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岭南诗钞  >> 详细信息
《岭南诗钞》第一辑

发布时间: 2025/5/6 15:44:20    阅读:7次

前言


《岭南诗钞》课题是深圳市长青诗社2021春启动的一个学术研究项目,旨在系统研究推介明清至民国时期岭南地区诗词名家,遴选其代表作,组织具有一定文史修养的中青年诗词爱好者加以注释、评析,为当代诗坛创作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营养。

 

元末明初,以孙蕡领衔的南园五子开启了岭南地区诗词创作的新纪元。据此,王士正《池北偶谈》云:“东粤人才最盛,正以僻处岭海,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风耳。”岭南诗派亦就此形成,且一发而不可收。  

 

此后,岭南诗坛名家辈出,陈白沙、湛若水、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黄遵宪等大家更是独领风骚。因此,汪辟疆先生将近代诗词流派按地域分为六派,即湖湘、闽赣、河北、江左、岭南、西蜀六派,岭南诗派居其一,可见岭南诗词创作风潮之盛,独步一时。

 

《岭南诗钞》项目聘请以下五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

陶  涛(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原中文系教授)

朱安群(江西师范大学原中文系教授,曾主编《明诗三百首》)

刘庆云(湘潭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

沈金浩(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晋如(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岭南诗词史权威学者陈永正先生弟子)


《岭南诗钞》的阶段性成果将陆续在《百花微刊》《长青文史》《南方诗词评论》上发布,以三个微刊联动形式推进这项工作。《百花微刊之岭南诗钞》为专栏,《长青文史之岭南诗钞》为专辑,《南方诗词评论之岭南诗钞》为专刊,三个微刊分工如下:


《百花微刊》(专栏)每月定期推介选注评析成果,每期介绍三至五位明清至民国时期知名诗人作品(因容量有限),每人推介两至三首,具有征求意见性质;


《长青文史》不定期推出《岭南诗钞》专辑,发布一个研究时段的汇总作品,每次集中刊发经过进一步修改、订正和完善的在《百花微刊》上发表过成果,容量约为20位作者的50首作品左右,在更广泛的层面继续征求意见,系统保存资料;


《南方诗词评论》是学术性微刊,刊登《岭南诗钞》稿件时,要体现专业性,系统性和研究特色,将不定期按照流派、社团、地域和学术属性等推介诗人及其作品,例如南园五子诗选,南园五子词选,后南园五子诗选,后南园五子词选,岭南三大家诗选等。

 

本辑推介伦文叙、翁万达、林大钦、萧端蒙、黎民表、吴旦、唐伯元、区大相、区大伦、袁崇焕、李士淳、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邝露、罗万杰、程可则、陈恭尹、方殿元、冯昌敏、李黻平、黄节等22位明清至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按出生先后排列)的54首作品,分别由侯明(兰衣)、王若峰、熊玲燕注释、评析,由高源审核修订。

错谬之处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深圳市长青诗社《岭南诗钞》项目小组

2021年8月27日




作品  评析




01

伦文叙

        伦文叙(1467~1513),广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人。字伯畴,号迂冈。一代神童、鬼才,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考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1513年出任应天府乡试主考官,归途得病,卒于京。著有《迂冈集》《白沙集》。郭棐《粤大记》评价其“天性温醇,……为文宗韩(愈)杨(雄),悠长宛转,蔚有真趣。其孝友出于天性,而与物无竞、善教子。”(三子均中进士)。屈大均《广东新语》评价“德高朝野。”


明月

潜心奋志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

偶见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


注释:

明月:此为殿试之命题,出自粤地百姓津津乐道之伦文叙轶事。相传伦文叙进京赶考,与湖广名士柳先开(民间传说人物,正史无记载)并列榜首。皇帝面试时恰逢中秋之夜,遂命二人以《明月》为题作诗。


评析:

此殿试之诗,艺术想象大胆奇特,妙机四溢。民间相传皇帝给出命题后,柳先开意在先声夺人,呈上七绝一首“读尽天下九州赋,吟通海内五湖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直似认定独占鳌头非他本人莫属。伦文叙随后出奇异想,椽笔一挥,气魄远超柳先开,结句高妙:试想连明月都尽入怀中,折下月中之桂当然更不在话下了,且明月常为品质高洁之象征。两相比较,高下立判,伦才子高中状元。纵观全诗,起承二句切题亦比柳诗紧密,转结更是别出心裁,果然天性温醇,不似柳之霸道。(王若峰)



吊古

万事悠悠总逝波,人非物是旧山河。

凤楼寥寂金莲步,燕馆荒凉玉树歌。

别浦春风开芍药,小亭秋色上藤萝。

客怀正苦风涛恶,况复登临思转多。


注释:

1、 凤楼:指宫内的楼阁。宋朱敦儒《沙塞子·万里飘零南越》:“不见凤楼龙阙”。宋柳永《玉楼春》:“凤楼郁郁呈嘉瑞”。

2、 金莲步:对女子走路姿态的美称。唐毛熙震《临江仙·南齐天子宠婵娟》:“纤腰婉约步金莲”。

3、 燕馆:清代冯浩笺注:“燕馆即碣石宫。”指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贤士所筑的碣石宫。亦以泛指招贤纳士的馆舍。

4、 玉树歌:南朝陈后主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省称。元孙周卿《蟾宫曲·自乐》曲:“低歌玉树,烂醉金钗。”

5、 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宋高观国《烛影摇红》词:“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


评析:

