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武强县诗词学会
登录
注册
关注
收藏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通知公告
更名通知
更多
诗坛讯息
更多
武强县诗词学会九三阅兵观感
九三阅兵观感赵凤鸾 九三阅兵感怀(新韵) 十里长街列阵隆,洪流滚滚势恢宏。金戈铁马惊敌胆,劲旅雄师展烈风。步履铿锵情万丈,号声震宇撼千峰。官兵豪气英姿飒,珍爱和平世代铭。李兰申 满江红 ·九三阅兵感怀 万里秋阳,长安道、旌旗猎猎。云雷震,铁流滚滚,气吞吴越。劲旅扬威惊奥宇,雄鹰列队朝天阙。瞰环球,几处起硝烟,何能歇?经烽火,军浴血;看今日,民声悦。望九州巨变,告慰先烈。手握长缨安华夏,胸藏壮志擎明月。向天问,谁可与争锋?东方崛!高兰起 观九三大阅兵有感 长街列阵赤旗扬,瞩目三军威武彰。寰宇今朝齐仰视,神州昌盛屹东方。马世修 观九三大阅兵有感 九三列阵霸雄兵,铁甲洪流举世惊。利剑凌霄寒敌胆,战鹰掠阵啸长空。 当年烽火铭心骨,今日豪情耀国旌。八秩回眸风雨路,龙腾狮吼卫和平。张长江 九三大阅兵有怀举目频频望,雄师飒飒声。旗飘国华重,阵列五星明。破敌拥神器,挥戈当世英。今秋同检阅,只为共和平。 韩金卫 观九三阅兵有感(新韵) 九月神州大阅兵,气吞山海势如虹。龙骧虎步军威壮,铁甲银鹰武备精。 史鉴常铭屈共辱,国强不忘祀和戎。 长安街上雄风振,砥柱中华是此峰。 刘玉良 观九三阅兵有感 长安街上列雄师,钢铁洪流破日曦。虎豹狼虫皆丧胆,普天百姓尽扬眉。 王建强 鹧鸪天 ·感九三纪念大会 广场人潮似海洋,和歌挥臂力如钢。战旗猎猎迎风舞,礼炮声声震虎狼。 胜利日,永荣光。三军威武步铿锵。铁流滚滚驱奸寇,长剑行行卫国疆。 周宏波 观9.3阅兵(通韵) 步履铿锵大道行,目光炯炯握长缨。军车排阵绝今古,战隼翔集压岳峰。 一代拼搏安社稷,万国来贺享和平。 东风且扫暗云去,寥廓神州秋点兵。 梅若暄 九三阅兵观感 泱泱大国亮雄兵,风火山林震四瀛,科技强军添虎翼,金瓯永固享和平。刘誉盛 观九三大阅兵感怀 钢铁洪流气势雄,银鹰比翼啸苍穹。且言天下谁能敌,玉宇爆燃东方红。耿书欣 看胜利日大阅兵感怀(通韵) 震撼全球大阅兵,雄师尽展盛强风。高昂斗志友邦叹,先进吴钩敌胆惊。日寇侵华屠社稷,先驱浴血筑长城。铭心历史永牢记,开创未来须铁缨。由会娣 九三阅兵有感空载检阅车(新韵) 雄师列阵史留名,赓续烽烟动帝京。晓月卢沟凝碧血,太平盛世捍红旌。一车空载忠魂共,八秩犹闻鼓角鸣。今日长缨扬浩气,山河俯首敬英灵。 注:有一辆1945牌号的检阅车是“空载”杨文香 “九三”阅兵感怀 三军将帅气高昂,十里长街列阵方。 铁甲飞轮幽谷啸,银机展翅太空翔。 战车自动惊倭胆,导弾东风骇敌肠。 华夏铿锵迎外客,雄师浩荡绽辉煌。 霍志刚临江仙·观反法西斯八十周年大阅兵有感 铁甲排云惊朔雁,金戈映日生辉。长安街畔战旗飞。血痕融历史,烽火铸丰碑。 犹记卢沟枪破晓,神州魂沃春泥。今朝龙啸震穹西。和平白鸽舞,怎忘旧征衣。 贾全友 九三大阅兵观感 阅兵壮举震寰球,浩气英魂世代留。以武止戈安社稷,人间正道贯神州。刘瑞兰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观感五洲瞩目阅兵场,八秩欢呼礼炮声。将士万名抒壮志,红旗三面指航程。战鹰矫健惊贼胆,铁流轰鸣震碧空。必胜强音传世界,人民正义卫和平。 注:红旗三面指:党旗,国旗,军旗。陈占府 观九三阅兵有感(通韵) 金水桥前贯彩虹,铿锵铁甲势恢宏。 旌旗猎猎迎风舞,华旅铮铮逐浪雄。 重器开来惊冦胆,群机腾越傲苍穹。 居安牢记旧时恨,科技强军歼犯凶。
武强县诗词学会“八一”颂歌
2025-07-31
武强县诗词学会贺《燕赵诗典》出版
2025-07-19
武强县诗词学会七一庆生辰
2025-07-03
武强县诗词学会父亲节感恩父亲
2025-06-14
武强县诗词学会端午纪念屈原
2025-05-30
学会简介
更多
武强县诗词学会,原名“武强县诗词楹联散曲协会”(曾简称“武强县诗词协会”),成立于2020年10月1日,以冀遂诗社和高振宗诗词研究会成员为主。隶属武强县文联、衡水市诗词学会双重领导。现有会员50名。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5个。会 长:高君芝副会长:王建强 韩红涛 陈占府 李鸿丽 韩金卫秘书长:李鸿丽
诗词速递
更多
[梅若暄]
写在父亲诞辰
197
6
3
2024-10-23
[梅若暄]
诗人创作要有精品意识
366
1
2
2024-10-23
[梅若暄]
诗关永雎 红尘绝唱
286
1
0
2024-10-23
[梅若暄]
深州十唱鹧鸪天
178
0
0
2024-10-23
赛事纵横
更多
学会会员
更多
李海波
郭通海
何红芳
梅若暄
路宏兴
郭知维
诗教在线
更多
/
基础常识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检索工具
中华通韵
中华新韵
平水韵
词林正韵
格律检测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离别
送别
田园
山水
伤怀
赞美
重阳
中秋
七夕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西湖
饮酒
友情
老师
悼亡
哲理
励志
爱情
朝代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魏晋
南北朝
先秦
金朝
汉朝
两汉
五代
近代
现代
当代
推荐诗人
屈原
杜牧
王安石
李商隐
杜甫
李白
荀子
杨炯
释善珍
孔绍安
志南
南宋无名
敦煌曲子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更多》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网站互联:
地址:
武强县武强镇
邮编:100007
邮箱:hbwnm@163.com
联系电话:
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