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40年前我不到20岁,被分配到位于今天田店镇辖区的店坡中学,这里离镇中心有七八里路。当时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尤其缺乏英语老师,我就去教英语。那时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都很差,教师和宿舍还存在危房。我的宿舍是年代久远的青砖青瓦小平房,还是筒子式结构。店坡中学坐在一片山岗上,四周是农田,不远处有村湾。这里交通闭塞,好一点的是砂石路,其余的全是泥土路,雨天没法通行。学生来自周边,最远的离学校有七八里。学生早上到校,就近的同学中午回家吃午饭,远处的同学在学校搭伙吃饭。当时还没有通电,谈不上上晚自习,放晚学后大家各自回家。
店坡中学离我家三十多里地,而且隔着一条河,骑自行车回家也需要一两小时。放晚学后,近处的同事们回家去了,剩下住校的五六个人。晚上没有电,谈不上看电视节目,只能听收音机,或者点煤油灯看书。
在店坡中学工作三年以后, 我调到离家比较近的学校工作。离开店坡中学的日子里,我时常回忆起那里的生活,回想一个个让我感动让我难忘的人和事,但是没有机会再去那里看看。直到2022年春节,我妹妹妹夫他们回来了,提出要到店坡这个地方去走一走,因为店坡也是我父亲生前工作过的地方。父亲生前也是教师,年轻的时候在店租用农户的住房创办店坡小学,是当地小学教育的创办人之一。
我们一行开车沿着平坦的通村公路,找到了店坡中学旧址。这里树木蔽日,校门及四周杂草丛生,已经辨认不出当年的模样。早就听人说这里已经荒废,无人居住。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慨世事变迁。怀着失落的心情,我们寻找当年的店坡街道,全然没有当年的模样。展现在眼前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整齐洁净,两旁的房屋清新明亮,熠熠生辉。引人注目的是,当年低矮破旧的店坡小学,已经易地重建。展现在眼前的是封闭的围墙,功能齐全的教室和功能室。店坡小学还附带幼儿园,校园里幼儿游乐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在店坡街道流连忘返,感慨世事的变迁,为店坡的发展兴盛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走走谈谈说说笑笑,引起了街道居民的注意。有一位大哥紧盯着我们,尾随了好久。原来他是我在店坡中学任教时教过的第一批学生,年纪只比我小七八岁。师生相见相认,30多年的过往仿佛都在一瞬间。双方都十分欣喜,30多年没见了,自然要回忆当年的学习和生活,谈到一些有趣的事和记忆深刻的事。
中国有热情待客的传统,在这春节期间,又是师生相遇,我们一行自然受到款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朝代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条件已有极大的改善,过年的鸡鸭鱼肉,自然是十分丰盛。这位学生邀约我们到他家吃午饭。他和家人忙活了一阵子,招待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深情厚谊让人至今难忘。现在我退休了,有更多闲暇的时间,有空我要频繁去店铺走一走,去回味,去寻找当年生活的踪迹,给老年生活增添情趣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