此乃吊古伤今之作。世事繁多,如同流水一去不返,诚如孟浩然所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事过境迁,首联即引出了作者浩瀚之心事。颔联紧承,曾经繁华的宫殿、燕馆早已归于衰败荒寂。朝代更替,物换星移几度秋,颈联可见“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兼以的别浦之花反衬小亭之秋意,烘托出内心之伤感。尾联呼应首联,“风涛恶”将诗旨推向极致,此时身处异乡之人正遭遇风波事件,怀古观今,不免更是思之悠悠,萦绕在心,难以释怀。全诗“叙古事而别有寄托”,意蕴不尽。  (王若峰)



02

翁万达

       翁万达(1498~1552), 明广东揭阳人,字仁夫,号东涯。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为梧州知府,擢广西副使,累迁右佥都御史,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统理北方军务,修筑长城八百余里,兼备文才武略,明世宗称之为“岭南第一名臣”,与陈北科、林大钦并成为“潮汕三杰”。晚年遭谤被罢,客死归旅。有《翁万达集》《稽愆集》。



浔阳晚舟

浔阳烟雨外,日暮榜人稀。

野水连天阔,江村带岸移。

鱼龙沾欲动,凫鹭湿安归。

去路仍淹沌,问津多是非。


注释:

1、浔阳:地名,今九江一带,亦指长江九江段。白居易《琵琶行》:“潯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2、榜人:指船夫。


评析:

首说烟雨、日暮,虽眼前景,皆摹景而喻失时也。次写江上水天相连,突出“阔”字;村岸傍水,仿佛“移”也,两句依旧状景,亦有景外之意。野阔而去路茫茫,村岸移如客舟一般飘摇,似非我居。前人诗写江旅,多用“岸移”,而翁诗之“移”字更切,是切全诗之意,非仅仅切此景象。第三联将“沾湿”二字分用,俱为雨而沾湿者,鱼龙得水欲动,凫鹭惜羽却归,依旧取譬明显。尾联“淹沌”之意贯穿全诗。至此,苍茫江水,雨夜孤舟,一个忧郁的身影,俨然伫立画面之中。 (兰衣)



登马退山望邕州次静峰韵

初夏来登千仞峰,身同飞鸟思无穷。

五花墩树归江上,百雉城楼表粤中。

古戍岚烟浮近郭,夕阳萧鼓动悲风。

望仙山下草空绿,不是仙人纡玉葱。


注释:

1、 马退山:《方舆汇编·南宁府部》:“马退山在城北十五里,势如马退,故名,旧有结茅亭立其上,唐柳宗元有碑记,今圮废。

2、 邕州:今广西南宁。

3、 静峰:即张岳,明福建惠安人,字维乔,号净峰。其《小山类稿·卷二十》有《登马退山望邕州》诗。《明史·列傳第八十六》:“毛伯溫能任翁萬達、張嶽,以成安南之功,不失為持重將。”

4、 五花墩:《方舆汇编·南宁府公署考》:“南宁府治,在城中稍南,周围坦平,至府后突起盈丈,即五花岭之中脉也。”《明史·地理六》:“城西南有大江,即郁江,一曰夜郎豚水。”

5、 百雉城:《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郑玄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方舆汇编·南宁府城池考》:“历代修葺,广阔周围一千三十步,高一丈九尺……。”此泛指其城雄伟。

6、 望仙山:《明史·志第二十一·地理六》:“(南宁府)北有马退山。东南有望仙坡,与青、罗二山相对。”

7、 玉葱:《爾雅·釋器》:“靑謂之葱。”前蜀花蕊夫人《宫词》:“纱幔薄垂金麦穗,帘鉤纤挂玉葱条。”指青白色。本诗指草色,代指芳草。


评析:

嘉靖十三年(1534年),翁万达任广西梧州知府,此诗应此期间,与张岳同登马退山而作。登高远眺,俯瞰邕州大地,五花岭树、百雉城楼俱望中之景,邕州古为百粤之地,故诗中言府城雄立“粤中”。古戍岚烟,箫鼓悲风,江山依旧,国忧依旧,唯仙踪不见,令人感慨。此诗前六句摹景如古画,无限苍劲。末二句以望仙之传说作结,倒像是在厚重的笔墨之中,加入了一抹空灵。  (兰衣)



朔州道

柳枝侵夏意仍怯,山麓出泉寒不流。

我已十年穿虎窟,地今四月尚狐裘。

思乡路远频挥泪,报主身轻何所忧。

不惜千金求死士,雕戈直向古丰州。


注释:

1、朔州: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

2、虎窟:虎穴,喻凶险之处。

3、狐裘:朱熹集传:“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 朱熹集传:“蒙戎,乱貌,言弊也……或曰,狐裘蒙戎,指卫大夫,而讥其憒乱之意。”以狐裘的皮毛凌乱,喻国政混乱。翁诗或借此亦应有所讽。

4、千金:战国时,燕昭王招揽贤才,郭隗喻以故事: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5、古丰州:《明外史本传》:“俺荅又纳叛人赵全等,处之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边臣坐失事得罪者甚众,患视陕西四镇尤剧。”丰州,即呼和浩特。


评析:

翁万达曾统北部边防多年,抗击蒙古俺答之侵扰。此诗应为在此其间所作,前四句皆围绕一“寒”字展开。柳枝意怯、山麓寒泉,是感天时之寒。十年虎窟、四月狐裘,是慨人事之寒。初夏此地犹寒,边关之地也。俺答犯边不断,至使当地政务混乱,人祸也。纵然思乡情切,然报主之心更忧,所忧为何?“身轻”无以为报也。故“千金求死士”、“雕戈向丰州”,独其忠勇,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兰衣)



