吕过曲曲牌,又名【临镜序】,小令套数兼用。全曲九句,四个句段,六个韵位,一十八板。有换头格,首句变作平平平上去平平七字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宜作偶句形式。亦有人把第三、四句作六字折腰句。第六句宜叶平韵,叶仄韵者少。本调入套时可叠用,次曲须用换头格,小令不用换头。


二、抽选的名家【傍妆台】曲例

除查看曲谱外,我还查看了《全明散曲》和《全清散曲》中的一些曲作。在《全明散曲》中随机抽取七首名家曲例:

例一:

眼睁睁,口谈仁义行如伶。宦途交结为良友,敬爱似亲兄。争名暗使贼心害,狡诈还将笑面迎。龙蛇窟,虎豹营,怎交情哪里去求生。(王九思小令)

例二:

闹垓垓,龙蛇白昼走庭阶。饶君拨的天关转,推的地轴开。村拳怎打迷魂阵?野脚难登拜将台。千钧力,八斗才,得归来处且归来。(李开先小令)

例三:

喜春来,小红谁点露桃腮。海棠睡起阑干外,柳上黄莺却浪猜。丹青楼阁重重映, 锦绣围屏面面开。莎茵软,衬绣鞋,笙歌声度小蓬莱。(杨慎小令)

例四:

望云开,忽惊东北雨声来。百川齐泛滥,千里尽风霾。甫能六月愁干旱,恰入三秋告水灾。流行到,时运该,家家少米又无柴。(冯惟敏小令)

例五:

喜归乡,从来昼锦有风光。船敝先塞漏,马劣早收缰。有谋无算韩元帅,见景生情张子房。赤松遁,未央亡,于今千古两茫茫。(薛论道小令)

例六:

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三千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英雄恨,泪满巾,何年三户可亡秦!(夏完淳摘套)

例七:

几桩桩,病怀心事总堪伤。当时只想鹯驱雀,岂料犬逐羊。怎消万古无穷恨,难得千金有效方。钩直弦曲,尺短寸长,得回乡处且回乡。(李开先小令)


  三、对【傍妆台】谱式的个人认识

通过对比各曲谱和名家曲作,我得出以下粗浅认识。

(一)整体情况。《九宫正始》追求原始和初创,细审之,两个例曲句数相同,只平仄、字数和板数小异,实可并为一体。其例二末句作六字,与其他旧谱小别。《南词定律》也收有此例,但并未列为“又一体”。

《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谱式末句作“+平去入平平”六字,概受《九宫正始》或其他旧谱影响。

其他诸谱追求简洁和适用,所举曲例当是流行的格式。虽然平仄和字数也有小异,整体上却是一致的。

(二)句数和字数。各谱的句数上是相同的,都是九句。字数上,从区别正衬和通行角度看,取《南词新谱》、《康熙曲谱》和《南北词简谱》为宜,各句字数分别为三、七、五、五、五、五、三、三、七。

第三至六句,正如《南北词简谱》所说“作式不一,往往作六字二句、七字二句者。”这种变化也是常形,可作加衬字对待。

《九宫正始》例二、《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谱式,皆末句六字,已非流行格式。另有名家曲例七,第七、八句不作三、三字,而作四、四字,难别正衬,可不采。

(三)各句平仄。《九宫正始》、《南词新谱》、《康熙曲谱》对曲文逐字标出平仄,并将用作平声的入声字标为“作平”,其余皆标本声。《康熙曲谱》还将“十、等、莫、高”等字处列为可平可仄,但只寥寥数字,似乎其他字不可移易。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逐句分析如下:

1、首句。从名家曲作上看,首字用去声、上声、入声(虽可解释为代去声)的都有,且用上声者不少,所以,首句作“仄平平”可也。

首句偶有作五字者,视为句前加了“+仄”两个衬字。又【傍妆台】有换头,即将首句换为“+平+仄仄平平”七字即可,余同本调。换头用于套数,小令不用。

2、次句。正如《九宫正始》所说“此调第二句应七字,万调雷同。”对比各曲例,此句的第一、三字平仄是可以变化的,作“+平+仄仄平平”可也。此处《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的谱式与曲例不相对应。

3、第三、四句。多数曲例作“+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可采此式。《九宫正始》例一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着”字按衬字),名家曲例四作“+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皆不是常形,可不采。

