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通知公告
暂无公告
诗坛讯息
更多
杜尔伯特诗词学会暨女子诗社半月诗会2025年8月下作业:关于爱情、亲情、友情、人情
何向阳 忆旧(新韵)老宅径仄少年寻,担水拾柴见比邻。古树淡烟今尚在,晚风煮酒醉知音。付卫平 西江月?老伴风雨荒村偶遇,清贫路上相随。一犁热土头不回,种下半生苦累。塞北春秋同梦,江南比翼齐飞。辛勤汗水酝新醅,只把夕阳饮醉。王国军 鹧鸪天?咏赞老伴(通韵)老伴耆年鬓染霜,相濡朝暮盼吉祥。粗茶淡饭尝甘苦,陋室寒衣共暖凉。情似酒,志如钢,平凡烟火淬柔刚。夕阳虽晚霞光灿,皓首同心岁月香。王洪泉 别紫薇(新韵)多彩红绡细雨浓,芳心独领夏秋风。依稀别梦含清泪,再见寒枝落满星。舒展 长相思·同窗老友相聚江北情悠悠,意悠悠,情到浓时白了头。松江静静流。志未酬,鬓已秋,岁月难除人患忧。青山点点愁。李泽春 拜寿山将军墓(通韵)寿山豪气入云端,翠色连绵接远天。古寺晨钟传四野,龙湖流水绕林间。松涛阵阵迎风舞,鸟语声声伴客闲。欲问英灵何觅处,林中骏马自悠然。陈琪琳 化 蝶(新韵)翩翩起舞戏花间,倩影婀娜若比仙。梁祝化蝶惊九域,爱情凄美古今传。梁其林 同学相逢(新韵)岁月如歌校友情,归乡鸿雁笑盈盈。帅哥美女翩翩舞,回到童年似梦中。任进忠 西江月-致老伴(新韵)从小青梅竹马,暮年仍伴西窗。清贫日子不寻常,犹记当时模样。春种几分瓜豆,秋收些许仓粮。牵衣常问夜寒凉,暖意长存心上。王淑范 诉衷情令·六十年同学情(新韵)风清八月艳阳高,千里不辞劳。只期再次相见,一甲子遥迢。今聚首,忆如潮,举醇醪。同窗三载,一世同袍,共享夕韶。王明亮 “三围”不问问“三高”,跳舞闲愁皆可抛。常奏瓢盆锅碗曲,临行又嘱记唠叨。王元中 思念(新韵)飞絮乱诗心,漂泊梦里人。分携丝柳下,相语晚霞阴。何处能安命?他乡可立身。遥遥别数载,缘念杳无音。张玉 少年游·赠同事返城三年特岗落他乡。乐曲谱韶光。陋室孤灯,香烟缠绕,勤奋鼓帆航。夙兴夜寐不负望,考场露锋芒。愿君新职,课堂精采,一路杏坛扬。宋星迪 外公老宅(新韵一年多又一年多,檐瓦生斑檩杆折。满院龙葵人不采,牵牛爬上旧摩托。于清华 老友聚会久叹邀约谋面迟,时光荏苒未情移。青春共逐凌云梦,白首犹存少小痴。旧影依稀浮脑际,新声温婉寄心期。他年得道如彭祖,应记今夕酒一卮。李承捷 相见欢·手足情双亲故去心沉,念蒿城。多少梦中焦虑,手足疼。话音重,咋心静?动身行。故事重说数遍,更燃情!窦凤艳 西江月·念婆母(新韵)灶火映颊生晕,银丝凝雾浮珠。晨曦园里侍青蔬,一日三餐忙碌。旧袄布鞋得暖,粗茶淡饭知足。持家有道笑颜舒,令我铭心刻骨。崔广义 念奴娇·短信荧光闪烁,是星霜卅载,萧郎新迹。犹记长堤青石岸,入眼浪高风急。各赴云程,音书渐渺,山海成陈历。郎今何意?瞬间言失屏寂。怔对此号神痴,春葱久举,未敢轻敲击。怕扰他今朝静好,怕我启封尘忆。鹿撞难搪,三更灯下,拿起当年笔。“秋凉添否”?迄今还没消息。 孙启武 弄孙之乐(新韵)珍爱小草徘徊绿地欲穿行,蹦跳乖孙高喊停。手指标牌稚语响,珍惜小草爱生灵。姚青枝 鹧鸪天·手足情(新韵)犹记旧庐笑语频,曾经土灶煮温馨。居家同沐慈祥爱,分袂方觉骨肉亲。情永驻,燕常临, 一根藤蔓永相珍。流年携手诗林里,笔润秋光慰此心。 丁淑梅 情缘(新韵)翻开日记忆情深,岁月增添眼角纹。纵使鬓边银发落,相知相守到如今。高金岚 青玉案·旧时巷陌旧时巷陌灯初上,柳梢月、盈盈样。素手分茶声簌簌,眼波才转,梨涡深酿,俱是青春怅。而今重觅苔痕长,门掩铜青锁蛛网。纵有相思千丈量,东风难管,花笺褪绛,错认当年巷。全志敏 露天电影(新韵)幕布高悬小凳持,村头树下最情痴。曾经那夜丝丝雨,滋润心田一首诗。富芳芳 回表叔家(新韵)才到大门西,花香已入鼻。新田说远近,趣事话今昔。夹菜记偏好,端杯忘旧疾。车厢蔬果满,挥手问归期。王学君 水调歌头·老伴腌咸菜(通韵)坛坛和罐罐,各个认熟她。岁时餐饭,每日三顾度生涯。不惧风霜雨雪,无论酸甜苦辣,抚缶弄箫笳。储萝卜条子,码芥菜疙瘩。 一撮盐,一瓢水,一缸霞。人间真味,咸菜铺底顶呱呱。一把醎鹺粗粝,素手精心抛撒,有梦但持家。茅舍养君子,刍厩育骝骅。 邹艳萍 感同学四十年相聚举杯今惬意,笑语忆曾经。我在他乡外,屏前细细听。宋云廷 致付卫平老师诗《收藏》(新韵一首《收藏》苦乐云,同歌妙曲伴琴音。无痕岁月匆匆过,不老童心莫忘根。单志华 慈母八旬有感慈母八旬目有光,银丝巧扮面慈祥。亲和善举友邻睦,耳敏心明笑语长。肖金生 踏莎行?思念新月如钩,残阳似血,谁人生死真能越。山盟海誓结同心,而今却是阴阳别。