崇安

武夷山前云雨深,浮云闇闇吹高岑。

可怜迟暮仍孤旅,未许幽寻违素心。

长路悠悠云树隔,沧江寂寂鱼龙沉。

乘桴自昔率多梦,刷羽何当归故林。


注释:

1、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2、 闇闇:《说文》:“闇,闭门也。”引申为“遮蔽”之义。《玉篇》:“幽也。”闇闇,幽冥貌。

3、 迟暮:《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喻晚年。

4、 乘桴:桴,《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皇疏:桴者,编竹木也。大曰筏,小曰桴。”乘桴,《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羈旅辽东三十餘年。”后用以指避世。

5、 刷羽:南朝梁简文帝《咏单凫》诗:“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 《說文》:“刷,刮也。”禽类以喙刮理羽毛,以便奋飞。

6、 故林: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羈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多喻故乡或家园。


评析:

此诗应是作者晚年被黜为民后,滞留福建而作,首二句写武夷山望中之景,山雨深而浮云闇闇,摹景起兴。三句“可怜”因雨深叹孤旅难行,况迟暮之年仍滞留在外。实则为当时俺答逼京,朝廷起万达为兵部尚书,路远不能即至,为严嵩所谗,被黜为民。四句以“幽寻”关联“云闇”,回顾一生的仕途之路,浮云闇闇令人迷茫。“未许”二字言其困境之中不改素愿,加以自勉。五句“云树隔”,见路之遥远,暗喻其忠心不被朝廷所知。六句“鱼龙沉”,谓苍江可隐鱼龙,虽寂寞却可保身,见其归隐之意。七、八句借“乘桴”、“故林”将归隐之意切定,此在三、四句感叹的基础上,再生一层感怀之意,一联景生一联情,彼此交替,尤见格力。  (兰衣)


03

林大钦

       林大钦(1511-1545),广东海阳(今潮州)人。字敬夫,号东莆、毅斋。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应乡试,十一年(1532)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权臣跋扈,无意仕进,以母老乞归。筑室以聚族人,结讲堂华严山,与乡中子弟讲贯六经。优游典籍,怡情山水,为诗萧然自得。著有《东莆集》。



斋居

窈窕青云宇,流连沧海思。

帝乡不可愿,芳草共相期。

清阴盈径户,好鸟恋幽枝。

何事杨朱子,临涂泣路岐。


注释:

1、 窈窕:《毛诗注疏》:“正义曰:窈窕者,谓淑女所居之宫形状窈窕然,故笺言幽闲深宫是也。”此为幽深之意。

2、 青云宇:《释名》:“宇,羽也,如鸟羽翼,自覆蔽也。”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乃解。”指覆蔽青云的天空,也喻帝王之所或喻远大志向。

3、 杨朱子:《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谓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差之千里了,故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引作对世道崎岖,怕入歧途的忧虑。


评析:

此诗写进仕之难,故而决意隐居。首二句分立,三句承首句,帝乡不可及因青云幽深遥远,故言“不可愿”,有喻仕途艰难之意。四句承次句,因仕途难,所以生沧海归隐之思,愿与芳草相期。前四句分立分承,章法娴熟。五、六句承“共相期”细写隐居生活,林荫可蔽,清幽宜居,连鸟儿都知道选择幽枝而栖,何况人乎?七句转而议论,用杨朱泣岐之事作问而束尾,所谓明志也。(兰衣)



啸歌

青山谁与语,白云空婆娑。

壮心徒激烈,岁暮将若何。

三杯起高咏,一啸净秋波。

纵横何足道,意气郁嵯峨。


注释:

1、 啸歌:啸,《诗·召南》:“其啸也歌。《笺》啸,蹙口而出声。”又《小雅》:“啸歌伤怀,念彼硕人”。歌,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体凡》:“(乐府)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总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与歌行皆始汉,唐人因之。”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乐府》:“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歌与行,自古乐府诗发展为古诗一体,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多变。

2、 纵横:《唐韵》:“纵横也。东西曰纵,南北曰横。”《风俗通》:“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多指行为肆意,无所顾忌。或称有辩才、怀有韬略者为“纵横家”。


评析:

首二句兴也,古诗常体。青山志在不移,白云其性善舞。见青山白云,思己有志不得语,多情而空自舞。且白云也有归去之意,既归帝乡,亦归家乡,可谓兴象颇多,读者自揣。三句言壮心,因不已,故而用“徒”字叹之。四句说岁暮,流光易逝,感其无奈。李白有诗云:“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五句由李诗化来,无奇。然六句出语淡荡神清,“净”字尤妙,通常是秋波净而人觉气爽,此处反说效果更佳,足见君子之怀极其坦荡也。七句纵横者,皆为施展抱负,本值得一说,言“不足道”是为“壮心徒激烈”而已。结句言其气高,意气郁结屹立,久而不散,故长啸舒之。(兰衣)



04

萧端蒙


     萧端蒙(1515~1554),字曰启,号同野。广东潮阳人,萧与成之子,时称“父子两翰林”。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山东道御史、贵州巡按、江西巡按。秩满归,复为浙江道御史。廷议欲迁廷尉,回京复命途中卒,时年39岁。著有《同野集》。



旅馆秋日怀旧隐 其一

青山真与故人违,万里相思共落晖。

忽见飙风生客幌,遥知秋色度柴扉。

江云岭树情无限,翠壁丹梯事已非。

南望征鸿凭寄语,张翰应是未能归。


注释:

1、 旧隐:唐项斯《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诗:“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旧时隐居处或昔日隐士。