此二句变为二个六字折腰句和第三句前加“+平”两个衬字,较为常见。

4、第五、六句。各谱作“+仄平平仄,+仄平平去”者居多。而《九宫正始》又注“‘相思泪’三字不可为式”,有些自相矛盾。与之不同,各名家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下句平煞者居多,且多变为七字对仗二句。概两者皆可,如不对仗或不求对工,可用去煞。如求对仗工稳流畅,用平煞为宜,且多作七字句。

5、第七句。诸曲例中,尾字用上声、去声、入声者都有,作“平平仄”可也。《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例一“万言策”之“万”字仄声,可不采。

6、第八句。诸曲例中,作“+仄平”者居多,从“平上互代”角度,作“+去上”亦好。所以作“+厶平(上)”为宜。概此句作“平去上、上去平、上去上、平仄平、去上平”为妥。名家曲例五作“仄平平”,用之也可。《九宫正始》例二作“平平平”、《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谱式作“+平平”,皆可不采。

7、末句。《九宫正始》例二末句作“仄平去去平平”六字,《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谱式末句作“+平去入平平”六字,可用作备用格式。常用格式与次句同,作“+平+仄仄平平”可也。

(四)总结常用的谱式。综上所述,总结【傍妆台】常用谱式为:

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厶平(上)(韵),+平+仄仄平平(韵)。

说明:又名【临镜序】,小令兼用。第五、六句可作“+仄平平仄,+仄平平去”。第八句可作“仄平平”。末句可作“+平仄仄平平”六字。第三至第六句,多作折腰六字二句、七字二句,宜对。有换头,将首句换为“+平+仄仄平平”七字,余同本调,用于套数,小令不用。

这样,更加一目了然,爱好者填写起来更为方便。不必在句中的仄声处再强调上声或去声,反正两个仄声连用时作“上去”或“去上”为好,是学曲常识。

2017年10月份,芙蓉园先生主持“散曲工委栏目十月月课”,作业选用的曲牌就是【南仙吕·傍妆台】。但他并没有按照《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的谱式来布置课业,而是用了一个接近上面总结情形的谱式。课业谱式为:

去平平 叶,+平平上去平平 叶。+去平平上 不,+上去平平叶。+上平平上 不,平平上去平 叶。平平上 不,平去上(平) 叶,+平平去上平平 叶。

并举了几个曲例。其中《康熙曲谱》曲例与前文同,《中国曲学大辞典》曲例与前文《南词定律》例一同。其《南北曲小令谱》曲例:

醉醺醺,瓮中干了玉壶春。(劝君)莫做千年调,苦了百年身。(唾津)咽却心头火,(泪点)休湮枕上痕。拳头硬,胳膊村,得饶人处且饶人。

所举三个曲例,句中的平声字与谱式基本同,而仄声字不能完全符合上、去声。


四、对句中字平仄的个人认识

古人编制曲谱,一般是取典型的曲作一二首为范本,并做以简要说明和评论。有的曲谱在曲例上逐字标注“平、上、去、入、作平、作上、作去”等平仄四声和韵脚(如《南词新谱》、《康熙曲谱》),有的南曲谱还点了板数(如《南词定律》)。有的在说明中指出某词或某字用某声“妙、妙甚、俱妙”,有的则指出某字改用某声“方顺、宜改某声”等。还有的指出某字“可用平声、可用上声、可用仄声”等,但这种字的数量很少。

当代流行的曲谱形式,是将平仄格式与曲例分离,如郑骞《北曲新谱》、《南曲小令常用格律辑要》。有的则只有平仄格式,如徐沁君《元北曲谱简编》。

最早的曲谱,当数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的“定格”一章,后世的南北曲文字谱(即平仄谱)都受其影响。

《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评元代白朴《【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云:“‘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评曰:体咏最难,音律调畅。‘捧砚’、‘点破’,俱是上去声,妙。”

诗词曲都讲究四声、讲究抑扬顿挫。曲句中之字,相连的两个平声字用一阴一阳当然好,相连的两个仄声字用一上一去当然最好。前例中“捧砚、点破”用得当然很“妙”,那么,不这样用是不是就“不妙”了呢?

