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隆中赋》是以当代人之角度为主,以《三国演义》为辅,铺开陈述诸葛亮一生之功绩。其中“六言”者即六种美德,仁﹑知﹑信﹑直﹑勇﹑刚。“山河断于关羽,汉数亡于魏延”,意为蜀汉失落荆州及五丈原点七星灯续命,乃比喻之手法,另“魏延”亦有魏国延续之意,读者不必介怀。
                                    
                                    
                                 
                                
                                
                                    
                                    
                                    
	隆中赋 
	词林正韵 
	
 
	南阳事后,蜀汉争先。  
	潜龙出海,舞凤飞天。  
	孰不闻玄德之三顾, 
	君何喜孔明之六言。  
	仁义者以对而安天下, 
	智谋者以行而入世间。 
	则曰汉室群分,读梁父吟于庐内; 
	中原五进,呈出师表于殿前。 
	是以吕尚兴周之德,张良定汉之贤。 
	救苍生于水火,扶广厦于危难。  
	管仲乐毅之辈,皆不可与其比也。 
	
 
	观夫当年之谋略,昨日之鬓斑。  
	看赤壁之东风,吹袭千里; 
	闻南中之外敌,运筹七关。  
	看白帝之遗留,五路退险; 
	闻西城之绝唱,孤身为安。  
	辩群儒于九江郡,收两地于巴蜀川。 
	排八阵于鱼腹浦,出千军于北祁山。 
	成三国于华容道,点七星于五丈原。 
	 乃伐北魏之仲达,联东吴之孙权。 
	 感丞相之功绩,无人可与其比也。 
	
 
	观夫车马行,其华生扬名于乱世; 
	隆中对,其锦绣出自于谋篇。  
	迎士元于蜀而久慕, 
	戏公瑾于吴而长眠。 
	已而惜落荆州,山河断于关羽; 
	悲怀五丈,汉数亡于魏延。  
	借如玄德事,孔明全。  
	幽色淡影,荧之暗灭; 
	皓明清辉,月之高悬。 
	识卧龙之俊才,王者悠游于海内; 
	藏鸿鹄之高志,士者直上于云端。 
	存半世兮而遇知己, 
	得余年兮而耕垅田。 
	乃知三分天下,几合昊乾。  
	归去来兮,若君有意,听我抚弦。 
                                 
                                
                             
                            注释:《辞赋》是一种韵文,新韵、古韵不得混用,亦不能平仄韵混用,同一段中的换韵一般不得超过三次,如果需要换韵时,提倡以适宜的提引词作为过渡,《辞赋》一般分为骚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五种。《隆中赋》为《骈赋》体裁,骈赋又称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体裁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韵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