2、 飙风:《历象汇编·六十四卷·符瑞圖》:“飆風立秋,西方閶闔風,一名飆風。”《禮·月令》:“孟春行秋令,則猋風暴雨總至。”

3、 翠壁:李白诗:“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多指绝壁。

4、 丹梯: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黄节注:丹梯,丹墀也。” 又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诗:“遇憩裴逸人,巖居陵丹梯。”王琦注引吕延济曰:“丹梯,谓山高峯入云霞处。”亦喻仕进之路或寻仙访道之路。

5、 张翰:《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辟齐王东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以此事喻思乡归隐。


评析:

诗为作者秋日旅途所作,首句“青山”即有归隐之意,“青山、真与”倒装,应“真与青山古人违”。次句“相思”承“故人”而言,“共落晖”取自李白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三、四句扣题中“秋日”,前句近看,后句遥知,含蓄清隽之中,见其思念之切。“江云岭树”应“柴扉”,指故乡岭南,“翠壁丹梯”应“客幌”喻为官之事,钩绾有致,不著痕迹。 (兰衣)



宫词四首 其一

良家初入未承恩,漫著罗襦锦凤纹。

独自深宫倍萧瑟,不知何处望春云。


注释:

罗襦:《说文》:“襦,短衣也”《乐府诗集·陌上桑》:“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评析:

“初入”二字,见其豆蔻年华,与“罗襦凤纹”、“独自深宫”,合成一幅萧瑟的少女图。末句“春云”回顾首句“承恩”,春云送春雨,喻帝王恩泽也。望而不知何处,心中茫然,故前二句越是平淡的描写,结句形象中的不知所措感就越强烈。最初的等待,若说于懵懂之间有些萧瑟,然今后命运如何,更是令人担忧。(兰衣)



宫词四首 其四

绣帘终日祇低垂,伴女相邀看奕棋。

细说羊车消息远,谩传秋后册昭仪。


注释:

1、 羊车:《晋书·后妃上·胡贵嫔》:“而并宠者甚众,帝(晋武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后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

2、 昭仪:女官名,为妃嫔中的第一级。


评析:

摹景说事,款款道来,无一句议论。前二句景语入画,画面轻松悠闲。后二句说事,亦无怨语,“细说”、“谩传”最见功夫,将后宫之事,展现得惟妙惟肖,不著一字愁怨,将宫女们漫长的期盼,尽藏于四句之间。虽平说其事,却隐含心酸,此亦算别开宫词新篇也。 (兰衣)



05

黎民表

      黎民表(1515~1581),广东从化(今广州市从化区)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南园后五子之一,又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诗书画俱工。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北游稿》等。



粤台山怀古 其一

铜狄栖荒棘,珠衣没古蒿。

山回秦垒在,云出汉陵高。

大泽龙犹卧,深春鸟自号。

雄图将逝水,谁与较萧曹。


注释:

1、 粤台山:即今广州越秀山粤王台。

2、 铜狄:《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 ……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指称霸之瑞兆。

3、 珠衣:《文选·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饌。刘逵注:珠服,珠襦之属,以珠饰之也。”以珠饰衣。喻粤王等显贵。

4、 萧曹:萧何与曹参,二人先仕秦,后为汉所用。


评析:

怀古之诗,首从兴衰说起,登山而望,昔日的显贵,帝王之瑞兆,俱在荒棘古蒿中。次写粤台山历史久远,从秦置南海郡,到汉收赵佗建粤王台,再到此刻作者登临,千年的山回云出,铜狄荒、珠衣没,然山河依旧。第三联“大泽龙卧”、“深春鸟号”清古之句,喻此地雄厚藏有人才,有期待作为之意。末联“雄图将逝”顿生萧索落寞之感,问句作结,令人沉思。 (兰衣)



留都 其七

水府荒南国,江津控百蛮。

登秋来橘柚,踰海贡琅玕。

岁月龙编远,风烟鸟道寒。

朝宗真此地,王会万年看。


注释:

1、 水府:晋木华《海赋》:“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则有崇岛巨鰲,垤堄孤亭。”传说中水神、龙王住所,或指水深之处。

2、 百蛮:《礼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诗·大韩奕》:“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毛传:因时百蛮,长是蛮服之百国也。”

3、 贡琅玕:《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孔传:“琅玕,石而似玉。”孔颖达疏:“琅玕,石而似珠者。”此应泛指南方一代的玳瑁、珠玑、玉石之类的珍贵贡品。

4、 朝宗:《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尚书·夏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孔安国传:“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

5、 王会:指诸侯、四夷或藩属朝贡天子的聚会。《逸周书·王会》:“成周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 孔晁注:“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四夷也。”


评析:

首联写水府南国,荒蛮之地,受控于长江。二联承次句“控”字,因“控”而有“橘柚、琅玕”之贡,是皇威远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三联承首句“荒”,是“荒”,所以“龙编远、鸟道寒”,两句有清绝之韵。末联以“此地”明题,“朝宗”、“王会”皆回顾“控”字。颂扬之作,从百蛮归服的角度来说,既彰显圣恩浩荡,又不失其含蓄,真风雅也。 (兰衣)



秋怀 其八

长安旅食岁萧条,金马才人每见招。

一卧云林淹彩笔,几回沾洒望青霄。

玉山琼树风尘隔,庾岭梅花驿路遥。

莫倚甘泉能献赋,衣冠今满紫宸朝。


注释:

1、 金马:《史记·滑稽列传》:“ 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金马才人,指翰林学士。

2、 彩笔:《南史·江淹传》:“(江淹)又尝宿於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遂以彩笔称喻文才美妙。

