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青山赤魂 [诗论]

百净宣沛     发布时间: 2025/6/5 23:55:03
阅读:25次      分享到


清平乐 韶山村
蒋振惠/广东

青山环抱,村落霞光耀。曲径通幽香雾绕,胜景雄浑浩渺。
昔时伟绩丰饶,今朝风采尤娇。红色精神永续,初心壮志冲霄。

韶山村,这方青山环抱的村落,在清晨的霞光中醒来了。当词人写下“青山环抱,村落霞光耀”时,那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不仅映红了小村,更如一枚火种在历史天际线上初燃——这光芒穿透了词句,令我久久凝望那青山怀抱中的人间烟火。

那山峦的臂膀环护着村落,而山峦的怀抱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嘱托?这方水土,曾孕育了怎样一个不平凡的少年!伟人年少时,也曾立于此处山头远眺。山外是山,重重叠叠如命运的谜题;但他终将走出这青山,用脚步丈量一个古老民族的苦难与涅槃。当他再回首时,这“胜景雄浑浩渺”的青山,早已不是纯粹的风景,而化成了他心中沉甸甸的江山画卷。山色青翠依旧,却已被赋予了崭新的历史魂魄。

词中那“曲径通幽香雾绕”的意象,最令人心驰神往。曲径之幽,香雾之绕,表面上是对韶山自然美景的描摹。然而细细品味,那幽径何尝不是通往历史深处的隧道?当1925年那个寒霜初降的秋天,毛泽东在韶山创建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时,他走过的,不正是这样一条布满荆棘却意义非凡的“曲径”吗?那“香雾”,是山岚,更是燎原星火之前的缕缕青烟,袅袅升腾于历史的地平线。这条小径,因伟人的足迹而不再平凡;这方山水,因信仰的扎根而光芒四射。

韶山村的“今朝风采尤娇”,既是对今日山村新貌的赞美,亦是对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确认。当年毛泽东在韶山播下的火种,已燃遍神州。今日当我们沿着曲径探访故居,那木桌上的油灯,墙上发黄的地图,无不沉默诉说着“昔时伟绩丰饶”。这丰饶,不是金银堆砌,而是精神矿藏的富足——正如词中“红色精神永续”所点明的,此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那精神,正是词尾“初心壮志冲霄”的灵魂写照。

“初心壮志冲霄”一句,最具雷霆万钧之力。这壮志,是少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决绝;是革命年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更是今天“可上九天揽月”的当代实践。“冲霄”二字,以其向上的动势,完美诠释了精神传承的永恒升力。这壮怀不似流星一闪而过,它穿越时空,如灯塔般指引着后来者前行。这冲霄的志向,是民族脊梁的挺立,是历史长河最惊心动魄的奔涌方向。

韶山词中“青山环抱”的风景,与“壮志冲霄”的襟怀,看似两极,实则一体。山水的沉静内敛,是大地母亲般的力量积蓄;而志向的冲霄凌云,则是灵魂对永恒与超越的执着追寻。这沉潜与昂扬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华精神最动人的美学张力——就如那“香雾”缭绕的曲径,在幽深中通向高远。

立于韶山冲,我仿佛看见词中“霞光耀”的壮丽画面——青山是凝固的火焰,露珠里旋转着整个晨曦的世界。这方山水早已超越地理意义,成为精神原乡的象征。青山怀抱里的“初心”,如山脉般沉雄坚定;而那“冲霄”的壮志,则是山河大地上不灭的星辰。

“青山环抱”的静默与“壮志冲霄”的激越,在历史深处奏响不朽的和弦。这青山赤魂,是大地深处最炽热的熔岩,是时间卷轴里永不褪色的丹砂。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