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七绝《云霄泛中流》 [诗:七绝]

苏国富     发布时间: 2025/10/31 8:20:54
阅读:10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2021年9月开始学写诗词,以陶冶心情。从2025年9月24日起,发些2021年9月至12月写的诗、词、曲、赋。

梯土[1]云霄[2]泛曲流,洞天[3]幽绝独惊秋。

烟波[4]缥缈仙楼现,伴月七星[5]灵幻游。

注释:“梯土”[1]:“梯土”描绘出层层叠叠、如同阶梯般的土地。这里指梯田;这是在山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人们为了耕种或居住等活动而开垦、整理出的层级状土地。它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互动的成果,既展示了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智慧,又展现出一种规整有序的美感,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独特印记。
出处:它是对实际存在的一种土地形态的形象表述,在描述山区田园风光、农耕景象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的产物。
“云霄”[2]:“云霄”代表极高的天空,是天空中云雾缭绕的高远之处。在这首诗里,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空灵缥缈的意境,暗示着此地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是一个接近仙境的地方。“云霄”象征着一种超脱、高远的境界,与“梯土”的人间烟火气形成对比,又共同构建出诗中既有现实生活基础又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
出处:在古代文学中,“云霄”一词频繁出现,如李白《古风·其十五》“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这里的“青云”与“云霄”意思相近,都表达高远的天空,象征着高远的志向、超凡的境界或尊贵的地位等。
“洞天”[3]:“洞天”在古代文化中是道教概念,指的是神仙居住的洞府,意为洞中别有天地,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超脱世俗的仙境。诗中“洞天幽绝独惊秋”,表明此处清幽绝美,有着超凡脱俗的氛围,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体现出一种幽静、神秘且令人惊叹的自然与精神境界。
出处:道教经典《云笈七签》中记载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等,如王屋山洞为“天下第一洞天”,这些洞天福地被视为道教修行者追求的理想之地,也是文学作品中常常引用的神秘元素,成为超凡脱俗、神秘仙境的代名词。
“烟波”[4]:“烟波”指烟雾笼罩的水面,它是一种朦胧、虚幻的自然景象。在诗中,“烟波缥缈仙楼现”,烟波的存在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氛围和朦胧美感,仙楼在缥缈的烟波中若隐若现,更强化了仙境般的奇幻感觉,象征着一种如梦似幻、难以捉摸的意境,给读者带来无尽的遐想空间。
出处:在古诗词中常见,如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中“斜风细雨”营造出的朦胧氛围与“烟波”类似,都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展现一种朦胧、闲适的意境美。
“七星”[5]:“七星”通常指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在诗中,“伴月七星灵幻游”,“七星”不仅是天空中的实际星象,更增添了一种神秘、奇幻的色彩。它与月亮相伴,构建出一个浩瀚的宇宙空间背景,暗示着诗人或诗中的主体在这样的宇宙奇景中进行着奇妙的精神遨游,象征着一种与天地自然、宇宙星辰对话交流的超脱境界。
出处: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甘石星经》等古代天文著作对其有详细记载,它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营造宏大、神秘的氛围,如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通过对星辰大海的描写展现出宏大的胸怀与气魄。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