3、 青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裴公(裴度)答曰:……各怀器业宁推让,俱上青霄岂后先!”喻中高第。

4、 玉山:传说中的仙山。《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郭璞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

5、 甘泉赋:《汉书·扬雄列传上》:“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后因以“甘泉”喻指进献主上而受到赏识的文章。

6、 衣冠:《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缙绅、士大夫。

7、 紫宸朝:指皇宫、京都。详见黄佐《厓山怀古六首·其三 》诗注。


评析:

此旅食京城数载有感而作,开篇以“岁萧条”点题。“云林”指隐居处,因隐居而才华不被人知,“沾洒”承“见招”,寄望于金马门也。然“玉山”隔,“庾岭”远,纵是“玉树”、“梅花”,亦徒有材质,两句皆感己之不遇。故慰言“莫倚甘泉能献”,因京城里人才济济,不被用亦是常事。感怀之意,皆含蓄道出,句无怨尤,很是温厚,越是平和,越见其修养与才气,正应此篇也。 (兰衣)



癸亥十月书事 其三

汉家本自惜天骄,饮马年来到渭桥。

五夜妖氛缠大角,七陵王气上丹霄。

军中选士皆穿札,幕府谋臣尽赐貂。

扈阁儒生惭献赋,燕然终拟勒岧峣。


注释:

1、 癸亥十月: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明史·本纪第十八·世宗二 》:“四十二年春正月戊申,俺答犯宣府,南掠隆庆。夏四月庚申,倭犯福清,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合兵歼之。丁卯,副总兵戚继光破倭于平海卫。秋八月乙亥,总兵官杨照袭寇于广宁塞外,力战死。冬十月丁卯,辛爱、把都儿破墙子岭入寇,京师戒严,诏诸镇兵入援。”十月书事,应指北虏犯墙子岭之事。

2、 天骄:《汉书·匈奴传上》:“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汉时匈奴自称“天骄”,王维《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3、 渭桥:《史记·孝文帝本纪》:“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咸阳宫在渭北,兴乐宫在渭南,秦昭王通两宫之间,作渭桥 ,长三百八十步。” 亦泛指长安(今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

4、 五夜:此句另有版本:“五夜将星明玉帐”。本诗选自陈永正《岭南历代诗选》。五夜,即五更。《文选·新刻漏铭》:“六日不辨,五夜不分。”李善注引卫宏《汉旧仪》:“昼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5、 大角:《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大角一星在两摄提间,人君之象也。”

6、 七陵:指明世宗之前明朝七位皇帝的陵墓,均在北京昌平县。《方輿彙編·山川典·天壽山部彙考》:“天壽山,在今順天府北百里外,昌平州之東北,舊名東山。明諸帝陵皆在此。”

7、 丹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故愿一登文石之阶,陟丹霄之途。”唐韦应物《白沙亭逢吴叟歌》:“亲观文物蒙雨露,见我昔年侍丹霄。”喻帝王居处、京都、朝廷。

8、 穿札:《说文》:“札,牒也。”《中庸·方策注》“札,木简之薄小者也。”引申为铠甲的叶片。《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形容射箭功力之强,穿透铠甲。

9、 赐貂:《后汉·輿服志》:“武冠,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蝉爲文,貂尾为饰。《注》应劭曰:貂內劲悍而外温润。”指加官等奖赏。

10、 扈阁:《封氏闻见记》:“百官从驾,谓之扈从,或曰护之借字。”《春秋纬》:“ 黄帝坐於扈阁,凤凰衔书致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指群臣侍卫的帝王殿阁。

11、 献赋:一为司马相如《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二为扬雄《甘泉赋》,见《汉书·扬雄传下》。后遂以“献赋”指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12、 燕然勒石:《后汉书·窦宪传》:“(窦宪)与北单于战於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宪秉随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谓建立功勋。


评析:

首联借汉与匈奴的关系喻当朝,汉时常与匈奴通婚,文帝并与之称兄弟,是“惜天骄”也。然匈奴却屡屡犯边,文帝时入侵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三万骑,烽火通于长安,即“饮马渭桥”。(见《汉书·匈奴传》)。明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北虏犯墙子岭,之前俺答入侵古北口,逼北京,历史何其相似。次联“妖氛”二字上明“饮马渭桥”之意,下呼“王气”,妖氛出而王气降之,两句前抑后扬,内容形成对比。三联同样手法,先承上句,“选士”非全部,选死士也,故“皆”字生出无限敬佩。“尽”字,似别有深意,何以“谋臣”们“尽”封赏耶?两句一扬一抑,犹是对比。尾联仍借汉史,以“献赋”刺媚上者,“儒生”二字依旧束上而呼下,与其效司马献赋,不如似班固,勒铭于耸立的界碑之上。“惭”字尤其厚道,虽刺朝风,却先省己。(兰衣)



姑苏曲 其二

横塘清浅映红妆,摘叶攀花持赠郎。

浮萍飘泊无根蒂,不似芙蓉到死香。


注释:

横唐:一说在建业(南京市)南淮水(秦淮河)南岸修筑。晋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一说在江苏吴县西南。元末虞堪诗“越来溪头暮雨,姑苏城外横塘。”


评析:

首句即以“横塘”破题,“红妆”二字双关,一说摘花少女,二喻水中芙蓉。次句言摘叶攀花,持以赠郎,是为寄情也。情诗不言“情”字,借浮萍、芙蓉来说,二者俱是水中物,一漂浮不定,一到死亦香,取譬甚妙。且“浮萍”亦有警醒少年郎之意。最得绝句含蓄之法,所谓弦外之音,尽在回味也。(兰衣)



