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岭南诗钞  >> 详细信息
《岭南诗钞》第五辑

发布时间: 2025/5/6 15:55:26    阅读:7次



前 言


《岭南诗钞》课题是深圳市长青诗社2021春启动的一个学术研究项目,在《百花微刊》开设《岭南诗钞》栏目。

旨在系统研究推介明清至民国时期岭南地区诗词名家,遴选其代表作,组织具有一定文史修养的中青年诗词爱好者加以注释、评析,为当代诗坛创作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营养。

2021年8月28日《长青文史》开辟《岭南诗钞》专栏,刊登了第一辑《岭南诗钞》评论作品。系列推介伦文叙、翁万达、林大钦、萧端蒙、黎民表、吴旦、唐伯元、区大相、区大伦、袁崇焕、李士淳、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邝露、罗万杰、程可则、陈恭尹、方殿元、冯昌敏、李黻平、黄节等22位明清至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按出生先后排列)的54首作品,分别由兰衣(侯明)、王若峰、熊玲燕注释、评析,由高源审核修订。

从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百花微刊》又对明代孙蕡等31位,清代屈大均等11位,民国黄节等4位,共46位诗人作品105首的注析,分别由兰衣、青岚、王若峰、桐荫、熊玲燕、赵秀敏周兴海注释、评析,由高源审核修订。

考虑到长时间未及时编辑在《长青文史》的《岭南诗钞》专栏发布,2024年11月重启《岭南诗钞》研究,拟陆续分辑在《长青文史》上发表。

继《岭南诗钞》第三辑、第四辑发布后,今第五辑推介明朝著名诗人祁顺5篇作品、黄居石4篇作品、梁佩兰5篇作品和民国著名诗人张可廷3篇作品,黄海章4篇作品,共5名诗人21篇作品,分别由赵秀敏、杜浩存、黄重远、熊玲燕、詹彩梅评论,由高源、黄重远审校,一汉汇编。

诚恳邀请、热烈欢迎有诗评实力的诗友加入评析小组评诗!错谬之处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长青诗社岭南诗派研究工委会岭南诗钞注释评析小组

2025年3月15日




2025年2月选稿






祁 顺


祁顺(1434—1497年),字致和,号巽川,棠梨涌村(今东莞市东城梨川社区)人,明天顺四年(1460年)考取进士,先置首甲,因其姓犯明英宗朱祁镇讳,置二甲第二名,授兵部主事,传户部员外郎。成化十一年(1475年)赐一品朝服出使朝鲜。后历任江西左参贵州石阡知府、山西右参政、福建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弘治十年(1497年)十一月卒于任。平生邃学问,持大礼,人不敢干以私。著有《石阡志》《巽川集》《倡和集》《宝安杂咏》等。


尉迟将军墓

寂寂青山对古茔,乡人知姓不知名。

道傍种得垂杨树,犹似周君细柳营。


注释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为将军时,屯兵于细柳,军纪森严。后以细柳营比喻模范军营。


评析

作者面对青山上不知名的坟墓,充满深深敬意。乡里的人只知其姓,可见其生前故事也多随时光流逝,难以追寻。此诗前两句只指其事,而妙处在后两句,能于此另辟蹊径。借道傍的垂柳,说出了对故去将军的由衷敬意。垂柳排列如军人列阵,结尾更把治军严明的周亚夫拉来做衬,借指此地尉迟将军或有周亚夫一般的事迹。以柳喻人,妙不可言。(赵秀敏)








宿董家峪 

古洞深中别是春,烟霞为侣石为邻。

桃花流水溪桥路,恐有秦时避世人。


注释:

1、董家峪:原注: 连山关西十里许。指董家峪位于本溪连山关西十里左右。

2、秦时避世人:出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评析:

从诗名可以看出董家峪是人迹罕至之地,深山古洞之中春意盎然。作者笔下,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烟霞为侣石为邻。”一句,尽显生活在此地的人是多么惬意。第三句仍是写景,最后一句借第三句桃花之意,写出这里只怕是有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写的避秦时乱世之人,明确点出这里是理想中的桃源胜地。结尾一个假设,令读者浮想联翩,颇有余味,耐人品读。(赵秀敏)