郑骞《北曲新谱》是元代无名氏【醉中天】小令曲例:“泪溅端溪砚,情写锦花笺。日暮帘栊生暖烟,睡煞梁间燕。人比青山更远。梨花庭院,月明间却秋千。”该曲在“捧砚、点破”的对应处分别用了“生暖、间却”,皆非连用上去声,似乎很不“妙”。

再看一组南曲,明代沈璟《南词新谱》【傍妆台】谱例:“问才郎,连宵不到在谁行?(两)膝盖绵团软,(一)张口赛沙糖。(必有)一个多情种,(实与我)一纸供招状。无情况,有伎俩,如何放上象牙床。”附注云:“口赛、有伎、上象”上去声、“伎俩、放上”去上声俱妙。

而近代吴梅《南北词简谱》【傍妆台】谱例是:“际陶唐,莫教辜负好时光。嘉节逢三五,(这)胜会岂寻常。(况)与你豪华俗,(看)不得穷酸样。延诸葛,待子房,平生结客少年场。”与前例对应处分别用了“会岂、待子、客少、子房、结客”,而未能“俱妙”。

通过对比和观察,得出以下个人认识。

(一)普通曲句中字平仄可以变通。

如排除南曲“入代三声”(一般作仄声用,亦可作平声用)、入声单押(个别南曲牌还要求押入声韵)等因素,南北曲在平仄的要求上是一致的。曲的普通句型平仄是可以变通的,且遵循一般的格律规律。正如《康熙曲谱·凡例》所述“谱中右旁四声,就现在本字加注,非果字字不可易也”。但必须注意的是,现今制曲平可不论阴阳,仄还是要分上去的。在句中两仄声字连用以作“去上”或“上去”为佳,作“上上”或“去去”为次,连绵、人名等特殊词不论。

(二)“仄平平”脚和“平平仄”脚律句的平仄变通。

“仄平平”脚和“平平仄”脚五言、七言律句,遵循律句的变通规律,七言第一三字不拘,五言首字不拘。即可作“+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例如对【傍妆台】此两种句型的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平平仄”脚律句,尾字有时要求用去声。

(三)“平仄仄”脚和“仄仄平”脚律句的平仄变通。

“平仄仄”脚和“仄仄平”脚五言、七言律句,一般可以遵循律句的变通规律。即可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后两种孤平自救式句型在正常情形下不可多用,但是,却在句尾发生“平上互代”时极为常用。

由于曲有平上互代现象,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两种句型的句尾三字,两种句型可能发生“互换”。

例如,【北中吕·山坡羊】的第七句正格为“+仄+平平去上”,属于“平仄仄”脚句型,如果尾字改用了平声字,那么就变为“+仄+平平去平”,则属于“仄仄平”脚律句的变形了。如果,该句的第六字用了上声字,那么尾字须用平声,例如元人句“花畔醉来能几场”。如果第五字用了上声字,那么第六字必须用去声,例如元人句“分付画船且慢者”。

南曲因有入声可代三声,平上互代现象较北曲少。对这两句型来说,做法与北曲相同。例如,前文对【傍妆台】第八句的讨论,不出“平去上、上去平、平仄平、上去上”几种形式。

(四)特殊句和非律句按要求填写。

特殊句如【北正宫·鹦鹉曲】之末句作“去仄仄平平上去”,这个上三下四句,只能这样填,否则味减。如元人此句有“待偿我平生不足”,句尾用了两个上声字,感觉失味。

非律句如【南黄钟·画眉序】第二句、【南中吕·舞霓裳】第三句、【北中吕·尧民歌】第二句、【北双调·庆宣和】第三句都是“+仄平平仄平平”,照填便是。

《康熙曲谱·凡例》又云:“然在句内入拈发调之字断不可易,习者审之”。然而,“发调之字”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曲谱并未指出,使人模棱。从上述对【傍妆台】曲牌分析上看,应不是平仄可变通的字。如是附注中的“俱妙”之字,那么《康熙曲谱》所收的三个【傍妆台】曲例有些矛盾。三个曲例的末句分别是:“等闲莫负水亭凉”(本调)、“等闲绿鬓变华颠”(换头)、“教人心下转萦牵”(集曲【二犯傍妆台】),曲谱只说“下转”二字去上声俱妙,而没有说同是去上声的“负水”二字妙不妙,更没有说“鬓变”二字不妙。

当前,北曲谱的编制工作已很完备,唐圭璋《元人小令格律》、徐沁君《元北曲谱简编》、郑骞《北曲新谱》等已被散曲界所认可并普及。而南曲谱的编制工作相对滞后一些,所编南曲谱大多延用旧谱习惯,平仄依曲例标注,只有极少数字可平仄变通,爱好者应用时不很方便,真希望有识之士早日编出适用性更强的南曲谱。


点赞
收藏
推荐
<<  上一篇: 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下一篇: 寒潮来袭  >>
评论
总计:1条评论
提交评论
萧学菊
欣赏、点赞、问好!
回复时间:2022/11/30 9:13:33      回复

服务电话(08:00-18:00)

0517-83761866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exa排名查询  酷帝网站目录
法律顾问:北京尚勤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