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2021年9月开始学写诗词,以陶冶心情。从2025年9月24日起,发些2021年9月至12月写的诗、词、曲、赋。
                                    
                                    
                                 
                                
                                
                                    
                                    
                                    				桥[1]如正虹跨漓江[2],胜似彩斿[3]云霓裳[4]。	
			岂独繁多[5]威娇美[6],更教溪水[7]共天长[8]。	
			相携依地望时月[0],倒影[10]迷濛幻且彰。	
			远眺恰方宫阙景[11],渔舟[12]千帆[13]画中航。	
	
                                 
                                
                             
                            注释:“桥”[1]:诗中的“桥”可能指的是桂林漓江之上的解放桥。它横跨漓江,连接着桂林城市的东西两端。
出处:桂林有众多桥梁横跨漓江,解放桥原名中正桥,历史悠久。 
“漓江”[2]:漓江是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出处:它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为其赋诗作画。 
“彩斿”[3]:同“彩旒”,指彩色的旗帜或飘带,在诗中形容桥的绚丽多彩。
出处:无确切特定出处,“彩”表示各种颜色交织,“斿”有飘动、飘扬之意。 
“云霓裳”[4]:指如云般轻柔美丽的衣裳,诗中用来比喻桥的姿态优美,如同仙女的衣裳。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 
“繁多”[5]:指桥的数量众多,或桥的样式、装饰丰富多样。
出处:没有明确的固定出处,是常用词汇。 
“威娇美”[6]:“威”体现桥的雄伟壮观;“娇”形容桥的柔美秀丽;“美”则综合概括桥的美感。
出处:没有特定出处,是作者对桥的主观感受的表达。 
“溪水”[7]:这里指漓江的水,将漓江之水比作溪水,突出其清澈、灵动。
出处:漓江由多条溪流汇聚而成,这里用“溪水”来指代漓江的水。 
“共天长”[8]:表示桥与江水长久相伴,寓意着桥的坚固和永恒。
出处:化用了一些诗词中关于天长地久的意象,如“天地长久”等。 
“望时月”[9]: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观赏月亮,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和自然景色的欣赏。
出处:古人常有赏月的传统,许多诗词中都有望月的描写,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倒影”[10]:指桥在漓江水中的影子,桥影与江水相互映衬,形成美丽的画面。
出处:自然现象的描述,在许多描写山水的诗词中都有出现,如“潭面无风镜未磨”描绘了湖水倒映的景象。 
“宫阙景”[11]:形容桥及周围的景色如同宫殿般宏伟壮丽,富有皇家气息。
出处:“宫阙”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宫殿,如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渔舟 ”[12]:指渔民捕鱼的小船,在诗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漓江生活场景。
出处: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千帆”[13]:形容江面上船只众多,像扬起的无数船帆,展现出漓江的繁荣景象。
出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