登临江清风楼

晚凉公事暇,乘兴一登楼。

云气千山雨,松声万壑秋。

堤平芳草合,天远大江浮。

日暮行人少,空横野渡舟。


评析:

此诗洒脱自然,写景壮阔,用笔沉着,很见神采,颇有几分唐人风范。傍晚登楼,楼又临江,自然凉爽宜人。难得作者闲暇时光,有兴致登楼望远。开头两句交待登楼事由,之后四句全是写景,“云气千山雨,松声万壑秋。”两句空阔无边,秋意横生。“天远大江浮”一句由老杜之“月涌大江流”化来,读来只觉太熟悉。至结尾处,作者视线由远及近,写到江边野渡横舟,四周杳无人烟。更有一份难得的寂静与快意。(赵秀敏)

 







游金山寺

江心浮玉郁嵯峨,上下楼台浸碧波。

万古乾坤劳砥柱,四围冰雪涌青螺。

人登绝顶天应近,僧住幽厓地不多。

古鉴堂前独吟眺,数声啼鸟隔烟萝。


注释:

1、金山寺:位于镇江市金山之上,金山原是耸立于江中的一个小岛,后因长江北移,至清光绪末年与南岸陆地相连。

2、冰雪:此处指翻滚的波浪如雪。


评析:

作者开头交待金山寺所处的位置,寺位于江心,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楼台都掩映于碧波之中。“万古乾坤劳砥柱”是指寺中古塔慈寿塔,立于金山之巅,所以说此塔为天地之间的砥柱,此一句极大,对句“四围冰雪”则把视线拉近,写到金山周围雪浪翻涌之状。第三联之对仗也很有特点,“天应近/地不多”对句别有趣味,出句和对句之间张力十足,也出人意料。诗最后以景色结尾,幽深静雅,一时如入无人之境。(赵秀敏)








过荻港寻亡女细三墓

花埋尘土玉沉渊,往事伤心已十年。

别去难忘亲骨肉,重来愁见旧山川。

寒烟宿草孤坟外,野树悲风古驿前。

吾母白头犹念汝,天南相隔路三千。


评析:

作者十年后过荻港,寻亡女墓远来凭吊,能不伤心?骨肉之情,生离死别之恨,一时之间俱到心头。第三联借景抒情,“寒、孤、野、悲”等字,极力渲染悲苦、孤清的自然环境,以写女儿葬于此的可怜,更写自己的心情。结尾一联读来直欲令人落泪,作者的母亲如今头发已然斑白,仍时常怀念早逝的孙女,可是却无法来到墓前,天南地北相隔遥远。此诗中女儿早逝是一重悲,十年再吊再叠一重悲,念及母亲对孙女的怀念更添一重悲,读来感人至深,动人只在情真意切。(赵秀敏)





黄居石


黄居石(1626-1680),即生于明朝天启六年,卒于清朝康熙十八年。字慎闇,号圯(yí)仙,广东新会人。博学尚志,明朝灭亡,决心不出仕,隐居江门水南村。作品风格真挚缠绵,具超然达观情怀和坚忍不拔民族精神。视觉敏锐,具有犀利的讽刺才能和强烈的正义感,充满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反思。作品可见丰富情感和深邃哲理。他一生作诗600多首,刊行于世的《自知集》收入200余首。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日映苍松图

谁写虬松迥出尘,朝阳晴映晓云新。

千寻干耸三冬色,半亩阴凝一洞春。

阆苑风高侵鹤梦,蓝田霜冷老龙鳞。

旁依玉树茏葱美,异日荣封莫问秦。


注释:

1、创作时间:明末清初。

2、阆苑: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时也指代帝王宫苑。

3、蓝田:可以开采美宝的地带。


评析:

