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2021年9月开始学写诗词,以陶冶心情。从2025年9月24日起,发些2021年9月至12月写的诗、词、曲、赋。
                                    
                                    
                                 
                                
                                
                                    
                                    
                                    	极目漓江畔,桥逸[1]傲波横。恍如仙阙天降,恢肆[2]破苍冥。似引星河垂落,又若霓虹飞卧[3],瑞彩映空明。桥畔水云绕,风抚浪千层。
	思今古,忆贤俊,意难平。江山胜迹无数,墨客韵长鸣。借得苏仙逸兴[4],唤起谪仙诗梦[4],逸兴满蓬瀛。愿此景常在,岁月共峥嵘。
                                 
                                
                             
                            注释:“逸”[1]:在“桥逸傲波横”里,“逸”赋予桥一种潇洒、自在且超凡脱俗的气质。它描绘出桥在漓江之上,以一种悠然自得、不受拘束的姿态横跨江面,展现出的不仅是桥的外在形态,更传递出一种灵动、飘逸的神韵,使桥仿佛有了生命,超脱于平凡的建筑,融入到自然山水的灵动意境之中。
出处:此词中“逸”字源于对自然景观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主观情感的融合。在古典文学中,“逸”常用来形容人的超凡气质,如李白诗歌中多有体现其豪放不羁、潇洒飘逸的人生态度,这里将形容人的词汇用于桥,是一种巧妙的拟人化手法,赋予桥以独特的精神风貌。
“恢肆”[2]:“恢肆破苍冥”中的“恢肆”,意为恢宏恣肆。它生动地描绘出桥的气势磅礴,仿佛有着冲破苍天的力量。这个词展现出桥的规模宏大,结构雄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凸显出桥在天地间的雄浑壮阔之美,将桥的豪迈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出处:“恢肆”一词在古代文学中用于形容文章、言论或事物的宏大、奔放。如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评价某些文章风格“恢肆”。此处用于形容桥,借鉴了文学中对宏大事物的描述方式,把桥的壮美与文学中那种大开大合的气势相联系,使桥的形象更具感染力。
“霓虹飞卧”[3]:“又若霓虹飞卧”以霓虹作比,描绘桥如彩虹般绚丽、轻盈地横跨在江面上。“霓虹”通常给人以美丽、梦幻、绚烂的感觉,“飞卧”则赋予其动态感,既表现出桥的色彩之美,又展现出它横跨江面时宛如从天空飞落的姿态,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桥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奇幻之美,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壮观的氛围。
出处:把桥比作霓虹,在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中早有先例。如杜牧《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便是将桥比喻成龙、虹,以此来形容建筑的宏伟与奇幻。本词作者借鉴这一经典比喻,结合桂林漓江的独特风光,使桥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苏仙逸兴”“谪仙诗梦”[4]:“苏仙逸兴”指的是苏轼的豪放洒脱的兴致。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其诗词充满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与洒脱之情。“借得苏仙逸兴”表达作者希望能像苏轼一样,以豁达的心境欣赏眼前桂林桥韵的美好风光。“谪仙诗梦”中的“谪仙”指李白,他以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著称,被后人誉为“诗仙”。“唤起谪仙诗梦”表示作者期望能像李白一样,在面对如此美景时,激发无尽的诗意灵感,挥洒出绝妙的诗篇。
出处:苏轼和李白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其诗词风格和人生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的诸多作品,如《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展现出他的逸兴豪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诗作尽显其浪漫主义情怀与超凡诗才。本词作者通过引用这两位诗人,来表达自己对高雅文学意境和豁达人生态度的追求,同时也为词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