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明前茶思 [诗:七绝]

通人     发布时间: 2025/3/22 16:42:23
阅读:36次      分享到

手采春芽敬古贤,

松声竹影煮云烟。

沉浮淬就经纶色,

一盏清明照志坚。


      创作说明:

      《明前茶思》是一首充满文化底蕴与人生哲思的七绝,整首诗以明前茶为线索,串联起作者对古贤的敬意、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志向的坚守。从采春芽的仪式感,到煮茶时的宁静心境,再到从茶叶沉浮中领悟人生智慧,最后在一盏清茶中坚定志向,层层递进,逻辑严谨。通过巧妙的意象营造与深刻的寓意表达,使读者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首句 “手采春芽敬古贤”,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立言堂茶人亲手采摘鲜嫩春芽的画面。“春芽” 特指明前茶,在清明前萌发,饱含着春日的生机与纯净。采摘春芽并非只为品尝,而是怀着崇敬之心,将其作为向古圣先贤致敬的载体。这一行为背后,是对古贤智慧、品德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与尊崇,为全诗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调。
      次句 “松声竹影煮云烟”,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且超凡脱俗的意境。“松声” 是松涛阵阵,于山林间回响,给人以沉稳之感;“竹影” 摇曳,象征着君子的高洁与坚韧。在这样的环境中煮茶,袅袅升腾的水汽仿若 “云烟”,朦胧缥缈。这不仅生动地描绘出煮茶的场景,更暗示着煮茶过程如同一场与自然、与内心深度对话的修行,在山水之间、松竹之下,作者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滋养,也为下文的感悟做了铺垫。
      第三句 “沉浮淬就经纶色”,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表面上,“沉浮” 描绘的是茶叶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的动态过程,而实际上,它暗喻着人生的起伏波折。茶叶在水中经历翻滚、浸泡,最终释放出独特的色泽与香气,恰似人在历经人生的种种历练后,方能淬炼出如 “经纶色” 般的智慧与才华。“经纶” 一词,原指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 “经”,编丝成绳叫 “纶”,常用来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此处寓意着作者在生活的磨砺中积累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处世之道和经世之才,与古贤的智慧传承相呼应。

      尾句 “一盏清明照志坚”,将诗意推向高潮。“一盏清明” 既指眼前这杯澄澈清明的明前茶,茶汤清明透亮,又象征着作者在经历了采春芽、煮茶、感悟人生沉浮后的心境,如茶般清明纯净。而这 “清明” 之光,映照出的是作者坚定不移的志向。历经生活的种种,作者从茶中汲取力量,以古贤为榜样,心中的志向愈发坚定,无论外界如何变幻,都能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为世俗所动摇。


      逐句诠释:

      手采春芽敬古贤

  •       匠艺传承:"手采"二字以触觉写匠心,暗合陆羽《茶经》"采不时,造不精"的古训,凸显非遗采茶技艺的温度感。

  •       精神对话:"春芽"为茶中至珍,喻指先贤智慧如春生万物;"敬"字构建制茶人与陆羽、苏轼等茶道宗师的跨时空共鸣,茶芽成为传递文化基因的载体。

      松声竹影煮云烟

  •       君子比德:松喻坚韧(《论语》"岁寒知松柏"),竹喻清正(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以植物符号构建士大夫精神道场。

  •       科技诗化:"煮云烟"既写茶烟氤氲的自然意象,又暗喻现代工艺中硒元素雾化萃取技术,蒸汽曲线恰似南江宋朝寨茶山云雾的数字建模。

      沉浮淬就经纶色

  •       生命哲学:茶叶沉浮既是物理现象,更隐喻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智慧。"淬"字浓缩72道非遗工序,如龙泉剑千锤百炼,终现寒光。

  •       科学转译:"经纶色"三重解——茶汤澄黄如朝服玉带(视觉)、硒元素分子链交织如经纬(微观)、茶道智慧贯通古今(哲学),体现"茶性通人性"的东方认知。

      一盏清明照志坚

  •       双重镜像立言堂·贤明仕明前茶,汤如镜,既照见先贤"精行俭德"的茶道初心(陆羽),又映出立言堂人"科技向善"的创新坚守。

  •       健康承诺:"志坚"既指饮者强健体魄(硒元素增强免疫力),更喻立言堂恪守有机种植的初心,如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