本诗以设问开篇,提起兴趣,引人入胜。生动地描绘了苍松的雄伟姿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之中。承联巧妙地运用对比与映衬手法描绘苍松,先是以“三冬色”“一洞春”突出苍松在朝阳映照下的雄伟与生机。接着以景抒情,以“风高”“霜冷”的映衬进一步烘托出苍松坚韧不屈的生机,彰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尤可称道是末句之“莫问秦”,蕴意一个明朝遗民的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本诗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婉约表达感情。笔触细腻,文字既工丽而又奇崛,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的风格,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杜浩存)








清凉台

清凉台畔怯登临,金谷园荒野色侵。

风曳舞衣云尽散,露寒歌扇月空沉。

千年艳骨埋秋藓,一片香魂泣暮林。

莫道娉婷容易死,明珠难买坠楼心。


注释:

1、清凉台:原为汉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成印度高僧译经之地,东汉后成为洛阳白马寺的藏经之所。

2、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私家园林,位于今洛阳孟津县凤凰台村,以其奢华和美丽闻名。

3、坠楼心:西晋时石崇被人陷害被捕,其爱妾绿珠跳楼自尽,决绝以死明志。


评析:

本诗采用单蹄格:首联上句以清凉台为起兴,下句引出荒败金谷园,后三联围绕金谷园次第展开叙事抒情。

先营造凄凉意象表达孤寂氛围,与往日奢华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世事沧桑。再从“舞衣”到“艳骨”,“歌扇”到“香魂”来隐喻美人殒命,展示生命脆弱、短暂与无常,表达对美好速逝的哀婉和深切怀念,亦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极大痛苦。尾联以明珠坠地呼应首联的“金谷园”,蕴意明朝遗民的气节在历史暴力下玉碎,表达对故国文明的精神祭奠。

在清初文字狱高压下,作者刻意隐藏敏感词以避审查,采用明人惯用的题文错位法,以“清凉台”为标题,以晋代“金谷园”作为明王朝的替身,完成政治表态。全诗结构独特,感情深沉细腻,值得细细品味。(杜浩存)








赠陈三谷

一壶烟月一藜筇,短发逍遥粤海东。

茶臼响生尘碾绿,药炉香发火蒸红。

麻衣宰相云泉里,玉洞真人市肆中。

若使相逢如魏武,休教草檄愈头风。


注释:

1、筇:qióng,一种竹子,可做手杖,也指手杖。

2、麻衣宰相:“麻衣”象征着简朴与清贫,“宰相”则代表着智慧与才能。“麻衣宰相”比喻虽身处简朴环境却拥有卓越才能与高尚品格的人物。

3、云泉:指瀑布或山泉;也可借指胜景。

4、玉洞真人:“玉洞”被视为仙境或修炼之地的代名词,“真人”则指得道高人或超凡脱俗之人。“玉洞真人”形容具有如仙人般超脱世俗、逍遥自在气质的人。

5、愈头风:三国时陈琳曾为曹操起草讨伐袁绍的檄文,据说曹操头风病发,因读了这篇檄文惊出冷汗而治愈。


评析:

本诗以赠别为背景,运用象征的手法,以“一壶烟月”“一藜筇”“茶臼”与“药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清幽闲适、简朴的心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生活状态和深厚情谊。以“麻衣宰相”与“玉洞真人”为比喻,赞美了友人的高尚品格与脱俗气质。即便身处市井之中,也能如闲云野鹤般自在逍遥,暗含出他们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最后引用陈琳为魏武帝撰写檄文的典故,表达了追求内心自由、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与友人能够共同享受超脱与自在。整首诗风格清新淡雅,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雕饰与渲染,却能够深入人心,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杜浩存)








舟夜

雨遏云痕重,江宽暑气消。

橹摇乡梦破,风送客心遥。

仄岭衔山月,轻帆顺去潮。

蓬窗间独倚,虚度可怜宵。


注释:

1、遏:阻挡、制止。

2、仄岭:崎岖不平的山岭或狭窄的山路。


评析: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精炼的语言,借景抒情,通过“云痕重”与“暑气消”的对比,以及“仄岭”与“轻帆”的象征,描绘夜行舟中的自然景象,将内心的孤寂、思乡、漂泊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一种深沉而悠远的诗意。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流离的生活状态。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诗人诗歌创作中的佳作。(杜浩存)