冬去归春,季逢飞雪,孤零席冷犹如铁。心潮翻涌忆香卿,绵绵思念焉能绝。齐利峰 鹧鸪天1写给妻子浸没时光几十秋,朱颜辞去鬓霜留。曾经柳岸花溪梦,长伴烟桥客路游。从此后,更情稠。岁华荏苒泛兰舟。相携更是融真意,修得今生共白头。马丽华 书画情(新韵)诗香觅砚趣难休,墨笔高悬画上游。怀拥山川书绚丽,心倾碧水绘金秋。赵家林 同学(新韵)多年一室似亲兄,理想追求各不同。白发重逢相互抱。同窗友谊最纯情。侯广文 忆母亲忧记家慈老病身,无依年少拜新坟。梦中多少思亲泪,只现音容不见人。马兴芝 思君那日午休时,相邀在故居。君弹豪放曲,俺颂热情诗。桌上酒八盏,屋前花满枝。今回原旧址,却已两分离。吴桂霞 如梦令·初恋(新韵)同砚墨香情懵。双燕衔春心共。烟水阻云迢,执袂潸然泪涌。如梦。如梦。来世舞鸾歌凤。乔举红 清平乐?兄妹情(新韵)二姐病弱,弟妹闻难过。电话语音勤收获,奔赴床前则个。寻求良药佳方。家中医院奔忙。煮饭温汤倾力,何惧腿软腰伤。 赵洪阳 鹧鸪天·窦风人先生(新韵)窦氏三杰做长兄,文坛耀眼一颗星。呕心沥血培桃李,大爱无私献赤诚。登大雅,领航程。宏篇巨幅草原风。甘为来者铺新路,皓首穷经似放翁。李照秋 长相思·同窗山一游,水一游,寻遍天涯清泪流。雁鸣思绿洲。风一秋,雨一秋,豆蔻年华白鬓收。重逢圆梦酬。杜天明 忆过家家方格包围我与她,小村有爱便萌芽。寻常一把弹弓子,浪漫三支野菊花。交换童心怦若兔,萦牵脑海酽如茶。如今半百亲情厚,笑侃缘来是一家。(审核:杜天明 制作:张旭科)
学会简介
更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诗词学会,成立于2008年5月23日。杜兴洲任会长;戴俊生、窦凤人任副会长;窦凤人兼任秘书长,朱玉良、丁汉东、杜天明、岳爱鹏任副秘书长。当时共有会员27人。 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各级诗词学(协)会的倾力指导下,经历任会长的不懈努力,杜尔伯特诗词学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壮大。截止到2022年初,杜尔伯特诗词学会拥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3人(女会员1人);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25人(女会员1人);现有在籍本会会员120人,其中女会员37人。在2019年3月24日女子诗社宣告成立,有成员11人。 历任会长: 杜兴洲(2008.5——2016.12)、 窦凤人(2016.12——2017.8)、 丁汉东(2017.8——2021.8.18)、 何向阳(2021.8.18—— )。 历任秘书长: 窦凤人(兼)(2008.5——2010.); 岳爱鹏(兼)(2010.—— 2022.7 ); 崔广义(2022.7——)。 出版的刊物有: 《山花》诗词集一册; 《杜尔伯特诗词集》(一)、(二)、(三)共三册; 《诗律词谱》、《简明诗教读本》、《半月诗会集萃》、《诗话》各一册。 会刊《杜尔伯特诗词》(总一至十三期)。 2021年女子诗社出版《青春作伴好还乡》文集、《稻花香里说丰年》诗词集各一册。 个人诗文集出版情况: 《山水行》,作者庄来喜,作家出版社出版。 《一隅芬芳》,作者杜天明(合著),北方文学出版社。 《壮心集》,作者丁汉东。 《往事》诗文集,作者戴俊生。
诗词速递
更多
[张旭科]
雨来
2025-09-13
[张旭科]
月夜
2025-09-12
[张旭科]
八十翁
2025-09-11
[张旭科]
清晓开窗
2025-09-10
[张旭科]
杜尔伯特二十九届那达慕大会
2025-09-09
[张旭科]
秋晨
2025-09-08
[崔广义]
江城子·中元祭
2025-09-08
[崔广义]
松基三井感怀
2025-09-08
[张旭科]
秋塘夏韵
2025-09-07
赛事纵横
更多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更多》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地址:一道街公安局家属楼诗词学会办公室

邮编:100007邮箱:debtscxh@163.com联系电话:13946928999 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