荅徐汀洲 其四

燕京飞雪正漫漫,十二楼空铁凤寒。

白首书生随计吏,共邀明月醉长安。


注释:

1、 荅:应允、对答。《书·洛诰》:“奉荅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师。”《汉书·郊祀志》:“不荅不飨。注:应也。”

2、 徐汀洲:何人不详,应为作者友人。

3、 十二楼:《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4、 铁凤:屋脊上的一种装饰物。铁制,形如凤凰。《文选·西京赋》“凤騫翥於甍标,咸遡风而欲翔”三国薛综注:“谓作铁凤凰,令张两翼,举头敷尾以函屋上,当栋中央。下有转枢,常向风如将飞者焉。”

5、 随计吏:计吏,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


评析:

黎民表十八岁即为举人,此后却屡试不第,直至四十三岁始授翰林院孔目。此番“荅徐汀洲”,应是随其入京,故“随计吏”一典,配合“白首书生”用的无限心酸,其人其事,俱在眼前一般。 (兰衣)




作品  评析



06

吴  旦

      吴旦(生卒年不详),广东南海(佛山市南海区)人,字而待,号兰臬,别署云台山樵。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官归州守,治行第一,擢山西按察司佥事。与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李时行结社广州南园,称“南园后五子”,以追踪明初孙蕡等“南园五子”之风。有《兰臬集》。



姑苏道中

川途纡曲有馀情,水国湖田曳桨行。

震泽蒹葭寒外委,洞庭包橘望中明。

烟波尚载扁舟影,露叶虚传响屧声。

唯有旧时春草色,年年生绕阖闾城。


注释:

1、 姑苏:吴县别称,后泛指苏州。

2、 震泽:即今太湖。

3、 洞庭:山名,在太湖中。

4、 包橘:橘子的一种。

5、 响屧:屧,《增韵》:屐也。响屧,指步履声。《姑苏图经》:“吴王宫中有响屟廊,以楩梓板籍地。行则有声,故名。”宋范成大《吴郡志·古迹》:“响屧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而响,故名。”

6、 阖闾城:阖闾,春秋吴国国君,名光,阖闾城即吴国都城,位于今无锡与常州交界处。


评析:

诗写姑苏道中,全篇皆绕首句“余情”二字展开。三、四句实写“水国”之景。五、六句则就“水国”实景虚以怀古,全篇唯此联最妙,虚实交错,见“扁舟”而似当年范蠡之泛五湖,闻“露叶”更疑西子旧时响履之声。宋张先《菩萨蛮》词:“翠幕动风亭,时疑响屧声。”此诗“露叶”句不输张先。七、八句惯例借景慨语作结,情韵悠长。(兰衣)



九成台

碧玉阑干压故基,虞王曾此驻旌旗。

风泉尚带弦琴曲,谷鸟犹呈羽凤仪。

二女不来云黯黯,重华何处草离离。

郡城北望山如戟,落日微茫似九疑。


注释:

1、 九成台:在今广东省曲江县北城上,相传舜南巡奏乐于此。

2、 虞王:此指舜帝。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

3、 琴曲:《史记·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史记集解》: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汉应劭《风俗通·声音序》:“夫乐者…… 尧作《大章》,舜作《韶》。”《韶》乐,传说虞舜所作。

4、 凤仪:《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后用“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

5、 二女:尧帝二女,舜妃。《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

6、 重华:舜帝。详见“虞王”注释。

7、 九疑:山名,即苍梧山,今作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李白有诗:“九疑联绵皆相似。”


评析:

诗写九成台,咏舜帝南巡于此奏乐之旧事。古人有言:“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则首句“故基”即言此事。基者,物所依据也,一、二句皆意在此地有舜之教化,其遗风犹存。三、四句借“风泉”喻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借“谷鸟”而比韶乐已成,凤凰来仪。此一联皆细说教化之功,颂辞庄丽而不媚俗。五、六句转而又借舜帝与二妃之别离,感慨圣贤已去。湖南在广东之北,故七句言“北望”,北望群山如戟,茫茫皆似九疑帝葬之所,结句沉郁苍古,深见其缅怀之意。(兰衣)


07

唐伯元

      唐伯元(1540~1597),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字仁卿。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理学家。历知万年、泰和二县,有惠政。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佐尚书孙丕扬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门。受业于永丰吕怀,深疾王守仁新说,上疏反对守仁从祀文庙。《明史》称其为“岭南士大夫代表”。有《醉经楼集》《二程年谱》等。



乙酉元日八首 其二

窃禄谁家子,言归竟不归。

高堂双白发,帝里又芳菲。

谷送宫莺晓,烟添御柳肥。

斑斓五色在,何处试春衣。


注释:

1、 乙酉元日:万历十三年(1585)正月初一。

2、 窥禄:《广雅》:“窥,视也。”《史记·管晏列传》:“妻从门间而窥其夫。”禄,《礼·王制》:“位定然后禄之。”居官之俸,此代指为官。

3、 帝里:帝都、京城也。《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 唐李百药《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4、 御柳:皇宫所植柳树。

5、 五色衣:刘向《列女传》曰:“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后因以“彩衣、五彩衣”等,指孝养父母。


评析:

写此诗时逢作者45岁。首句“谁家子”出以问句,实则言作者自己,“窥禄”自嘲也。唐伯元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人到中年,又时逢正月初一,不能归家省亲,故心生感慨。然首联却是诙谐的说出,见其性洒脱也。第二联“高堂”、“帝里”言家与国也,“白发”,“芳菲”形成对比。第三联全说帝里春色,“肥”字妙,写柳多用“瘦”,此偏用一“肥”字,更见柳条茂盛其色斐然。末联就“高堂”而感慨,虽有五色春衣,却因双亲不在身边,便亦无心去试,故“何处”二字尤切。“彩衣”之典用得很是自然,全无雕琢痕迹。 (兰衣)



东林寺逢安大行小范游天池不得偕往是

夕至九江承徐刺史见招对月次韵寄慨时四月八日也

若为邂逅惜芳辰,指点峰头月色新。

对眼忽疑天有路,逢君况是玉为人。

虎溪别去多应笑,马上看来几处真。

不有风流贤刺史,清光今夜共谁论。


注释:

1、 东林寺:在今江西庐山。

2、 大行:古代官职。《周礼·秋官》:“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 

3、 安小范:安希范(1564—1621),字小范,号我素,今无锡人。万历十四年进士,授行人,迁礼部主事,改南京吏部。

4、 玉人:多用以称英俊美丽的男女。

5、 虎溪:《方舆汇编·九江府山川考》:“虎溪在东林寺前,慧远送客过此,虎辄鸣。”故名虎溪。又《庐山记·卷一·叙山北》:“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师(慧远)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山,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此。”后遂以虎溪相送故事,写僧人或道合之友。

6、 马上看:《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作者反用其意。


评析:

唐伯元善制长题,此诗系唐、安二人至九江,受徐刺史赏月之邀次韵而作。首句“邂逅”言不期而逢,应题“逢安大行小范”,次句“月色新”应题“四月八日”。三、四句写相逢之悦,“忽疑”二字直应“邂逅”。五句用“虎溪三笑”故事,言二人志同道合,六句反用“马上看花”,此说“真”又是因“忽疑”而来,“邂逅-忽疑-几处真”将相逢之惊喜步步加强,再到结句的“共谁论”,心底真情,飙升至最高。虽说是徐刺史见招,但全诗只在第七句以“风流贤刺史”顾题,可见意在与安小范的相逢。“不有”二字,妙在顾题之“不得”,作者本与安失之“天池”,因此“不有风流贤刺史”的相招,岂不是又错过了今日的赏月?此亦有感激刺史之意。全篇脉络清晰,用事化典不滞,喜悦之情、赞人之辞,含蓄道出便觉不媚,是为描写与友人相逢之佳作。  (兰衣)



08

区大相

      区大相(1549~1616),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广东高明(今佛山市高明区)人。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与坐客咏席上所见效小庾体十一首 其三 咏骰盘

玲珑捧玉手,错落出雕盘。

含采分投易,连呼急转难。

良夜宴未毕,行乐美无端。

虽非百万掷,聊以奉君欢。


注释:

1、小庾体:《北史·文苑列传·庾信》:“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肩吾子庾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2、骰盘:掷骰子的盘子。


评析:

诗效庾亮体而作咏物,首句“玲珑”出自温庭筠“玲珑骰子安紅豆。”一词,以“玲珑”指骰子。首联前句写“骰”,次句写“盘”,两句破题。“出”字甚妙,后面皆围绕此字展开。次联“分投易”,“急转难”形象且有言外之意。三联顾题转写客席,但“良宴、行乐”,均未远离“骰盘”。末联见意,“百万掷”最是用意深而又切所咏之物,被“掷”是为了“奉欢”,诗以言情,此联不仅工“骰盘”之词,所讬之意亦俱在其中,深得咏物之味。 (兰衣)



春日边思

劳歌倦行迈,长路改年华。

野冻冰胶岸,风鸣马喷沙。

夕烽标汉垒,宵月惨胡笳。

谁念穷边戍,春来不见家。


注释:

1、 劳歌:《晋书·礼志中》:“新礼以为,挽歌出於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劳歌,其声哀,劳作者之歌也。

2、 行迈:《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马瑞辰《通释》:“迈亦为行,对行言,则为远行。行迈连言,犹《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也。” 意为行而不止。

3、 夕烽:杜甫《夕烽》诗:“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朱鹤龄注:“按唐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4、 汉垒:《说文》:“垒,军壁也。”汉垒,汉时所筑堡垒,用以守关。

5、 胡笳: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诗:“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緑眼胡人吹。”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


评析:

首句以“劳歌”、“倦行”直抒其意,次句言常年旅途,摧人易老,继而感慨。三、四句“长路”之景,虽为春日,然边塞之地春来迟,故“野冻”、“风鸣”。河水未开,冰胶于岸;草木未生,马喷于沙;俱是“改年华”矣,写景逼真,两句见苦寒之极。五、六句转写戍边人事,从汉至今,北方边塞烽火未断,胡笳声悲,实是交战双方的士兵与两地的百姓皆悲也。七句“穷”字回顾三、四句,切此一幅穷景,末句“不见家”写出无限边愁也。 (兰衣)



以诗代书寄张羽王 其二

所思在桂林,欲往隔湘阴。

岁暮书仍阻,春来水更深。

无由展言宴,何以托飞沉。

不见倾城色,空传绝代音。


注释:

1、 张羽王:张鸣凤,字羽王,曾任桂林府、应天府通判。

2、 言宴:《说文》:“宴,安也。”《诗·谷风》:“宴尔新昏。”《左传·成公二年》:“衡父不忍数年之不宴。注:乐也。”言宴,言谈欢乐。

3、 飞沉:代指书信。


评析:

首句化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虽套用此句,但也切张羽王桂林人这一点,套用灵活,反增其色。“书乃阻”一破题之“寄书”,二与“水更深”同承“湘阴(湘水之南)”,岁暮寄书受阻,春来更不得行,故“水更深”也。书不得寄,无由言欢,既无言欢,又以何托鱼鸟耶?“倾城”二句,誉美张羽王之辞,赞其诗文也。“空传”知先有张寄书于区,后区书信不能回之故以此诗代书。全诗不假雕饰,只平静说来,更觉味永。(兰衣)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十二

驿小欺淩易,财殚供亿难。

虽疲邮宰力,犹失上官欢。

鼓吹连樯动,闾阎疾首看。

传言来往使,慎勿念加餐。


注释:

1、 财殚:谓财力用尽,形容陷入困境。

2、 供亿:《说文》:“亿,安也。”供亿,供其匱乏,使之安也。《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晋主每闻使至,举家忧惧。时雨雪连旬,外无供亿,上下冻馁。”指所供给的东西和需求。

3、 邮宰:驿站管邮递的小官。

4、 闾阎:泛指里巷、民间。


评析:

诗写南行途中,驿站被欺压之状况,官驿尚且如此,况民间之苦可想而之。“驿小”而“疲力”,“财殚”故“失欢”,上二联皆述此地困苦。三联转写驿景,“鼓吹、樯动”是又有官员来,见其动静之大。“闾阎疾首”,谓里巷之间忧苦痛恨之至。此联布置最是给力,似家贫正愁无力待客,却忽传贵戚到门一般,其邮宰心中的愁苦之深,不言而知也。末联为作者的告诫,只说“勿念加餐”,此借小处着笔,其寓意大矣。(兰衣)


09

区大伦

      区大伦(?-1628),广东高明(佛山市高明区)人,字孝先,区大相弟。少负气节。万历十七年(1589年)与兄同中进士,授东明知县,勤政爱民,改御史。天启初以大理寺少卿入侍经筵,党人侧目。由太仆卿改南户部侍郎。时魏忠贤势方炽,大伦弹劾无所规避,与海瑞交情甚厚。后被夺职归。有《端溪日录》《崇正辟邪录》《端溪诗稿》。



宿横槎渡

日落端江晚,维舟倚岸新。

自多临汎意,不负水云身。

野火收残市,寒潮下暝津。

明朝溯洄去,应访武陵人。


注释:

1、 横槎渡:古代肇庆一带的渡口。

2、 端江:指珠江水系之西江。

3、 武陵人:指避世隐居之人。


评析:

首联写横槎渡夜宿,次联“临汎意”、“水云身”写客怀。三联描写渡口夜景,“野火”远而可见,用一“收”字,远知市残。“寒潮下”为近,近水而感潮寒,又因“野火收”而更觉“寒”。不仅仅寒,还因“野火收”而觉渡口“暝”,由远及近,下笔自然而切题,并非单纯摹景,亦应有所喻。末联见意,用“明朝”二字先收住“残市、暝津”,再利用“溯洄”宕开去,既“残、暝”不可行,何不“溯洄”耶?武陵在楚,端江在粤,去武陵水路必“溯洄”。诗中用“武陵”典故,是喻隐居常典,作者志在寻隐居之人,或倦游思归,俱是深一层面上的“溯洄”。因此“溯洄”二字,极有意外之逸韵,可谓句绝意不绝也。(兰衣)


10

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一说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天启初擢兵部职方司主事,天启六年,击退后金努尔哈赤进攻,升辽东巡抚。次年,击退皇太极进攻,时称“宁锦大捷”。以不为魏忠贤所喜,乞休归。崇祯元年召还,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二年,后金兵入关,威胁北京,崇焕千里赴援。崇祯帝中反间计并听信谗言,以谋叛罪下崇焕狱,磔死。有《袁督师遗集》。



南还别陈翼所总戎

慷慨同雠日,间关百战时。

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

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

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


注释:

1、 总戎:《周书·武帝纪下》:“帝总戎北伐。”指挥统管某项军事活动,统领军队。

2、 同雠:同仇之意。

3、 麋鹿:麋与鹿,二者皆宜居山林。李白《山人欢酒》诗:“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此指归隐。

4、 麒麟阁:汉代阁名。《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麒麟阁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评析:

此诗应是“宁锦大捷”之后,袁崇焕以不为魏忠贤所喜,南还故里前所作。首言与陈总戎同仇百战,次说战事大捷,得君恩眷顾,“心苦”二字最有深意,即得主恩,何来“心苦”?可见功高被妒,是是非非,皆由后人评说。三联“麋鹿还山”喻选择归隐,“麒麟绘阁”指继续获得功勋。如何选择,于作者来说都非所难,所以说,“去”与“留”无须惊讶。而值得惊讶的是,你看这霜凋寒摧,战火之后,何以秋草还如此旷远茂密?含蓄作结,耐人寻味。 (兰衣)



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注释:

策杖: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诗:“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仇兆鳌注:“慈水姜氏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策杖,拄杖,助行动。


评析:

此边关送别诗。离家五载,战事未休,故今日送人归故里,宝刀犹寒。“肺腑”二字,知其被送者为极亲近之人。既同生共死过,已知战场凶险,所以何用问安危?“策杖”、“横戈”,心迹可鉴,犹见忠勇。末二句,用王昌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句式,一问一答。末句自责,“愧”字尤感人至深。 (兰衣)




今日访客数: 2 今日页面浏览量:113 总页面浏览量:919

地址:深圳市 福田区 红岭中路1001号荔枝公园寄趣园

邮编: 邮箱:1607943427@qq.com 联系电话:18823715633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