   




梁佩兰


梁佩兰(1630~1705),清初诗人。字芝五,号药亭、柴翁等,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人。年近六十方中进士,以年老而不赴任知县,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归广州,结社南湖,诗酒自酬。与友人结成诗社以再振岭南诗风为己任,致力培养诗坛新秀。诗作为诗坛各方瞩目,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亦善作词、书法、绘画。著有《六莹堂集》等,存诗近两千首。作品多为写景和酬唱,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篇章。

岭南三大家中屈大均重遗民悲歌,陈恭尹擅咏史,梁佩兰却偏重民生白描,内容清新,语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为佳作。

 

养马行

贤王爱马如爱人,人与马并分王仁。  

王乐养马忘苦辛,供给王马王之民。  

马日龁水草百斤,大麦小麦十斗匀。  

小豆大豆驿递频,马夜龁豆仍数巡。  

马肥王喜王不嗔,马瘦王怒王扑人。  

东山教场地广阔,筑厩养马凡千群。  

北城马厩先鬼坟,马厩养马王官军。  

城南马厩近大海,马爱饮水海水清。  

西关马厩在城下,城下放马马散行。  

天寒马毛缩如猬,天热马毛湿如泥。  

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

 

注释

1、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1650年,收录于梁佩兰的《六莹堂集》和《清诗纪事》《岭南三家诗选》。

2、龁,音hé,用牙齿咬东西的动作。


评析

此作描述了明清交替历史时期,庚寅(1650年)冬,耿继茂和尚可喜二王帅清兵入粤,大肆屠杀兵民,计七十万,史称庚寅之劫。广州城居民流离失所。而二王爱马之甚,百姓却欲为王作马而不成。作品表现了百姓遭受苦难之深重,揭露了二王养马祸民、不仁不义的罪行。

此为行歌式诗,语言浅白易懂。末句“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平常口头语却是诗家绝妙词。一语中的,揭露了清朝侵略者的骄慢凶狠的真相和明朝遗民不如畜生的悲惨生活,极具历史价值。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黄重远)

 







雀飞多

雀飞多!

蔽黑天地奈尔何?野田跳踉共啄禾。

嗟尔雀小翅与嘴,只可树间啄虫蚁。

田家禾熟未筑场,里胥催赋先下乡。

买禾输赋尚不足,昨日村头卖黄犊。


注释:

1、创作背景:此作创作于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收录于梁佩兰的《六莹堂集》和《清诗纪事》《岭南三家诗选》。

2、跳踉(liáng):跳跃的样子。

3、筑场:修筑打谷场。《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

4、里胥(xū):乡村小吏。

5、输:缴纳。


评析:

此为行歌式诗,语言浅白易懂。先写雀害,第三联至关重要:田家禾熟未筑场,里胥催赋先下乡。上句一个“未”,下句一个“先”,形象鲜明描述了“里胥催赋”的残酷,虫害严重和卖黄犊,前后相互映衬,既写出农民遭灾复被盘剥的悲苦命运,也揭示出苛政之为害农民更甚于雀灾,堪比苛政猛于虎。作品具有深刻揭露现实的社会意义。

此诗使用三、七言句,打破传统乐府格式,句式自由,贴近民间疾呼之声。(黄重远)








采珠歌

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过一舟呼。

舟舟过去何舟得?得得珠来泪已枯!


注释:

此作创作于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收录于梁佩兰的《六莹堂集》和《清诗纪事》《岭南三家诗选》。


评析:

此诗反映岭南采珠人生活,生动形象逼真,虽是七绝体裁,却用歌行手法,反复使用舟字和得字。而前三句之舟正是采珠主要工具,大大增强画面感和意境。末句巧用上句末字“得”,顺势强调“得”,得得珠来泪已枯!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着力渲染和增强无奈甚至愤懑的情绪。更加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黄重远)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六首

(其一)

大节平生事,文章复不刊。

墨痕尤似渍,碧血几曾干。

自得乾坤正,谁知世事艰。

草堂灯一点,霜气迫人寒。


注释:

1、 此诗创作于顺治-康熙年间,收录于《六莹堂集》,与陈恭尹唱和之作。

2、 陈元孝:即陈恭尹。其独漉堂取义于古乐府诗:“独漉独漉,水深泥浊……父冤不报,欲活何为!”

3、 先大司马遗集:指陈恭尹的父亲的陈邦彦遗著《雪声堂诗文集》。陈邦彦是抗清烈士,“广东三忠”之一,也是岭南杰出诗人,被誉为“粤中老杜”。


评析:

此诗以景抒情,写得极其沉郁顿挫、寄慨深沉、感人至深。表现了诗人对忠臣烈士的景仰之情。

首联之大节概括了陈邦彦为人,不刊概括其为诗,恰如其分。《粤东诗海》论陈邦彦云:“先生身著大节,诗亦力企大家。”颔联感染力极强,仿佛作者的热血未曾干透。亦令人联想到烈士下笔时的豪情胜概。颈联点题,抒发浩然之气,感叹民族复兴大业艰难。最后以草堂灯一点之意象烘托,引申霜气迫人寒之感觉。更喻陈邦彦与天地长存之正气和刚正凛冽之精神迫人而来!感染力极其强大!

作者擅近体诗,不乏佳作。此五律立意构思和遣词造句几臻完美,堪称好诗!(黄重远)

 







粤曲二首之一

春风试上粤王台,锦绣山河四面开。

今古兴亡犹在眼,大江潮去复潮来。


评析:

首句拟人,春风试“上”粤王台,给春风灵性,使春景充满生机,而一“试”字,点明初春,行文极其精炼,上得楼台眼界自然开阔。前二句写景,后二句借景抒情。诗人登上粤王台,面对潮涨潮落的珠江水望远,自然联想今古兴亡史,发出“大江潮去复潮来”感慨,借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和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名句之妙,十分妥帖,一样脍炙人口,寓意深长。(黄重远)

 




张可廷


张可廷(1888-1982),广东惠州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成立后,曾在军界及学府任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抗日将领吴奇伟之秘书长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少将。抗战胜利后,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国学周刊》总编辑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工诗文,著有《春秋经传笔记》《海岳集》诸书及诗、词数千首。

 

大庾席上

清歌曼舞画堂箫,颠倒诗魂梦也销。

佳气忽增豪气涌,满天星斗一肩挑。

 

评析:

诗人曾任抗日将领吴奇伟之秘书长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少将,这三首七绝都是以一个军人的身份来写,带有风云气,只是表达的角度不同罢了。

第一首《大庾席上》短短四句,尽显豪迈与浪漫。开篇“清歌曼舞画堂箫”描绘出宴会的热闹欢腾,声色交融。“颠倒诗魂梦也销”则展现诗人沉醉其中的模样。后两句笔锋一转,由“佳气”转“豪气”,从宴乐的沉醉转到军旅生涯的豪情,“满天星斗一肩挑”尽显气魄,将诗人的壮志豪情推向高潮。(熊玲燕)








夜闻军笳

军笳吹碎万山青,惊起群伦破梦听。

应响翻逢流水阔,因风送韵满苍冥。


评析:

第二首《夜闻军笳》将军人听到出征号角之后的豪情壮志推到了极致。首句以夸张手法,展现军笳声的磅礴力量,仿佛能将青山“吹碎”,给人强烈的听觉与视觉冲击。次句写笳声惊醒众人,侧面烘托出军笳声的震撼力。转结描绘军笳声在广阔水面上回荡,借助风势,让军笳之韵响彻天地,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氛围,给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感。整首诗通过描写夜闻军笳,营造出独特而宏大的意境,表现了军人即将上战场杀敌的豪迈激昂情感。(熊玲燕)

 







英荣久从剑履,今同客渝州,书此赠之

狂樽冽酒醉沙场,斩罢楼兰剑吐光。

风雪马蹄人未老,与君坐啸蜀山苍。


评析:

第三首《英荣久从剑履,今同客渝州,书此赠之》,题目交代了写这首诗的缘起。这是一首赠友诗,以豪放之笔写军人之间的友情。前两句回忆两人曾经一起在沙场上畅饮烈酒、共斩楼兰的画面。后两句写现在,两人同客渝州,虽历经风雪,但壮志未泯;末句想象与友人一同在蜀山之巅放声长啸,将壮志豪情融入苍茫蜀山,传递出两人之间深厚情谊与共同的壮志情怀。全诗意境开阔,充满军人的阳刚之气。(熊玲燕)







黄海章


黄海章(1897-1989),字挽波,又名黄叶,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今属梅江区)。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后人。中国古典文学著名学者,尤精于《文心雕龙》研究,有《中国文学批评论文集》《中国文学批评简史》《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黄叶楼诗》等著作。

 

黄叶

高枝长突兀,疏叶映残阳。

秋老犹堪画,霜深不碍黄。

峰峦天际出,葭苇水边苍。

不尽怀人意,飘萧雁几行。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秋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秋叶的凋零引发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

首联通过残阳下“突兀”的高枝,描绘秋天黄昏时分光影交错的情景。一个“疏”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颔联接着描写深秋的自然景象,即使秋深景色仍然如画,霜深不妨碍黄色之美。这里暗含友情即便年老来依然充满魅力。颈联通过天际的峰峦和水边葭苇对比着描写,表现一种辽阔的苍茫,同时体现与友人远隔和怀念,自然引出“不尽怀人意”,诗人不由感慨,心中的思念之情无法完全表达出来,雁群又能传达多少?

这首诗移情于景,景中含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不管结构和技法上不失为好诗。(詹彩梅)

 







雨中漫笔二首

(一)

人海翻澜百不穷。自将诗笔写孤衷。

一春花事浑无赖,竟日层楼雨又风。


评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一、二句直抒胸臆,人世间的景物和人事,波澜壮阔,变化无穷。只能用诗歌抒发内心孤独的情感。诗人以我笔写我心,是落寞也是无奈。面对层层雨又风,一春花事都无力。诗人借眼前景色抒发对时局愤懑和无奈。从中也看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詹彩梅)

 







(二)

涤荡尘襟自煮茶。无穷人物等虫沙。

雨馀屋角来禽语,满室香飘茉莉花。


评析:

在百无聊赖的雨中,诗人通过煮茶来洗涤心中的疲惫和烦忧。进一步感叹,在历史长河不管何种人物,最终都如同沙子虫子一样,微不足道。转结描绘一幅雨后清新、充满生机的画面。希望是前进的动力,转结巧妙,使整首诗立意提升一个高度。诗人通过煮茶来品味人生,作者取景寄意蕴藉细腻。(詹彩梅)

 







卜算子

潮落月华生,烟暝沙洲静。渺渺长天不计程,灭没轻鸿影。

赠缴萝频惊,章荡寒犹劲。嘹唳残声欲语谁,小阁人初醒。

 

评析:

这是一首月夜思怀之作。词的上阕描写潮落月升夜景,通过烟暝、长天、鸿影等风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遥远、凄清的情景。也体现诗人一种孤独、渺茫的情绪。“不计程、灭没”用词很精致,在广阔的天地间,看到的生命是隐没轻鸿影,用鸿影的短暂和渺小对比无限的时空,令人充满无力感。

下阕通过“赠缴、章荡”对比。赠丝绒女萝频频惊叹,乐章激荡严寒仍然强劲。使这种无力感更上一层。鸿雁嘹唳残声想与谁诉说?看见小楼上人刚刚醒来。小词寂然而止,留给读者无穷思绪。

这首词以凄清为色彩,笔触细腻,情思绵邈,意境深幽。(詹彩梅)

今日访客数: 2 今日页面浏览量:105 总页面浏览量:911

地址:深圳市 福田区 红岭中路1001号荔枝公园寄趣园

邮编: 邮箱:1607943427@qq.com 联系电话:18823715633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